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在育儿的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温柔教养的父母话术,旨在帮助父母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解决育儿中的种种难题。
推荐2:温暖而有力的话语,既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爱意,又展现了教育的智慧与力量。阅读本书,无论是新手父母,还是经验丰富的家长,都会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新方法,让家庭充满爱与和谐。
推荐3:正反话术举例,是众多父母的家教缩影。负面话语,让你意识到自身的家教问题,反省自我,向着不强势的父母迈进;正面话术,让你理解亲子沟通的逻辑,把自己对孩子的爱用更好的话语表达出来,成为高手父母。
推荐4:案例丰富,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详细阐述了温柔教养的核心理念——以爱和理解为基础,用恰当的话语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书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父母话术模板,还深入分析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帮助你更加精准地把握与孩子的沟通之道。
推荐5:阅读本书,掌握父母语言的艺术,就能打开孩子的心灵,理解孩子,更好地进行亲子互动,用爱滋养孩子,让育儿过程变得省心又省力。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亲子沟通宝典,旨在帮助父母用温柔的教养话术引导孩子度过成长的关键期——童年。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用温柔的教养来哺育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获得温柔情感的滋养。
为此,本书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温柔教养的亲子沟通话术。其中,第一章讲述了用共情代替忽略,让孩子备受滋养;第二章讲述了用引导代替指责,孩子才更愿意合作;第三章讲述了用赞许代替批评,孩子会更有活力;第四章讲述了用指令代替唠叨,孩子会更有界限感;第五章讲述了用尊重代替控制,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
爸爸知道你很生气……
“这孩子发起脾气来,大人都得躲着他。”
“我家的小魔王,动不动就发疯,让我们很没面子。”
“现在的孩子咋这么难管啊?!”
这可能是不少家长都曾有过的慨叹。孩子不听话、爱顶嘴、爱发脾气的确会让很多家长束手无策,以致产生以下教育误区。
1.强权压制
一些家长面对发脾气的孩子,常常会十分恼火,认为如果任由孩子妄为,大了以后就更没法管教了,于是采取强硬措施,大声斥责、恐吓孩子:
“还作?!再作我就揍你!”
“再闹你就滚出去!这个家没有你才好呢!”
面对强势父母,有的孩子可能会变“乖”,事事顺从,但实际上,他可能不再信任父母,不愿再和父母交流。这样的孩子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们会更倾向于向父母之外的人求助;如果遇人不淑,则极有可能误入歧途。
2.无所作为、放任自流
面对难教育的孩子,有的父母会失去信心,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无论孩子表现如何,父母都置身事外。有的父母甚至把下面这些话当作口头禅:
“反正你也不听我的,我也懒得管你。”
“你爱咋咋地,别来烦我。”
父母的这种失职行为会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引导,从而行为产生偏差,甚至成为问题儿童。
面对孩子发脾气、顶嘴、情绪失控等情况,父母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和定力,避免被孩子的情绪带偏,不妨把自己置换为旁观者的角色,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如果是年纪较小的孩子在发脾气,比如四五岁的孩子,这时,父母最好不要和孩子讲道理,只要孩子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父母就可以静静地在旁边陪着孩子,给孩子一点儿时间来宣泄情绪。较小的孩子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孩子恢复平静后,家长可以拥抱孩子,然后问问以下问题:
“爸爸知道你很生气,是因为贝贝吃光了你的蛋糕吗?”
“宝贝这么伤心啊?是不是因为爸爸刚才在电话里批评你了?”
较小的孩子不善于表达情绪,父母可以多猜猜孩子的心事并替他表达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有3个。第一,让孩子觉得父母在努力理解自己、关注自己,心理上会得到很大的满足。第二,如果家长猜对了,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宣泄。因为很多情绪一旦被言语化之后,就会被转化和消除。第三,父母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即有情绪可以表达出来,而不必哭闹、发脾气。
当年龄较大的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时,父母更要冷静,不妨先告诉孩子:
“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
“你小声说话,妈妈也听得清,小声一点儿,好吗?”
“你现在这么激动,爸爸没法和你对话,以后再说。”
孩子发脾气、情绪失控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父母能够找到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就能有更好的应对办法。
心理学家总结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孩子处于叛逆期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3个叛逆期:宝宝叛逆期(2~3岁)、儿童叛逆期(6~8岁)和青春叛逆期(12~18岁)。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冲突,一方面渴望凡事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家长的引导,这让他们有些迷茫,这种冲突和迷茫会让孩子常常发无名之火。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多给予理解,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在语言上,要尽量避免使用“你应该”“你必须”这类带有命令性和强制性的措辞,尽量多用商量的口气,比如:
“你看这样行不行?”
