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像在学校那样系统完备,但影响更为深刻和长久。中国有一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虽然事事没有那么绝对,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甚至深深影响孩子的未来。
也许你会觉得“父母的教育无可替代”这句话说得很多余,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因为人尽皆知,反而成了被人忽视的“借口”。在学校,老师经过学习、考试、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工作,还得经常“充电”,而父母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典型的“无证上岗”,基本上没有人去刻意把自己“培训”成父母。
现在的“90后”已经成了年轻父母的主力。他们很多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却已经开始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常常茫然无措或关心不够。
年轻的妈妈一手抱着宝宝哺乳,一手拿着手机全神贯注地玩游戏,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迫于生活压力,很多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自己却常年在外工作,造成孩子父母之爱的缺失和教育的缺位。
这正是真正的矛盾所在。大家都知道“父母的教育无可替代”是无可争议的真理,而事实上,父母的教育又显得那样无序和被忽视。
无论是年轻的父母还是作为关心孩子的长辈,都应该努力去改变这种窘境。为人父母需要“培训”
严格地说,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养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每个父母也都需要学习和成长。但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异常艰难,因为很少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持有“谦卑态度”,更何况,这些还要靠整日忙得不可开交的父母自我监督来实现。
在孩子出生后,父母的身上就会有一种陌生但强大的爱产生,正是这种爱让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为了让爱收获更大,父母需要“培训上岗”。
一涉及教育,很多人都有“唯洋才行”的想法。实际上盲目地奉国外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圣经”也是不对的,父母的“自我培训”也要结合中国的文化因素。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都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况且,中华的家庭教育文化也颇为精到。
中国有“父严母慈”的教育观点,但同时又有“为人父止于慈”和“慈母败子”的理念,两者结合,就是很高明的教育方法。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更是博大精深了。
时代在变,家庭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现代教育尤其是西方系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广为流传,父母可以从中汲取营养。面对不同的孩子和环境,也要懂得变通,毕竟“教无定法”也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归根结底,父母进行自我“培训”就是要学会如何跟孩子交流,如何理解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