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18岁剑桥特优生的成长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709627
  • 作      者:
    夏末著
  • 出 版 社 :
    同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旅美教育专家20年的教子手记,18岁剑桥特优生的成长路。
  ★所有的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父母的教育方法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本书不只教会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会改变许多孩子的命运!
  ★适合东方孩子心灵成长的教育读本!畅销台湾地区,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
  海报: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18岁剑桥特优生的成长路》作者是爸爸也是教育心理学专家,他教育方法结合了中国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的优点,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亲子教育方法,浅显易懂,操作性极强,容易令读者有共鸣,可立即学习。对中国家长特别有借鉴意义。
  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18岁剑桥特优生的成长路》中根据自身经历,以及他对儿子夏辉与女儿夏彦的教育经验,总结和阐述了他的“狮爸教育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妻子是如何在孩子成长路上分别扮演了“坏爸爸”“好妈妈”的不同角色,各自承担了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不同责任,终让两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的美好故事!
  这是一次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在本书中,作者直面家长关心的人格教育、成才教育与沟通教育等教育问题,并根据自己的专业与经验,给出了许多简单有效的操作办法,他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能够有章可循,同时让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也更加的全面。
  在夏末自创的狮子教育法之下,长子夏辉在18岁那年以出色的表达能力和独特的见解,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特录生,攻读人文和社会科学,并已经是一所法律咨询机构的合伙人。目前该机构人员已超过20名,女儿2009年获得洛杉矶华人社区青少年音乐大赛的冠军,展示了音乐天赋。
展开
作者简介

  夏末,旅美华人,教育心理学专家,常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咨询工作。1993年当上了爸爸,6年后又拥有了一个女儿。儿子在18岁那年成为剑桥大学特优录取生,同年女儿却成为“音乐天才少女”。回顾一双儿女的成长经历,夏末感慨万端,于是决定把这个过程和一些经验与人分享。

展开
内容介绍

  “成长”是家庭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成长比成功更重要:18岁剑桥特优生的成长路》真实而细致地记述了剑桥特优生3—18岁的成长过程,和父母在其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思路及培养方法。他们所经受是怎样的教育?和大多家庭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在成长路上家长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成为好的自己。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18岁剑桥特优生的成长路》给我们的带来的启发是: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我们该如何根据孩子的特性,用正确的思维和方式去对待孩子成长,这是我们因溺爱或者过于严厉而忽视了的。如怎样理智地与孩子平等交流,?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分析和行为判断?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成为孩子好的朋友?

 

展开
精彩书摘
  夏末家教语录200条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他们开始享受世界之前,你首先要教会他爱、生存、创造、独立、交流以及团队合作。
  2、两种美德:“不随便乱放东西”和“不违害公共秩序”是决定人的一生高度的美德,孩子不仅要拥有这两种美德,而且要把坚持它们当作一种人生习惯。
  3、三位一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乘法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加法,只要有任何一方为零,最终得数也就为零。但是,如果我们要从中找出最不或缺的一项,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不要让家庭教育为零。
  4、抬头走路:当你发现孩子开始低着头走路,开始不说话和喜欢独处时,你不要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孩子在告诉你:他自卑了。你要马上找出自卑的源头,并且用鼓励和信心把它斩断,让你的孩子抬起头来,自信地微笑起来。
  5、持续的鼓励:孩子最需要的是长久内在的鼓励,这比给他时下最流行的玩具重要百倍。你只要告诉他“宝贝,你真是太棒了!爸爸相信你还能做得更好!”他就能感受到你最为真挚的信任。
  6、爸爸的榜样:孩子视爸爸为榜样,所以一个整日花天酒地、不思进取、厌恶读书的爸爸,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7、家庭没有法官:家长不是法官,也不可以把自己当作宣判官,不能对孩子的行为轻易地做定论,更不可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否则,轻则会毒化亲子关系,重则促使孩子叛逆和走极端,变得更加消极。
