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觉的孩子,不用催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6897099
  • 作      者:
    杨晓晓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儿童的成长环境入手,聚焦孩子自觉性的培养。

☆理论科学,直击孩子自觉性差的问题本质,教会父母以不变应万变。

☆整合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孩子的内驱动力,让他们自律生活、自主学习。

☆内容丰富,语言活泼,排版舒朗,可读性强。

☆科学教育理念+生动案例,适合广大中小学生的父母阅读。

☆这本书会是你告别催促,科学教养孩子的得力助手。


展开
作者简介

杨晓晓,副教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甘肃省国培专家库成员,省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管理与实践教学专家。作者从事儿童教育二十年,多年来致力于构建“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协同的儿童教育体制与机制研究,更好服务于儿童成长与教育。在儿童自觉性培养、激发学习潜能、提升自信心等方面颇有心得和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自觉不是天性,自觉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监督与管教。本书聚焦孩子自觉性的培养,针对孩子拖延、懒惰等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教会父母从制定规则、时间管理等方面入手,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觉主动,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展开
精彩书摘

父母的催促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孩子的各种拖延行为,一些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断地催促孩子。殊不知,过多的催促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让孩子焦虑不堪,压力重重,就会适得其反。

催促的坏处都有哪些呢

生活中,父母急切地催促孩子的场景数不胜数。

孩子动作慢要催,作业完不成也会催,总之一旦孩子的行为表现达不到父母的预期,父母就不停地唠叨、催促。尤其是急性子的父母遇到慢性子的孩子,更是急得不行,认为不催孩子,孩子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很多时候,因为一味催促,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很多矛盾,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和谐。但说到催促孩子的行为,很多父母也感到委屈:“其实我也不想催,不过孩子的动作确实太慢了,不催不行。”

父母需要明白的是,过度地催促孩子,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各种伤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过多的催促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在督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催促对帮助孩子提高效率有着较好的作用。但催促次数过于频繁则适得其反,其实孩子非常想尽快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在父母的过度催促下,孩子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也就越来越难进入学习状态。

另一方面,催促容易打断孩子的思考进程。

孩子的学习成长,有这样一个规律:他们在汲取知识的时候,需要一面观察,一面思考,最后才是吸收和转化。

比如,孩子穿衣服时系扣子,需要手脑的协调配合,在初学时动作自然会慢一点;写作业也是如此,有时一道题可能要花费一些时间来思考才能有思路,如果在他们思考的过程中,被爸爸妈妈不断地催促,他们的思考进程就会被打断。

这样做,通常会导致两种后果。首先,人为地打断孩子的思考进程,让孩子不能集中精力思考,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进程自然会变得越来越慢。

其次,被父母反复催促的孩子,为了让父母满意,往往会心急火燎地草草结束思考进程,对待学习敷衍了事。所以我们会看到有这样的一些孩子,作业似乎完成得很快,不过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他们远离了思考,总是敷衍、应付,只求速战速决。

教育孩子急不得

频繁的催促、吼叫和指责,并不能有效促进孩子学习进步,面对行为动作慢、学习效率低的孩子,父母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提前给孩子预留时间,并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

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预留时间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出门的时候,提前告诉孩子,给他们十分钟到二十分钟的准备时间。

时间充裕,孩子就能从容不迫地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就减少了催促孩子的频率。

其实大多数孩子并不是故意磨蹭,只不过他们年纪还小,没有清晰的时间观念,对此,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可将数字钟或可以手撕的台历放在他们的面前,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时间流逝”紧迫感示范,让孩子的脑海里逐步形成清晰的时间观念,从而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状态。

◎用鼓励或激励性措施来代替催促

人都有逆反心理,孩子更是如此,父母的催促、指责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最后反而越催促,孩子越磨蹭,这是孩子在有意无意中,通过缓慢的动作对父母的言行表达无声的抗议。

明白了孩子逆反的心理,爸爸妈妈不妨换一种方式,当忍不住要催促孩子时,可以这样说:“作业写完了吗?爸爸想和你下一盘棋,好几天没下了,咱们今天一起放松一下。”父母口气委婉,同时采取激励性措施,得到正面引导的孩子,自然会更积极地完成手头的学习任务。

◎适当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

父母催促多了,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父母也不妨放手,让孩子独自承受磨蹭的坏处。比如,早上上学,提醒过孩子后,就不要过多地去催促他们了,等真的迟到了,让孩子承担拖延的后果,他们自然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总之,教育孩子不要操之过急,要顺应孩子学习成长的规律。

减少干扰,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帮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父母就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在静谧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心静神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思考。

高效学习,离不开安静的环境

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不受外界干扰的孩子,专注力自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关于外界环境和孩子学习之间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母亲孟母就已经用她的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孟子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开始,母子俩住在坟墓群周边。贪玩的孟子一有时间就出门和小朋友们围着坟墓玩,还经常玩一些祭拜、哭丧的游戏。

孟母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她看到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孟子学习,就果断地带他搬到集市上居住。可是集市上叫卖声不断,吵吵闹闹的环境也非常影响孟子的学习,孟母看到后,就又带着孟子搬到了学宫的旁边。

这里环境安静,周围来往的也是一些懂礼节的读书人,孟子在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也变得知书达理起来。孟母看到儿子的变化,心里面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她明白自己终于找到了一处适合儿子学习的好地方。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外界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安静的环境不只能让孩子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升专注力,还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身处吵闹喧嚣的环境,受到干扰的孩子自然就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学习。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自觉的孩子,需要轻松的成长环境

换位思考,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批评和打骂是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的肯定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绩

控制情绪,接受孩子的“不会”

第二章 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

为什么父母越催,孩子越抵触

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给孩子独立发展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

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

允许错误发生,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第三章 时间管理训练,让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根据孩子的作息制定时间表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先做重要的事,教孩子学会取舍

注重点滴,引导孩子利用好碎片时间

陪伴孩子,坚持时间管理

第四章 建立规则,帮孩子自觉养成好习惯

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父母要把握好严管和放养的边界

惩罚与奖励都要严格执行

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第五章 激发动力,让孩子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区别

寻找梦想,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内驱力

培养爱好,帮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

积极进取,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激发动力,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

第六章 减少催促,让孩子高效学习

孩子学习被动的原因

父母的催促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减少干扰,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限定时间,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

注重过程,让孩子独立思考

第七章 设立目标,有计划地前行

目标明确,给孩子清晰的指导

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

父母要严格监督孩子执行计划

实现目标可以适当激励

目标清单要及时更新,让孩子有计划地前行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