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孩子有心事了:心理专家给家长的建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64633
  • 作      者:
    马志国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孩子有心事了:心理专家给家长的建议》孩子每一个小小的心理变化,都可能对人生产生莫大的影响。
    最成功的家庭教育,要让孩子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志国: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散文作家、天津市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社会心理学会、教育学会、家教研究会、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法制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国际创新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委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医学保健国际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研究》等多家报刊特邀专家,中央及地方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嘉宾,应邀多次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多次到全国各地举办讲座,在《中国教育报》等20余家报刊开办心理专栏,入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10余部典籍。著有心理论文及心理散文2000余篇,著作30余部,计1000万字。著述风格独特,多项成果荣获大奖,反响强烈。从事心理咨询与研究20余年,接待各地心理求询者无以计数,享誉全国。恪守心理咨询师之道,诚做心理求询者之友,为其从业准则。老老实实为人,认认真真做事,为其人生信念。
展开
内容介绍
    家长是家教的实践家。家教实践不同于别的实践,特别是现在,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当父母”这项工作都是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因此,任何一位家长都难免在家教实践上有些失误。如果您从本书中发现了自己的失误,请不要过于自责。只要您为孩子的教育尽心竭力了,只要您及时地进行积极调整了,您就是好父母。
    打开这本书,您仿佛列席一个家教圆桌会议,可以听到家长们诉说的困扰,可以听到孩子们倾吐的迷惘,可以听到心理咨询师娓娓道来的解说。书中的故事,个个点击家教中应关注的心理热点,处处剖析家教中难解的心灵困惑,时时引导家教中自救的心路历程。
展开
精彩书摘
    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学校——如何应对“入学适应障碍”
    这一天,我刚刚参加一个全国的心理健康工作会议回来,一对年轻的父母来到我们心理健康中心,说情况紧急来不及预约,请我挤时间先帮帮他们。
    原来,新学期他们的男孩上小学了。但是,孩子刚去了半天就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学校了。不得已,第二天父母强制着连拉带拽,才把孩子送到学校。可孩子哭破了嗓子也不肯在学校呆着,趁老师一没留神,孩子又跑回家里。男孩的父母又气又急,孩子连哭带嚎,弄得父母不知如何是好。来到心理咨询室,男孩的父母连连叫苦:您说这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这类问题,就是孩子出现了入学适应障碍。孩子之所以容易出现适应障碍,是因为孩子初当小学生,面临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面临成长的一个新起点,要适应新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首先,孩子需要适应变化了的家庭。
    在入学以前,孩子是很依赖家庭的,特别依赖母亲,爱撒娇。希望随时得到照顾和保护。一旦自己成了小学生,忽然之间一切都变了,妈妈和其他一切亲人都变得有点陌生了:他在幼儿时的许多“权利”被以“上学了?为理由而都“剥夺”了;学习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完成将受到严厉的批评;家里也不再是他们单纯的安居之地了。这一切使孩子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不得不根据家庭的变化,特别是妈妈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家庭环境。
    第二,孩子要适应陌生的学校生活。
    适应陌生的学校生活比适应家庭的变化要困难得多。孩子一踏进学校的大门,首先就会感到孤立无援。不仅环境生疏,而且还要和过去从未见过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校舍大得不留神就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教室;操场那么大,大得都不知道在哪儿玩才好,而且到处都有比自己大的孩子在跑着叫着。自已如何与他们相处呢?而且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严格的要求和纪律,不管你懂不懂,愿意不愿意,都要遵守和执行,如果不执行,就会有压力,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
    孩子在班级里接触的唯一的大人只有老师,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大人。是一个有权威的大人。虽然老师也照顾和关怀自己,但不像父母那样富于感情;虽然觉得亲近,但又感觉不像在父母身边那样安闲自在。于是孩子们想试探老师了,有的故意在老师身边转来转去,未被注意时就故意大喊一声;有的事无巨细都设法请示老师,要老师给他做主。如此等等,实际上都是一个心思:想知道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孩子对同学的接触也有同样的过程。为了辨别小伙伴是否愿意相处,有时故意挑逗一下看看你的反应,有时羞羞答答地与你搭话,有的站在一旁看别人玩耍,有的会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给小伙伴看,表示友好。由于他们年龄相近,遇到问题时,也互不相让。特别是这时不比在幼儿园时,会有阿姨及时在中间进行协调。于是,就产生了摩擦与矛盾。经过多次的尝试和体验,孩子才学会如何抑制自己的要求。听取对方的意见。做到互相让步,从而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才能逐渐地同班集体相适应。