  8、称赞的价值:较少受表扬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得很被动。他会认为不管事情处理得如何,结果都无关紧要,反正做好了也没人称赞他,做错了还会受到批评。所以,他对于人生就慢慢地失去了积极和主动性,从而对任何事情都抱有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的孩子,他眼中的色彩是冷漠和冰冷的,没有任何温度。
  9、折中的态度: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去教育孩子。如果总是言辞令色、过度的严厉,就会给他造成深深的恐惧;而如果又过分的纵容,那么家长也会失去必要的权威和尊严。因此,我的建议就是,爸爸既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放任得让他胆大妄为。
  10、狮子和绵羊:不少家长一提到惩罚,或者狮子教育法,就觉得应该是打骂,罚站,打手心。他们想要把孩子训服,让其不敢再犯错,使孩子害怕犯错,然后就会变得老实了。大错特错!其实这成了一种精神屈服,孩子并不能真正地认识到错误。这种低级的惩罚只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难以承受的打击,以至于在成长的道路上产生不良的心态。他们不但成不了狮子,反而会成为一只胆小的绵羊。
  11、模范爸妈:父母之于孩子,既是榜样,又是偶像和楷模。父母在孩子眼中代表着规则和力量,我们要学会做他眼中的模范爸妈,给孩子正确的关爱,给他一根直立的脊梁,让他们站直了做人,同时也要充满正气地做人。
  12、嫉妒心怎样养成:环境会造成孩子的嫉妒心。家长对此要以身作则,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攀比和炫耀。如果你嫉妒邻居新换了大房子,买了辆新车,那么你的孩子也一定会在你面前羡慕某一个小伙伴买了新的玩具车、穿了某品牌的运动鞋。
  13、自信心的培养: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夸奖和鼓励,但是夸奖和鼓励就像绩效奖金,等得越久,激励的效果就会越快地消失。所以,父母鼓励孩子一定要及时,让他立刻充满信心,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要赶紧送上表扬。
  14、告别拳头:有些爸爸喜欢扮演独裁者,任何事情都不允许孩子违背他的是非观。这样造成的结果总是相反的,因为一个压迫的爸爸,必然培养出一个反抗的孩子。父母过分专制就会导致孩子的叛逆。因此,在孩子面前,爸爸千万不能指望拳头能派上什么用场。
  15、干预和控制:关爱孩子,并不意味着过多的看管与干预,过度控制只会束缚孩子的成长。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多给孩子一点自主的空间,多一点鼓励和信任,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16、创造力第一:现在有不少国内的家长,他们只注重孩子的分数(成绩),忽略了对他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孩子离开考场就变成了“低能儿”。与其说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不如说是在扼杀他的天分。要知道,在现在及将来的世界,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
  17、慎用批评权:美国有一句谚语:多给孩子胡萝卜,少给棍棒。所以,家长要谨慎对待手中的批评权,少施加在孩子的头上。
  18、因材施教:对孩子要因材施教,没有统一的标尺可言。否则,你的孩子不但成不了天才,反而因为你给他套上了一个模子,变成了一个毫无个性可言的流水线产品。
  19、最珍贵的礼物:孩子的行为大部分都是从家长其次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而我们能送给孩子的独一无二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我们做出的榜样!
  20、欲望控制:家长不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尤其是一些高消费要求。家长要明白地告诉他:“孩子,这件东西太贵了,我们买不起!”家长要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无限制地索求。
  21、隐私教育:不要让你的爱成为对孩子犯错的工具。我们有些家长,他们完全缺少对孩子权益的基本尊重,缺少对于孩子起码的关爱心和责任感。他们总是以“爱”的名义,背着孩子搞调查,查日记、聊天记录、电话账单甚至悄悄跟踪。这样的做法不但违背道德良知,而且意味着家长缺失法律意识。如果你在这么做,你就在为孩子树立一个坏榜样,使他在反感你的同时,也缺失了“保护个人隐私”这一课。
  22、父母要热爱学习:家长对于知识的态度,以及思维的方式,将对孩子产生相应的巨大而且是第一位的影响。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喜爱学习,爱读书,爱思考,那么家长就要首先做到这些。
  23、“散漫”会传染:怎样让孩子可以自我约束行为?在很多时候,家长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愿意去做,也不在乎。家长本身就是一个散漫的人,他又如何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24、谨慎使用“激将法”:很多母亲喜欢用别的孩子做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想让孩子有竞争心。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而且这种方法极易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不但让他产生自卑的心理,还会认为你不爱他。
  25、理想的引导力:我们要造一艘船,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工人赶紧开工,而是让这些人对于大海产生一种向往。同理,我们想要孩子好好地学习,也不能靠硬逼,最根本的是让孩子树立一个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而去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26、不要设置交流障碍:处在重重压力之下的孩子,他们与家长的交流渠道本来就很少,如果你再人为地设置障碍,他的心灵就更加孤独。
