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搞定难搞的孩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052607
  • 作      者:
    孙玉梅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出版过多部孕教、育儿、亲子类图书,其作品见解独特,理念新颖,语言诙谐、简洁、质朴,让读者读后既能莞尔一笑,又能产生共鸣,还能汲取独到的教子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搞定难搞的孩子》收集了108个3~6孩子身上最令家长头痛的、普遍存在的问题,用词条的形式进行解释,并提供解决方案。
  每个词条都包括:
  释义--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专业解释;
  典型表现--列举这种行为在孩子身上的各种表现;
  多发情形--这种行为在怎样的情形下更加多发;
  错误成因--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心理原因;
  解决方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具的实用药方;
  误区警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此种行为时需要绝对避免的做法。
  每个词条言简意赅,没有冗长的故事和大段的论述,只有精练、具体、明确、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个方案还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开具的,更具有科学性。

 

展开
精彩书摘
  PART 1→ 3岁宝宝
  3岁宝宝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
  3岁时,到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和器官协调、肌肉发展和对物品发生兴趣的敏感期,是改进动作、时间、空间概念加强的时期,是感觉精确化的敏感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敏感期。
  3岁宝宝更多地表现出:乖巧渴望交友,求知欲强。这时也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吸收性思维和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他也开始自己思考问题,会不断地提问,尽管他的问题非常幼稚。
  这时,顺利度过"难缠的2岁"的孩子的父母会非常惊讶,孩子突然变得乖巧懂事了,孩子不再象以前那样到处乱窜、乱扔东西,而是变得安静、亲近家人,显示出让周围人喜欢的成长模样。但有些孩子还在延续2岁时的反抗,表现出同以上截然不同的样子。
  3岁宝宝开始对于同伴玩耍非常向往,此时期孩子若缺少玩伴,可能会在心理中制造"想象中的朋友",面对着房间墙壁或图书好像与人说话似地游戏着,这并不是不正常现象,而是渴求玩伴的心理表征。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拥有玩伴,因而,这些孩子也往往比在家时感到快乐。此时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与小朋友平等友爱地玩耍以及更多亲子间交流是培养其社会性的良机。父母要设法带孩子到公园或广场等孩子较多聚集的场所,使他们融入群体之中。
  3岁宝宝由于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的发育,他们更渴望得到说话的乐趣,此时让孩子学第二语言或进行亲子间的交流则十分心要,与孩子玩接龙、猜谜等游戏对孩子也是很大的鼓励,或让孩子看画册,让他看图说故事,这时是孩子求知与渴望扩大对外界了解的阶段,父母要尽可能给予关爱与指导。
  ◇抢不过就打
  【释义】
  孩子在与同伴玩耍时,因为争抢玩具或物品,而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这种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不在伤人,而在争抢的物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行为为工具性攻击。在1岁到6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并且多发。
  【典型表现】
  这种攻击性行为只发生在争抢玩具或食品的过程中,一旦拿到了争抢的目标,孩子就会主动放弃攻击行为。对在争抢的过程中被打哭的一方,"施暴者"往往表现得理直气壮,不会感觉理亏。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某个物品或玩具较少的情况下多发。如果几个孩子一起玩,某个玩具只有一个,孩子们很可能会因为争夺这个玩具而发生抢夺。
  在3岁宝宝与和自己年龄段相差比较大的孩子一起玩的情况下,这种抢夺也非常常见。比如,3岁宝宝在和1岁宝宝玩的时候,就会抢对方的玩具;而3岁宝宝在与5岁宝宝玩的时候,往往会成为被抢的一方。
  【错误成因】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3岁孩子抢不过就打的行为是一种必然。由于两三岁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较强,行事多以自我为中心。凡是自己看到的、喜欢的,就都是自己的。
  同时,3岁宝宝的交际能力较差,不知如何与小朋友交往。想玩别人的玩具,又表达不清楚,于是别人不给时,就开始动手去抢。如果对方反抗,他就会动手打人。
  【解决方案】
  当父母发现孩子因抢玩具而打玩伴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出面,请双方将争夺的对象交给自己。并且告诉他们争抢不对,打人更不对。只有一个玩具,而大家都想玩时,可以轮流玩。谁先玩可以采用石头剪刀布,或者回答简单问题等方式来公平决定。
  (2)教会孩子必要的交际用语,如:"我能玩一玩你的小汽车吗?""可以先让我玩一会,你再玩吗?"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知道如何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又可以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
  (3)教孩子轮流玩的意识,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玩具与对方换着玩。
  (4)如果"暴力事件"已经发生,家长要安慰被打哭的孩子,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代替自己的孩子向对方赔礼道歉,并且和对方玩新的游戏,且不带自己的孩子一起玩。适度地冷淡做错事的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明白,打人不对,别人会因此而孤立自己。
