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捣蛋鬼到大人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657383
  • 作      者:
    章程编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从捣蛋鬼到大人物:78们中国名人的早期家庭教育(中国名人)》主要介绍了思想家的早期家庭教育;孔子——勤勉的母亲带出勤奋的孩子;孟子——耳濡目染的环境是成功的起跑线;章太炎——隔代教育要扬长避短;梁启超——艺术化地人前教子;梁漱溟--包容孩子,宽恕错误 ;教育家的早期家庭教育;朱熹——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蔡元培--科学用脑,提高效率;陶行知--不要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熊庆来--利用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热情;吴青--教孩子学会爱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个人能否进步,自我努力是第一要素,但要完全摈除外界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客观的。有一个学生,爱说话、好表现.每次开班会都被班主任批评。结果班主任越批评他.他越对着干,成了班里的一个“刺儿头”。后来换了一.个班主任,把他的敢说真话当做优点加以肯定.使他看到了希望。在新班主任的引导下,他开始注意说话方式,注意场合,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并被评为“三好学生”。对待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区别就如此巨大,这充分显示了鼓励的魅力。
    然而,很多家长在实践中发现。有时候自己也鼓励孩子.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孩子更自卑。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家长的鼓励不对孩子的心思.没有掌握应有的技巧。王阳明的祖父对于孙子的才气并没有直接表扬,而是抓住时机,给他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让他在别人的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刺激了他积极进取的意识。
    成功鼓励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儿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给孩子提供机会。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小妨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为亲人做事、跑腿的机会,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十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买盐、买醋、帮助家人洗衣服、做饭等。只要孩子有意愿。即使做得差一些,父母也要表示欢迎、感谢,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能力的肯定。
    第二、用建议的方式代替干预预。很多家长会对正在做事情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做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这样做会使孩子的依赖性更强、动手能力更差、责任感更差,并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当孩子正尝试解决一个问题或做一件事时,家长应在旁边安静地陪着他,直到他向你求助。面对孩子的求助,家长也最好采用建议的方式来表达意见,“如果……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呢?”“你有没有考虑过?”孩子在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目光之下.也会逐渐自信起来的。
    第三,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坚持把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完成后.比较容易看出背后的努力和成果。可如果父母只在完成后才给予孩子鼓励,那么鼓励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给予鼓励,就不仅给了孩子坚持做完的信心,也让他明白任何心血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
展开
目录
思想家的早期家庭教育
孔子——勤勉的母亲带出勤奋的孩子
孟子——耳濡目染的环境是成功的起跑线
章太炎——隔代教育要扬长避短
梁启超——艺术化地人前教子
梁漱溟——包容孩子,宽恕错误 

教育家的早期家庭教育
朱熹——教给孩子阅读的技巧
蔡元培——科学用脑,提高效率
陶行知——不要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熊庆来——利用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热情
吴青——教孩子学会爱

政治家的早期家庭教育
田稷子——科学地惩罚孩子
裴度——逾越自卑,实现自我
包拯——培养孩子一身正气的好品格
司马光——聪明固然好,诚实更重要
王阳明——巧妙鼓励,给孩子成功的愉悦
林则徐——急躁个性在故事中悄然遁去
李大钊——让孩子远离恶习
毛泽东——同情心是人类灵魂的美玉
宋庆龄——坚强,不做温室中的花朵
瞿秋白一让故事开启孩子的智慧
邓小平——坦然道歉,不减父威
董建华——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

军事家的早期家庭教育
诸葛亮——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成吉思汗——支持孩子的自强愿望
戚继光——拒绝浮世繁华的虚荣遮眼
曾国藩——书,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科学家的早期家庭教育
祖冲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竺可桢——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
钱学森——帮助孩子确立奋斗目标
钱三强——强健的体魄是孩子终生的财富
杨振宁——不要让孩子过早偏科
丁肇中——分数不是孩子的命根

文学家的早期家庭教育
左思——找到孩子的“潜力点”
司马迁——给孩子“行万里路”的机会
柳宗元——分工明确,育子有方
……
艺术家的早期家庭教育
企业家的早期家庭教育
其他名人的早期家庭教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