  27、目标逐步提升:家长在制定孩子的学习目标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提出一个略高于他的原来水平的要求,使他有略一努力就可达到的感觉,而不是一开始就让他去摘天上的星星,从而激发孩子持续学习的动力,逐步开发他的潜能。
  28、身教胜于言传:家长要多做示范,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每一次行动上的示范,都要胜过上百次空洞的说教。
  29、“看电视”效应:如果你每天回到家里,就踢掉鞋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理都不理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考虑过“我不是我爸亲生的”这个问题。因为他发现自己在你的眼里一点都不重要,你也一定不爱他。时间一久,他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对家庭环境产生了恐惧和厌倦。
  30、悲伤体验:我们既要让孩子对生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也要在适当时机让他体验到生命的本质。即,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难免会悲伤和难过,这是生命的一个历程,不可避免,从而让他学会接受。
  31、角色转移:当孩子进入到青少年的阶段,父母的角色需要转移。因为孩子不再需要一个权威式的责难者和训导者,而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
  32、规律的惩罚:超过70%的父母不同程度的都存在着违背规律的教育行为。这些家庭的孩子发展不好,其实是规律在惩罚我们。
  33、培养“主动能力”:我们在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童年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培养孩子主动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他独立生活能力。
  34、鼓励孩子说出“想说的话”:如果孩子有话想要对你讲,我们要善解人意:“孩子,怎么了?我在认真听你说呢!”因为孩子心灵的成长离不开他内心的释疑和宣泄。对他内心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答,给他解释,或者和他共同探讨。
  35、避免心理错位: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有心理错位,总是拿着放大镜(或者自己成人的标准)去挖掘孩子的缺点,而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孩子的优点。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
  36、平等交流:很多孩子自卑,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他的心灵让自己的缺点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要让孩子多想一想他的优点,引导他把优点发展下去。当孩子有问题而踌躇不前时,家长需要坐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把孩子“怕”的想法转变成“我能行”的想法,这样才能改变孩子的自卑心理,让他在家长的鼓励下勇敢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37、不要做惩罚孩子的武器:很多学校教育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就是老师把家长当成了惩罚孩子的武器,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就要“请家长”,让家长蒙受羞辱跟着受过,然后去惩罚孩子,打击他的自信心。这在教育方式上是一项根本性的错误,不但会导致孩子出现厌学的心理,更会让孩子失去跟社会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让他畏惧成长。
  38、“为了孩子好”的欺骗性:当你以为自己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而竭尽全力的时候,往往已经在伤害孩子了。你已经侵犯了孩子自身的权利,制造了孩子的人生悲剧。
  39、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家长要自己先多读书,少看电视,少发脾气,要有礼貌,孝顺,不赌博,不抽烟,不说长道短闲言碎语。当然,在现代社会,面临如此多的诱惑,作为成长,要想以身作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若要把孩子教好,这是全世界的父母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40、事与愿违的手段:如果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并且充满了粗言恶语,动不动就打骂,或是对孩子的提问无法回答甚至置之不理,那么很可能导致孩子用不得已的方式去尝试,就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他的成长方向是你最不想看到的。
  41、为自己选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好书:家长应多充电,多学习,找到一本家教方面的好书为自己做参考,这就如同上了一所家庭教育大学。
  42、灵性的保护:现在,有些家长的“过度教育”是普遍存在于家庭中的,但这样做恰恰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也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窒息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精神。家长要保护孩子的灵性,就必须控制自己“浇水”的欲望,不要过度“浇水”。