    第三,学校生活的规律也要重新适应。
    在幼儿园或家里,孩子的吃、喝、睡、卫生、游戏等,都是阿姨或家长安排照料的。迟到、早退、缺勤都无关紧要。但在学校里,上课、下课、上-厕所都要按学校规定办。每节课准备好书、本、笔,昕到铃声必须进教室,坐在指定的位子上;老师进教室,班长喊“起立”,老师让坐下才能坐下;迟到了要喊“报告”,经老师允许才能入座。老师讲课时要注意听,不能左顾右盼,更不能乱插话,想发言先举手,经允许才能发言。下课铃响,班长喊“起立”,老师先走,学生后走。连坐、立、行、走甚至衣服的穿戴都有统一的要求。对这些,孩子也都是陌生的,都需要有个适应过程。
    正是由于上述的新生活需要孩子逐步适应,所以刚入学的孩子大多处于相当不安和紧张的状态中,身心负担都较重。有的孩子体重会有所下降,容易感冒或肠胃不好,食欲不振,夜问睡眠不安、多梦;有的孩子放学后,不愿再出去玩,老是缠着家长;有的甚至出现尿床、口吃等现象;有的像前面的男孩那样干脆不愿去上学。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生活时出现的身心反应。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年轻的父母希望我提点建议。
    我的建议是:
    一要理解孩子面对的新情况,也就是要明了我们上面介绍的孩子适应新生活的种种情况。二要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入学之前经常谈谈学校吸引人的地方,让孩子喜欢学校。三要给孩子必要的照料,留意观察孩子的睡眠、饮食、活动有无异常。四要留意孩子的生活规律如何,如能否在早上主动迅速地穿衣、洗漱、吃饭,在学校里能否在指定时问内完成必须做的事情。五要以便于孩子接受的口吻,给孩子讲一讲学校生活的常规,使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生活。
    女儿非常非常担心……——如何帮孩子适应新生活
    马老师,看了您做嘉宾的关于家教的电视节‘目,很想请教一个问题。
    我的女儿12岁,本应是不知忧愁的年龄,可是,最近我发现她突然失眠了,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这在她生活中还是第一次,我很担心。昨天谈心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过两天就要开学,开学后孩子就要从一个小学生变为初中生了。孩子有很多很多的担心:我的新同桌是谁呢?老师是什么样的人?老师会喜欢我吗?和同学们怎么谈话?作业多不多?
    和您说心里话,不单是孩子,就是我自己最近心里也有几分不平静。所以,特别想请教您。您说孩子升学了,我们当父母的应该给孩子哪些帮助?
    这位母亲的来信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他们生活道路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熟悉而值得留恋的一切都将过去,充满希望而又陌生的生活就要开始。于是,在孩子们的心里,激动、兴奋、害怕、茫然交织在一起。如何帮孩子迈好这新的一步?这的确是家长和孩子自己都很关心的问题。为此我在回信中写道:
    首先,您要看到孩子升入初中后会遇到许多新问题,面临许多新变化。
    一是社会角色的变化。小学那会儿,他们是全校资格最老的“大哥哥”、“大姐姐”。而到了中学,他们成了资格最嫩的“小弟弟”、“小妹妹”,从峰顶一下跌到了谷底。可另一方面呢,他们在家人亲友面前的地位却升高了。小学那会儿,父母拿他们当孩子,这会儿,说他们“长大了”。这一低一高,会引发出许多新的矛盾来。
    二是学习活动的变化。小学时整天围着语文、教学、英语三门课程转。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多了,一会一门课,一会儿一位老师,给人一种“走马灯”似的感觉。在学习方法上,老师也不再手把手地教人去做每一道题了,而需要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三是行为规范的变化。小学时的一些规矩到了中学要有改变。过去允许的,到了中学可能要禁止;过去禁止的,中学却可能允许了;过去可以依赖别人的,到了中学却需要自主了。
    四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小学时出了什么事,班主任就在身边。到了中学,班主任可能要上几个班的课,来班上的机会少了。而科任老师每天多关心本学科教学,一个人一个特点。同学之间,过去的好朋友大多分开了,必须重建新的朋友关系。
    这一切都需要孩子顺利地适应,才能在中学的新生活有一个好的起点。那么,您该如何利用孩子新生活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初中新生阶段的心理适应指导呢?
    一是利用“新奇效应”。您应认识到,学习环境的转变也是孩子发展的一个契机。应该利用“新奇效应”,让孩子重建信心,树立新的自我形象。有个男孩在小学时因脾气过犟,跟班主任发生冲突,影响了学习。进中学的前夕,趁暑假里旅游的机会,父亲与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用亲切生动的实例告诉儿子:新生活的起步可以使你变成一个全新的人,因为任何人对你都没有成见,全靠你自己怎么重新做起了。正是这次谈话引发的心理效应,帮助男孩顺利地度过了适应期,成为老师喜爱的学生。
    二是重建学习规范。孩子进入中学的最初阶段,主观上都希望给人一个好印象,在行为上较谨慎。这正是对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进行规范训练的最佳时期。学校之所以要在入学之初进行一系列的入学教育,正是针对这一特点,以便提高效果。相反,这时候的任何疏忽,都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序 有一天,妈妈给我们拿来几个苹果……
小小少年,很少烦植一一关于发展心理的家教建议
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学校——如何应对“入学适应障碍”
女儿非常非常担心……——如何帮孩子适应新生活
孩子的“第二次诞生”——如何应对“心理断乳期”
一片鲜花,几只蝴蝶,好漂亮,好美……——孩子逃避压力时如何应对
他为什么离家出走——如何帮孩子度过“第二反抗期”
孩子突然不上学了——如何帮孩子处理“动机冲突”
孩子已经写好了“遗书”——如何应对“少年自杀倾向”