  (5)妈妈带孩子出去玩时,可带一些玩具或零食。当孩子与小朋友争抢玩具时,可用来转移其注意力,也可让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防止打人的情况发生。
  【误区警示】
  孩子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对于"施暴"的3岁宝宝,家长且不可过于严厉地批评他。从孩子的心理成熟度来说,此时他还做不到明确地划分物权,也做不到在生气时控制自己的怒火。
  ☆在3岁宝宝"施暴"后也让他尝尝被打的滋味而打他一顿是非常要不得的。任何时候,暴力惩罚孩子都是错误的。国外对待犯错的孩子,一般采用Time Out--让犯错的孩子单独待几分钟,不与他说话与交流,也不理会他的话。这种非暴力的惩罚措施,不但能使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必须接受惩罚,也在独处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错误。比暴力的惩罚要好很多。
  ◇说不过就打
  【释义】
  3岁宝宝争强好胜的心理即使从他们的语言上也能窥见一二。3岁孩子在一起时,常常会打嘴架。而在打嘴架时,说话慢、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说不过对方而着急、生气,进而攻击对方。这种攻击性行为,也属于工具性攻击的一种,不是以伤害人为最终目的。家长无须过于担心。
  【典型表现】
  孩子在与同伴玩耍时,由于对某事的看法不同而发生争论,在争吵的过程中,说不过的一方往往会因为情绪激动而采取攻击对方的方式,逼迫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一旦争论停止,"施暴者"就会主动放弃攻击行为。
  【多发情形】
  性格暴躁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而说不过就打。
  语言表达能力差,说话慢的孩子也往往会因为在与同伴的争执中占不了上风,而成为"施暴"的一方。
  平时被娇惯的孩子,争强好胜的心更胜,所以更容易承受不起对方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进而"施暴"。
  平时爱打人的孩子,习惯使用暴力,一旦发现对方不认同自己,就习惯性"施暴"。
  孩子与比自己年纪大的孩子一起玩时,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之于对方差了很多,经常在打嘴架时占不了上风,此时就会因为着急而"施暴"。
  【错误成因】
  从成长心理学的角度看,3岁宝宝一个非常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争强好胜。3岁宝宝的自我意识很强,凡事都以我为主,我的想法,我的意见就是最正确的,凡不符合我的想法与意见的,都要对方认可和服从。此时孩子争抢"第一""最棒"的行为,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的,是正常的。
  但是,即使3岁宝宝争强好胜的行为是正常的,家长也要引导孩子看到别人的不同,看到别人的优点;引导孩子认同别人好的方面,借鉴别人好的建议。这是多元思维的萌芽,可以避免"非此即彼"的一元思维的缺陷。
  但是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加强宝宝的争强好胜心。比如经常夸奖孩子"最棒",甚至还贬低别的孩子"都不棒""都不聪明""都笨"。这种教育方式,会更加增强孩子的好胜心理,从而出现说不过就打的行为。
  而家长疏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使得孩子在与同伴正常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处于下风,从而导致"暴力事件"发生。
  【解决方案】
  对待说不过就打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1)对于正在打嘴架的孩子,家长可以使用转移法,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打嘴架上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比如可以请孩子们帮忙一起收拾他们不玩的玩具,或者和孩子们开始一项新的游戏。转移注意力法对于3岁的宝宝很有效果,家长尽可以在宝宝"不乖"的时候采用。
  (2)如果发现孩子正在"施暴",可采用身体约束法。紧紧抓住孩子打人的手,将他带离游戏现场,并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并且让孩子单独待一会,以利于孩子平复自己的情绪。
  (3)对于孩子行为的校正,不是一两天就能见到成效的。家长可以采取"奖励对的行为,冷淡错的行为"这一原则,同时兼顾到3岁宝宝正常的好胜心理,对他的行为进行矫正。比如多准备一些贴画或者印章,孩子有了对的行为出现,就奖励给孩子一个贴画。比如在与同伴玩时没有打架,也没有发生争执,就可以获得奖励。这样就可以强化孩子正面的行为,使孩子保持这种正面的行为。
  (4)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家长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平时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多参与到家人对于问题的讨论中来,还可以创造机会和孩子共同讨论某件事或者某个动画人物,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孩子体会争论、辩论的过程,让孩子明白辩论是不能动武的,即使对方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也不能以武力相威胁。
  【误区警示】
  孩子说不过就打时,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讥讽孩子打嘴架的行为。尽管孩子打嘴架的行为在成人看来很幼稚,但是在一个3岁孩子看来,这却是事关自己自尊心的行为。成长心理学也认为,这种嘴上功夫对于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很有好处。所以,对于孩子的嘴架,父母适当引导即可,只要保证不出现"暴力事件",让孩子们斗斗嘴,没有什么坏处。
  ……
展开
目录
PART1 3岁宝宝
抢不过就打
说不过就打
窝里横
咬人
自虐
不接受批评
对抗
顶嘴
认生
生气
小性子
争强好胜
爱问为什么
爱模仿
性好奇
说不清楚话
说谎
喜爱重复
小气
动辄哭闹
哼唧
说脏话
注意力不集中
恋物
敏感
好动
搞破坏
胆小
怕洗澡
怕黑
慢吞吞
拒上幼儿园
吮手
黏人
害怕交往
固执
不好好吃饭

PATR2 4岁宝宝
爱告状
耍赖
以身涉险
自理能力差
害羞
吹牛
话多
口吃
撒娇
挑食
多动
粗心
吝啬
人来疯
挖鼻孔
经常被欺负
见什么要什么
乱丢玩具
退缩
爱“吃醋”
说狠话
自尊心强
PATR3 5岁宝宝
PATR4 6岁宝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