  43、让孩子独立地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于一些问题,家长不要急于插手示范,应该利用实际生活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技巧等等。给他独立的处理空间,使他激发内在的潜能,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44、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每一位父母应该尽到的责任,也是每一位父母可以做到的,更是要懂得方法和必须践行的一种教育目标。
  45、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家长要让孩子成为家庭中一个平等的成员。让他参与家庭晚餐的准备、旅行的策划、以及进行家务的分担等等,都能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被家人平等对待的“主人公”意识。
  46、针对性: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差错时,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而且要用最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门永远为他而开,而不是让他感觉你会因他的错误弃他而去。
  47、两面派:当家长的态度不断变化时,孩子为了“巴结”家长,就会成为一个不停迎合家长需要的两面派甚至多面派,他做事的尺度也会不停变化。家长要能准确全面地把握孩子的特点和本质,使自己的态度统一起来,从而杜绝孩子成为“两面派”。家长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并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48、爸爸的“人格”:如果爸爸在做人处事上失去了为人父的尊严,也就失去了道德的模范,同时也失去了教导孩子的权威。所以,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做那些让你人格扫地的事情。
  49、体现“自我意识”:家长要主动地给孩子创造体现“自我意识”的机会,如尊重他们的独立愿望,尊重他们与同龄伙伴的友谊等,当他们在这方面有所需要时,家长要主动退出一定的距离。
  50、信任的美德:对孩子给以充足的信任是家长的一种美德,更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最好方式。
  51、过度呵护的另一面:我们的过度呵护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那是苛求、干涉、指责以及虐待、漠视。凡此种种,都会成为孩子酝酿心理障碍的肥沃的土壤,让他的心灵成长变形。
  52、消极人格怎么形成的:我们的家庭教育如果经常采取简单和粗暴的方式,必然导致孩子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
  53、能力需要检验:对爸爸来说,有一项任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这样他才能学会如何对付危险。如果我们过多地替孩子阻挡,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以及信心。
  54、“分析原因”比“一味否定”重要:在孩子没做成事情而失意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火上浇油。而是要给孩子具体地分析原因,肯定他任何值得肯定的地方,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至少在父母的眼里是如此的。
  55、责任是谁的:很多家长为了自己心理上的满足,为了做家长的脸面(在别的家长面前使自己有面子),于是就一味地对孩子实施溺爱。甚至孩子犯了错误,责任都大包大揽地一肩抗,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变得肆无忌惮。
  56、走出阴影:家长要使孩子走出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阴影,应该首先对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表示理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为什么,然后帮助孩子恢复信心。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父母还是十分体谅自己的,进而就能更快地走出由于成绩下降而形成的阴影了。
  57、避免说教:在管教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控制情绪是十分必然的,要理性去沟通,而不是用一些大道理进行说教,也不能进行不满的“暴力宣泄”。
  58、自主性的土壤:允许孩子自主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向来主张的一项家教原则,但这并不是说家长可以对孩子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适宜的教育与孩子充分的自主性相结合,孩子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59、创造力的萌芽:家长不要轻易责怪孩子调皮捣蛋,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淘气的,你不能将此作为孩子的缺点。事实证明,很多创造力都是在顽皮之中发掘的,而这也会成为孩子智慧发展的原始动力。
  60、淘气是一种优点: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在顽皮之中激活和培养着自己的智慧,这甚至可能是孩子成才之路上的第一桶金。从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淘气行为是天生的,同时也是一种优点,而且是孩子不断走向成熟的必要“演出”。
 ……
  ◎“我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曾经很多次向家长们提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
  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会感到困惑,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小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和社会向他们提供什么,他们就会接受什么,就像画家面对着一块画布,怎么涂抹是画家自己的事,这块布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于画家的塑造。
