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进步,自我努力是第一要素,但要完全摈除外界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客观的。有一个学生,爱说话、好表现.每次开班会都被班主任批评。结果班主任越批评他.他越对着干,成了班里的一个“刺儿头”。后来换了一.个班主任,把他的敢说真话当做优点加以肯定.使他看到了希望。在新班主任的引导下,他开始注意说话方式,注意场合,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并被评为“三好学生”。对待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区别就如此巨大,这充分显示了鼓励的魅力。
然而,很多家长在实践中发现。有时候自己也鼓励孩子.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孩子更自卑。其中的问题就在于,家长的鼓励不对孩子的心思.没有掌握应有的技巧。王阳明的祖父对于孙子的才气并没有直接表扬,而是抓住时机,给他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让他在别人的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刺激了他积极进取的意识。
成功鼓励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儿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给孩子提供机会。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小妨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为亲人做事、跑腿的机会,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十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买盐、买醋、帮助家人洗衣服、做饭等。只要孩子有意愿。即使做得差一些,父母也要表示欢迎、感谢,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能力的肯定。
第二、用建议的方式代替干预预。很多家长会对正在做事情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做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这样做会使孩子的依赖性更强、动手能力更差、责任感更差,并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当孩子正尝试解决一个问题或做一件事时,家长应在旁边安静地陪着他,直到他向你求助。面对孩子的求助,家长也最好采用建议的方式来表达意见,“如果……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呢?”“你有没有考虑过?”孩子在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目光之下.也会逐渐自信起来的。
第三,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让孩子坚持把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完成后.比较容易看出背后的努力和成果。可如果父母只在完成后才给予孩子鼓励,那么鼓励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给予鼓励,就不仅给了孩子坚持做完的信心,也让他明白任何心血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