成人礼,开始子18岁前——关于人格心理的家教建议
他从小就挺有自己的“主张”——怎样纠正孩子的消极人格特征
帮孩子学会遵守规范——怎样实施“行为养成教育”
“回家后发现家里有烟头”——如何重塑孩子的人格
男孩没得“多动症”——如何区分“多动”与“多动症”
高高的女孩“长不大”——如何应对“心灵幼稚症”
萧山和老师发生了激烈冲突——孩子有攻击型人格特征怎么办
女儿想变成小鸟——孩子有癔症型人格特征怎么办
父母没敢再和潇潇说一个“不”字——孩子有反社会型人格特征怎么办
发泄行为的背后——孩子有爆发型人格特征怎么办

学习……考试……_关子学业心理的家教建议
孩子为何得不了满分——如何理解“前十名现象”
晓慧“品行上出了问题”——防止“过度辅导”的副作用
孩子动辄闹病——如何防治“星期一综合症”
孩子名次为何倒退了——认识“天资递减率”的作用
孩子考了最后一名怎么办——如何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换一种眼光看成绩——如何帮孩子学会积极的思考方式
“就学不进去,就学不进去”——如何帮孩子跨越“自我设障”
如果孩子不喜欢学校——找到孩子厌学的真实原因
孩子到了毕业班——如何促进孩子“最后一年”的发展
“关键时刻掉链子?”——孩子成绩处于低谷时如何应对
“清华苗子”要退学——帮孩子设立合理的目标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又要开始了……——大考来了,怎样帮孩子减压

没有冲突的躁动期——关子青春期心理的家教建议
“我没有机会向你表白”——如何应对孩子最初的“两性吸引”
少女与少年——如何应对孩子的“初恋”
“您跟孩子说了什么”——帮孩子正视性心理
那些早开的花儿——怎样防止孩子过早的性行为
儿子离不开妈妈——当心“恋母情结”的危害
“女儿说出一个秘密……”——当心孩子的“性倾向混乱”
书包里的秘密——如何应对孩子的“恋物现象”

“孩子,希望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喜欢你”——关子人际心理的家教建议
小女孩,不合群——帮孩子克服“交往障碍”
“小霸王”——如何矫治孩子“自我中心”的问题
那个“偷书”的人——如何帮孩子克服“嫉妒心态”
“我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离不开男孩的“小小鸟”——如何帮孩子摆脱“人际依赖心理”
师生发生冲突之后——如何应对孩子人际关系中的“投射心理”

亲情会伤孩子的心吗——关于亲子关系心理的家教建议
日记的故事——如果父母闯进孩子的天地
“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爸爸!”——怎样化解亲子冲突
“他们总是让我很烦”——当心父母的“圆梦心态”对孩子造成伤害
成功的父母与失败的家教——当心父母的过高期望对孩子造成伤害
救孩子,还是救家长——别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
“爱的合同”——爱孩子需要一颗平常心
“明明是她不求上进”——父母应该有怎样的教子观
女孩为什么总是故意犯错——如何满足孩子的亲情需要

附录 关于亲子关系的6个心理测试
您是怎样的父亲
您是怎样的母亲
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您家中的亲子关系如何
您扮演的家教角色如何
您教育孩子称职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