  还有的人认为,孩子是需要家长来决定前途的。因为面对复杂的社会,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孩子无法做出理性的选择。他们需要家长的经验和指导,否则就难以找对方向,甚至错误不断,进入岐途。
  有位家长这样说:“如果事事都让他自己决定,还要我这个妈妈干什么?我要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
  这就是家长的想法,他们觉得自己饱经沧桑,看透世事,所以也要让孩子尽快懂得这些经验,避免走弯路,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至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认为这并不重要,至少在8岁之前一点也不重要。
  但是,是否可以完全抛开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求去谈论这个问题呢?如果只满足家长的需要,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漠然视之,即便你给他设计的模具再完美,要生搬硬套到他的身上,对孩子也是无比严重的伤害。
  在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财富的增加,许多家长都自我感觉良好,无比醉心地规划着子女的生活,但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在某些方面,他们总是在不停地判断失误。所以,在我开设的家长培训课程里,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告诉家长,你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就谈不上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更深入探讨了。
  我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夏辉是一个偏于安静的孩子,所以我认为他十分厌恶体育活动,根据这种判断,我就给他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时间。可实际上,六岁时的夏辉最衷情的玩乐活动正是在运动场上奔跑,而不是呆在家里看卡通书和动画片。只不过,他在家里表现得比较内敛,没有将自己的爱好体现出来。
  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形态,他们在父母面前经常不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只有在学校或和小伙伴呆在一起时,才流露出自己本来的天性。比如有些孩子在家特别乖,在外面却有些“野”,许多家长对此都有体会。
  直到有一天,当夏辉因为不能去和小伙伴一起踢球向我哭闹不止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这么热爱运动。”通过向老师和他的小伙伴进行了解,我才知道了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小球员”的事实。
  我真诚地向他道歉,并给他买了一个当地的足球俱乐部全体球员的签名版足球作为补偿。儿子兴奋地接过足球,又略有“恨意”地问我:“爸爸,以后你必须做我的比赛观众,你会同意吗?”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答,他才开开心心地原谅了我。
  妻子起初觉得这没什么,责怪我太宠溺儿子了。但我认为,爸爸在此时表达自己歉意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他知道,原来父母是理解他的,能够尊重他的真实意愿。
  在各种玩乐项目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对家长来说,了解孩子的心灵需求,比无节制地给他充裕的物质享受和盲目过分地宠溺更加重要。虽然物质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玩的需要和与同伴的攀比心理,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就能“收买”他的感激。很多时候,孩子并不会买你的帐,如果你觉得一张五万额度的信用卡,就好过每天晚上都能在他床边讲故事的话。
  你不要以为孩子微笑着对你说“谢谢”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感激你了。在他表达“感激”的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对你“是否关心他”这个问题的彻底否定。以后,他会对你的物质照顾更加轻蔑和失望。因为当他抱着最新款的变形金刚孤独地坐在教室的时候,或许更需要你在身边牵着他的手,告诉他:“宝贝,爸爸很爱你。”
  孩子的世界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温暖,左边站着爸爸,右边站着妈妈,每人牵住他的一只手。这是孩子心灵世界的根本需求,他需要你真心理解他,顺时针拔动他心灵的车轮,帮助他健康地成长和前进。如果你能每周抽出时间去学校看他一次,面对面地交心聊天,或者满足他心中期待已久的愿望,他或者会更加的开心。
  与此相悖的是,现实中的家长扮演的是一种黑暗的角色——在孩子眼中的形象是让他们惧怕的。尽管家长的本意并非如此,但却身不由己。传统教育的习惯性思维,已经把我们的家长打扮成了捏面团的“恶婆婆”和驱羊入口的“灰太狼”。孩子往东的时候,我们在后面拽住他的“尾巴”,强制地把他拽上向西的“列车”,漠视或者根本看不见孩子在角落黯然落泪的表情。
  我的邻居格雷太太就是一位很严格的母亲,她虽然是纯粹的美国人,却有着相当东方化的教育思维。她的儿子索菲·格尔巴林,从小就是一个喜欢音乐的小孩,在我刚搬到这个社区时,就常听到和看到他瘦瘦的身影在楼下兴奋和沉醉地弹着吉它。许多居民都认识格尔巴林这个社区小名人了,也很喜欢他。人们都听过他的吉它,不止一次地对他进行称赞,请他到家坐客。
  很显然,格尔巴林的人生开启了一条通向音乐世界的光明大道。但是这不符合格雷太太对儿子设计的人生蓝图,她的丈夫在华尔街银行任职高管,他们一家都是金融机构的从业者,所以她和丈夫都认为儿子必须成为这个金融世家的一员,服从于家长的理想。
  当家长这个决定做出并且迅速执行的时候,我听到了很多次格尔巴林的哭叫和摔碎杯子的声音。他在激烈地抗议。仅仅两三个月后,我们在社区花园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还有那个吉它的声音,也没有再出现过一次。
