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教育,从认识钱开始
钱是从银行来的吗?
我家的孩子贝贝今年5岁了。
这小家伙一会儿瞪着一双大眼睛望着我,奶声奶气地嚷嚷:“爸爸,给我买个变形金刚。”那语气是毋庸置疑的,似乎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一会儿又拽着他妈妈的衣襟,死缠硬磨:“妈妈,给我买个带喜羊羊的铅笔盒,好吗?”那小子是软硬兼施,缠住不放,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不知您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却常常遇到这样的“麻烦事”——几乎每天,孩子都要缠着我们要这买那的,缠得我们头疼,简直是拿他没有办法啊。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并不是心疼那几块钱,而是觉得孩子这种乱花钱、乱要东西的坏习惯养成不得,是需要改正的。可是,这种习惯偏偏不容易改正。于是,我们每天都要围绕“要钱买东西”这样的事情,与小家伙展开不懈的“斗争”,可以说我们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啊。
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天天要钱买东西,可你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嘿!那小家伙总是理直气壮地告诉我们:“我知道,钱在卡里,是从银行里来的!”
你听听!一句话就说得我们哭笑不得。
是啊,多么天真的回答啊!钱就是在卡里嘛!到银行取款机上就能取出钱来。他知道钱是从银行里来的,钱可以买好多东西。这就是孩子眼中的钱。可他根本不明白钱的真正来历。
由此可见,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全世界最会理财的人要数犹太人了,他们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理财教育。孩子3岁时,他们就开始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他们让孩子知道,钱可以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告诉孩子钱是怎么赚来的。7岁时,他们教孩子看懂商品价格。8岁时,他们教孩子可以通过打工来赚钱、用劳力换取报酬,并且教孩子把钱存在银行里,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仔细想一想,我们对孩子进行过像样的理财教育了没有?
在我家,回答是否定的。之前我们只有被孩子软磨硬泡搞得头晕的份儿,后来才开始认真思考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问题。
我们应该逐渐树立起一种正确的观念,那就是理财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钱,即货币。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货币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时候古人之间进行物物交换,然后是秦朝的统一货币,之后固定为金银,最后才是纸币。那么,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钱是花费我们的体力兼脑力赚来的,也就是我们靠辛苦工作赚来的,远没有孩子所理解的“钱是从银行里来的”那么简单。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那么,教导幼龄儿女认识钱,了解钱,用什么样的方法有效呢?
不妨常常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让孩子亲身体会到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明白,钱并不是从银行里来的,而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赚来的。
有一次,贝贝从幼儿园回来之后,就一个劲儿地嚷嚷要买一个很高档的铅笔盒,估计是看到幼儿园里有小朋友用那样的,心里很羡慕。我就放下手里的活儿,让他坐在沙发上,我蹲在地上。我面带微笑平视着这个小人儿,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能告诉我,你想要的那种铅笔盒是十么样子的吗?”
贝贝立即激动起来,也许在他看来,事情是有希望了,便奶声奶气地描述起来,说上面有什么什么卡通画;偶尔还眨着眼睛想一想,说上面有好多机关;同时用小手比画来比画去的,说上面还带着一个小小的温度计。我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时不时地附和着他,强化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告诉他我对那个铅笔盒也很感兴趣,打算给他买。但我接着问:“那你能告诉我,我们用哪里的钱去买呢?在超市里买这样的铅笔盒需要20元钱。”
贝贝说:“我们去银行取钱吧。”
我接着说:“我们现在的卡里已经没有钱了。等爸爸和妈妈工作赚了钱之后再给你买,好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