“我们这样做好吗?”
“你说得非常对!不过,要是……就更好了。”
这种征求意见式的口吻会让孩子有被尊重、被平等对待的满足感,这恰恰与他们自以为已经是大人的心理相吻合,可以增进孩子和家长的合作,减少对抗。
2.孩子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雯雯的妈妈发现,自从二女儿出生以后,大女儿雯雯变得特别爱发脾气,总在一些小事情上和父母闹别扭,惹父母生气、训她,然后她就借此大发脾气、哭闹,要安抚很久才能平静下来。经过细心观察,妈妈发现雯雯总是在父母表现得更关心妹妹的时候开始发怒,表现出各种无理取闹的行为。学过一点儿童心理学的妈妈意识到,雯雯的表现可能是想让父母多关注她一些。
于是,当雯雯再一次闹起来时,妈妈温和地抱着雯雯,直到她平静下来。妈妈试探着问雯雯:“你刚才又哭又闹,还摔东西,是不是因为妈妈陪着妹妹看绘本,没有陪你?”
雯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抽抽搭搭地说:“你们总是对妹妹那么好,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傻姑娘,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呢?你可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呀!爸爸妈妈现在照顾妹妹多一些,是因为她太小了,很多事情她自己做不了。你在妹妹这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照顾你的。你现在大一些了,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了,爸爸妈妈也相信你能做好,所以不会再像照顾小小孩一样照顾你,但爸爸妈妈对你的关心和爱一点儿也不比对妹妹的少。”
听了妈妈的话,雯雯的情绪缓和了很多,也不再抗拒妈妈的拥抱。此后,雯雯的父母也更加关爱雯雯,花更多的时间陪雯雯。慢慢地,雯雯的情绪平和了很多,很少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了。
年龄小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想占有成人的全部关注,一旦这种需求不被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引发很多负面情绪,但又无从表达,就只好以发脾气的形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一定要留心这方面的情况。
3.挫败感引发无名火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难题,而他们又往往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这就会使他们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积攒多了就会变成怒气,而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又很弱,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宣泄情绪,往往只会以最直接的行动来宣泄,比如吼叫、摔东西、哭闹等。
对此,父母要给孩子宣泄情绪的权利,不要压制孩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静地、全神贯注地全程陪伴孩子发脾气,这等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在意他。待孩子冷静之后,再询问原因,同时给孩子引导和支持。
4.逃避责任
有的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担心被父母打骂,就会借助哭闹、发脾气的方式转移父母的注意力,以逃避被父母惩罚。
比如,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可能会哭闹不停。对此,父母在确认孩子不是故意犯错的情况下,不但不要责怪孩子,反而要安抚孩子: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没关系,妈妈不怪你。”
“别害怕,你来帮爸爸收拾一下吧……”
孩子发脾气虽然令人头疼,但家长如果足够冷静、有耐心,多换位思考,多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就会找到很好的解决之道。
另外,父母也要注意管理好情绪,不要动辄勃然大怒,否则孩子会有样学样。同时,也要给孩子立规矩。要引导孩子明白: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要学会表达情绪、管理情绪。
第一章 用共情代替忽略——温柔教养让孩子备受滋养
爸爸知道你很生气……002
马上就好010
你是不是很不情愿016
别怕,有妈妈在021
第二章 用引导代替指责——温柔教养让孩子更愿意合作
睡得好吗?亲爱的宝贝028
别气馁,先找找问题出在哪里034
和妈妈说实话,我才好帮你040
不爱吃没关系,可以先尝尝046
别慌,先说说是怎么回事052
第三章 用赞许代替批评——温柔教养让孩子更有活力
真棒!今天自己整理床铺了058
数学老师说,你最近听课很认真064
你很诚实,但这么说会让他很难过069
宝贝,你也非常棒075
这都是你每天坚持练习的结果啊080
第四章 用指令代替唠叨——温柔教养让孩子更有界限感
记得做……088
不可以!096
要想按时到校,现在就去吃饭102
看完这一页,就去睡觉108
要遵守约定113
第五章 用尊重代替控制——温柔教养让孩子更自信
你慢慢说,我在听着呢120
你要不要试试这个125
我认为应该……你觉得呢130
你们和好吧135
你这么喜欢……,我给你买了……140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