  他每天都在学习与金融行业相关的知识,只要在家,就会被控制起来,按规定的时间熟悉那些枯燥的数字和运算程序。格雷太太得意地对我的妻子说:“知道吗,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事实证明,这一时期的知识积累相当关键,所以我才能成为华尔街最优秀的证券分析师之一。”
  我把这件事称为:家长的一次“理想强迫”,制造了一个孩子长达四年的噩梦。
  在这四年中,格尔巴林成了众人眼中的怪孩子。
  在他十三岁那年,出现了一次意外,格尔巴林因为一次暴力事件被学校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建议社区教会介入治疗。他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时的格雷太太才发现,原来自己犯下的错误是多么严重。
  格雷太太找到我,希望能参加我的家长培训课程的学习。于是,我和她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她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做出反省,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我以为格尔巴林可以接受我们的理想。
  ·如果给他选择的权力,事情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无法收场。
  ·家长的爱如果过度地侵犯孩子的领地,尽管你为他们着想,但孩子一定会恨你。
  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家长犯下的错误总是难以轻松地弥补,除非他们拿出足够的诚意去修补孩子受伤的心灵。
  我对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没有要求她和丈夫立刻归还儿子的吉它,把他重新放回音乐的世界,而是让她先放松格尔巴林学习金融知识的强度。然后在某个周末,带他去听一场真正的音乐会,借此观察他的反应。随后,再建议儿子在适当的时候练习吉它,做到劳逸结合。
  “这等于给了他重新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再次强制将他拉回音乐的世界,不管他怎么做,选择权都应该握在他的手中。”
  格雷太太表示同意。半个月后,她们一家三口度过了一场音乐会之旅。从那天起,社区花园又渐渐地传出了格尔巴林练吉它的美妙声音,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爸爸和妈妈给安排的阅读课程。
  我们的孩子心灵需求的实质,就像一座神秘的宫殿,他们的外在表现与内心的真实需求有时是相反的,不会如同黑夜和白昼那样径谓分明。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懂得逆向思考。
  心灵的需求和接受在他们想通的时候才会相呼应,但是大部分家长却不想给他们一个自我选择的时间,也不情愿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这正是孩子往往觉得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不可理喻的根源所在。当你强制孩子接受你世故的理想时,不但限制了他们心灵的自由成长,而且也总是轻而易举地给他们留一个“霸道”和“讨厌”的印象。
  因此,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个前提,就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和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比说服他们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更加重要。与其让他必须去做一件事,比如背书或弹钢琴,或者让他成为自己期望中的精英,都不如和他进行深入平等的沟通,让他明白做这些事的价值,征得他们的接受和同意。
  家长要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所需”——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能够自由地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并保持自己内在心灵与思维个性的独立。
  ◎培养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在我的家庭教育培训班,很多家长和我谈到他们的孩子的时候,往往会抱怨孩子太内向,太软弱,或者太任性了。总之就是三个字:不听话。这些家长觉得,对于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很难想象他将来能有什么作为。
  “我讲的道理他不听,我让他做的事他不做,偏偏跟我对着干,总去犯错,算了,我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这辈子他就这样了……”这是一位家长的气话,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态度不端正,他认为“这小子”没什么出息了。
  还有一位刘女士对我说,她的孩子龙龙现在有六岁了,正在读一年级。龙龙很聪明,但是他不喜欢做作业,也不好好地吃饭,他偏食,任性,固执……软硬不吃。逼急了,他就会大吵大闹,甚至有一次撕碎了课本。总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这个小孩的“态度极不端正”。这让望子成龙的刘女士伤透了脑筋,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纠正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些缺点。
  其实,家长所看重的“态度”,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并非我们大人对小孩期待的那样是不是听自己的话。正确的、健康的态度是什么呢?它应该包括诚恳、正直、勇敢、友善、进取、努力、自信、自勉、温和、热忱、专注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积极、乐观。但是,小孩子对于枯燥的说教没有倾听的兴趣。那么我们怎么样纠正他们的不端正的“态度”?尤其更重要的是,有些态度直接涉及到他们的人生走向,对他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我们细入研究,家长要给予重视。
  和许多孩子一样,夏辉也曾经存在那样的问题。在三岁之前,夏辉都是由一个小保姆在家照顾他。我们因为工作特别忙,很难有固定的时间拿出来陪伴他的成长,所以只能出此下策。小保姆对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但这样对他的独立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夏辉满三岁时,他的妈妈把他送到了幼儿园。从来没有脱离过大人呵护的夏辉一时很不适应,午餐不好好吃,甚至上完厕擦屁股这样的事都做不好,在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他却独自在一边感觉孤独和无助,第二天就闹着不想再去了。
  晚上,妻子丽云不无忧虑地说,也许是孩子太小了,还不适合进幼儿园。“要不我们就缓一年再送他去?”妻子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说,当然不可以。从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说,三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交流条件,他们需要更多地与同龄的孩子进行交往,并在集体中获得更多在家里所没有的锻炼机会,这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我和妻子及时地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了全面的沟通。
  第二天,我们鼓励夏辉再去一次幼儿园,如果再感觉不好,以后可以不去。但是晚上回来之后,夏辉满脸兴奋,双手举着一张划有100分的图画纸,纸上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很显然,这个100分是他的惊喜。而且他还说,他交到了很多很好的小朋友。
  原来,按照我们的约定,今天老师特别地把夏辉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还说夏辉在入园前画的画就很好,把他的优点大大地突出表扬了一番,然后希望大家以后互相帮助,尤其请孩子们多向夏辉学习美术技能。下了课,老师又让几个大点的同学主动和夏辉交朋友,然后一起玩积木,一起结伴吃饭。夏辉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于展示自己的强项充满了兴趣,他在幼儿园度过了开心的一天。
  在放学前,老师把他今天的作业——那张打了一百分的画交给他,说:“拿回去给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为你骄傲的!” 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拒绝上学的情况。
  还有两件事值得我简单一提。
  第一件事,是在夏辉六岁的时候,一个周末我们和他去游乐园玩,他被一群在一个小草坪上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孩子吸引住了,他问我:“我可以去玩吗?”我说:“当然,只要你愿意去争取。”他偎在妈妈身上想让妈妈去跟那些孩子说一说,但在我的授意下,妈妈坚决拒绝了他,对他说:“如果你连跟他们说话交流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争取玩的权利呢?”在妈妈的鼓励下,他走向那群孩子并争取到了一起玩的机会。
  我很赞赏妻子的做法。夏辉从这件事当中应该获得了努力争取机会带来的快感。过后我对他说:“其实,从来就没有不经过努力就获得成功的事情。现在父母养着你,呵护你,是因为你还小,但总有一天你会长大,那时你必须独立面对很多困难的事情。很高兴,从你的行动中,我已经看到了你的自信和能力。”
  第二件事,是有一次夏辉邀请了好几个小朋友来家里,他把自己的玩具全部拿出来给他们玩,但后来有一架他特别心爱的飞机模型在玩的过程中不知道被谁给弄坏了。小朋友们走了之后,夏辉才发现,他拿着折了翅膀的模型有点伤心,我笑着对他说:“有什么比获得友谊与尊重更重要的呢?你已经获得了最珍贵的东西,付出一个玩具又有什么呢?”于是,他很开心地接受了这个结果。我很欣慰地看到了他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的确,在得失之间,一个积极乐观而又宽容的心态有多么重要。小而大之,这就是他人生态度的乐观基础,能够培养他达观而又宽容的心理。我想,后来夏辉上学后获得的那些奖励以及不错的学习成绩,与他渐趋乐观与积极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看来,温和的关爱、鼓励与尊重和巧妙的引导(也不排除偶尔耍一点小小的伎俩),可以让孩子从困惑和抵触走向积极和快乐。鼓励和欣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看淡得失也会让他意识到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样的信念融入潜意识,最终会造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坚强与乐观的心灵。
  相反,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态度,他们在抱怨孩子这样那样的毛病,苦恼不堪甚至大发脾气的时候,其实他们的浮躁和沮丧情绪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良性影响,长此以往,没有快乐的积累,没有积极的引导,没有家庭之爱的滋润与对孩子脆弱心灵的精心呵护,潜移默化之下,“积极、乐观”将离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
  我和本节开头提到的那位刘女士,就她自己的儿子龙龙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将其中道理做了透彻的分析,她如梦初醒,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她总以为孩子小,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在家里无意中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有时和丈夫吵架也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她和丈夫很少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和做游戏,缺乏足够的平等的交流,对学习也只是局限于监督做作业,很少主动辅导;对于孩子的一些天真的要求,只用 “不行”作答,以为这样可以直接解决问题,很少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面对孩子的缺点,操之过急,简单粗暴,缺乏耐心,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情绪……
  找到了病根在何处,发现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解决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些了。过了几个月,我再见到刘女士的时候,提及儿子的教育,她的脸上顿时展开了笑容,她说,经过她和老公的努力,改变了教育孩子的方法,龙龙现在好多了,作业基本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孩子明显比原来开朗了不少,也喜欢跟同学交流和玩耍了,而且还得了一个“进步奖”证书。虽然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进步也是很明显的,只要教育方法正确,一定会越来越好,这让她和丈夫都对孩子的前途再次充满了信心。
  那些正处于纠结中的父母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对孩子不良的“态度”的纠正并来自非抽象的说教,而是受惠于外部环境的耳濡目染。这里所说的外界环境并不着仅仅局限于金钱,很多时候金钱换并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自信与快乐,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这个世界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即使出现挫折和困难也是暂时的,只要积极的努力,你的一切付出都会有好的回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2008年的某个月,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华尔街一家金融投资公司的高管布拉沃失业了,他被迫卖掉豪车和妻子的首饰来还银行的高额房贷,生活日渐窘迫。但面当十岁的小儿子保罗问家里的汽车怎么不见了的时候,他蹲下身子抱住儿子的肩膀微笑着说:“因为我和你妈妈决定以后骑自行车减肥,那样对健康很有好处。还有一点,就是我失业了,我们得集中力量保住我们的房子。当然,失业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一定还会有一份新的工作,而且以后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会更多了,以前爸爸忙,在家吃饭的时间很少,你喜欢我们一家人以后每天在一起吃晚饭,然后一起出去散步吗?”
  保罗笑了,高兴地使劲点了点头。在温暖的拥抱和意外的欣喜中,保罗了解到了家庭面临的困境,但他丝毫没有感觉到绝望。并且,他变得更懂事了,学习成绩很稳定,放学后主动帮助爸爸修剪草坪,帮助妈妈做家务,一家人过着物质匮乏的“贫穷”的日子,但其乐融融。
  不久之后,布拉沃在一家超市找到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过起了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他很满意,他说,这次变迁让他体会到了生活的真滋味,也充分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而且,我相信这对于保罗的成长非常有好处,”布拉沃欣慰地说,“他在面对困难时的从容和自信让我感到骄傲。”其实,孩子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正是来自父母的鼓励和影响吗?
  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有时会试探大人的态度,这其实是一种探索和接受。教育界已经通过研究证明,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也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父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不同程度地投射在孩子的心灵里,这些“态度”积累后深入灵魂,就像金子一样在孩子心灵里闪闪发光,成为孩子理性人格的一部分,也就造就了孩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
展开
目录
自序 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Part 1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我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培养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
容易忽视的坏习惯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Part 2 玩出坚强的小宝宝
一个坏玩具的启发
好学不如好玩
你的孩子最想怎么玩
给孩子设置玩的“障碍”
小时候玩尽兴,长大了心健康

Part 3 学出优秀的好苗子
怎样学才能学得好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
夸奖是一把双刃剑
不要忽视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
记得多不如问得多
在沟通中学习,父母也应做个好学生
Part 4 交到好朋友的秘密

你的孩子如何与人相处
自闭的信号
不要惩罚“少言寡语”
外向和内向的分割线
建立孩子的人际自信

Part 5 换位思考的魔法
如果你是他,如果他是你
有些事情孩子没有错
让他看到另一座桥
宽容的启蒙

Part 6 怎样锻炼孩子的领导力?
“孩子王”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自立意识和自我管理
宝贝,这件事你理应做主
未来领袖训练指南

Part 7 挫折是一对强壮的翅膀
孩子,是你自己不小心
危险的“转嫁责任”
勤于反思的好习惯
在孩子的挫折面前,不要冷眼旁观
引导孩子从挫折中突围
保护自信,家长需要四步走

Part 8 心灵教育要从小处着眼
捕捉成长关键期
通过细节看心灵
设立成长日程表
灵活驾驭心灵成长的“三驾马车”
建立双向的心灵对话
后记 夏末的家庭教育总结
附录 夏末家教语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