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血液与体液检验质量管理
**章 血液与体液检验质量管理的人员要求
**节 血液检验质量管理的人员要求
一、血液常规及形态学检验的人员要求
(一)实验室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及形态学检查的人员要求
(1)血液检验实验室负责人一般应具有主管技(医)师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血液常规及形态学检验工作 3年以上。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应有本专业的受教育经历。
(2)有色觉障碍的人员不应从事涉及辨色的血液学检验工作。
(3)形态学检查技术主管应有专业技术培训(如进修学习、参加形态学检查培训班等)及考核记录(如合格证、学分证及岗位培训证等);其他形态学检查人员应有定期培训的考核记录。
(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
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但不限于:①标本的采集与处理;②标本检测;③质量保证;④报告的完成、审核与签发;⑤检验结果的解释;⑥培训临床人员标本采集、保存及运送。
(三)血细胞分析复检人员的配置要求
实验室负责人应该制定复检规则并对从事复检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权从事复检工作。根据血细胞分析复检标本的数量配备技术人员,一般 2人一组、每日复检 100份标本较合适。形态学筛查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可适当替代部分人工。
(四)人员培训
实验室应有人员培训计划,如内部培训、定期学术交流、病案分析等。实验室应选用合适的参考资料,如血液细胞形态学图谱及各种专业书籍。形态学检验人员应能识别血细胞及血液中的寄生虫。
(五)人员评估
实验室应每年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开展新项目、使用新设备等改变检测系统时,应对员工培训后的能力进行考核,评估合格后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对实验室引进的新员工,特别是从事形态识别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的*初半年内应评估 2次以上,除了技术评估,还应包括职业素养、组织纪律等评估。当实验室人员职责变更,或离开血液检验岗位半年以上,在再次上岗前,应对其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并做好记录。
二、血栓与止血检验质量管理的人员要求
(一)实验室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要求
(1)血栓与止血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血栓与止血检验工作至少3年,同时具有本专业或临床医学的受教育经历。
(2)申请医学实验室ISO 15189认可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血栓与止血专业技术工作 3年以上。
(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
基本职责包括标本采集与处理、检测,质量保证,报告审核与签发,检验结果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更注重与临床沟通,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和分析血栓与止血指标。必要时,主动去病区参与临床查房。
(三)人员培训
根据血栓与止血检验的特点,制订有专业特色的人员培训计划,如内部培训、定期学术交流、病案分析等。培训内容宜包括血栓与止血检验等基础知识及应用、设备检测原理、常见故障分析、*新学术前沿等。
(四)人员评估
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工作的态度、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估。对新进员工,在*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 2次能力评估。如果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或离开血栓与止血检验岗位半年以上,再次从事血栓与止血检验前,实验室负责人应对其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 体液检验质量管理的人员要求
一、尿液检验质量管理的人员要求
(一)实验室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要求
(1)尿液检验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尿液检验工作3年以上。
(2)申请认可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任职资格,从事申请领域专业技术工作至少3年。
(3)有色觉障碍的人员不应从事涉及辨色的体液检验。
(二)人员配置要求
每日1~200份体液学标本量时应配备2人;每日200~500份体液学标本量时配备3~4人。若采用自动化仪器进行有形成分筛检,可适当减少人员数量。
(三)人员培训
制订详细的尿液检验人员培训计划,人员包括白班和夜班从事尿液检验的所有人员,宜按照不同层级进行逐级培训,如组长培训组员、科主任培训组长,不同的实验室根据自身特点制订计划。同时,要重点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的培训。尿液检验人员应能识别尿液中的细胞、管型、结晶及寄生虫,识别体液中的细胞,发现异常细胞,同时要对复检规则进行重点培训,防止漏检。
(四)人员的评估
与上述血液检验相同,应每年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对新进员工,尤其是从事尿液形态识别的人员,在*初半年内应进行 2次以上能力评估。当员工职责变更,或离岗满6个月后再上岗,或政策、程序、技术发生变更时,应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合格后方可继续上岗,并做好记录。
二、粪便检验质量管理的人员要求
(一)实验室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要求
(1)粪便检验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粪便检验工作至少3年。
(2)认可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任职资格,从事申请认可授权签字领域专业技术工作至少 3年。
(3)粪便检验涉及对粪便外观的辨识,因此有色觉障碍的人员不应从事粪便检验工作。
(二)粪便检验人员形态学识别要求
(1)粪便检验人员应能正确识别粪便内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成虫及虫卵、原虫、细菌、真菌等有形成分。
(2)采取至少 50幅显微摄影照片(包括正常和异常有形成分)或其他形式进行形态学考核,检验人员应能正确识别至少 40幅(即 80%)。
(周迎春 卢卫国 李丹华)
第二章 血液与体液检验质量管理的环境要求
**节 血液检验质量管理的环境要求
临床血液实验室一般承担血液常规及形态学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血液寄生虫形态学检验等工作,部分血液实验室检验还包含骨髓形态学检验、流式细胞仪检验等工作。一般分为手工操作区、仪器检测区和形态学检测区。本节主要介绍血液常规及形态学检验的环境要求和血栓与止血检验质量管理的环境要求。
一、血液常规及形态学检验的环境要求
(一)空间布局及设施
按照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BSL-2)防护的要求及实验室的实际用途,综合考虑工作人员的数量、仪器设备的体积、专业范围和实验方法等因素,尽量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接收、仪器检测、人工镜检、报告发放等工作区域分开,并根据实验室分区的通用要求,区分生活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同时应设有员工生活区及值班房等清洁区域。根据不同的空间,配备合理的照明设施、温湿度控制设备与消毒系统。设置不同的控制区域,并制订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及给出合适的警告。
1. 标本采集室 本节中指血液标本采集区。国内大部分医院的标本采集室设置在临检室附近,这种设计为患者提供了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标本运输的可控性。采集后的标本出口应靠近实验室的标本接收和处理工作台。采集室设计总体原则是应有隔开的接待 /等候和采集区。充分考虑患者的隐私保护、舒适程度及特殊需求(如残疾人通道、盥洗设施等),以及在标本采集期间的适当陪伴人员。
标本采集室的空间设置应充分合理,应有足够的空间,从功能上至少需要接待 /等候和采集区,各区间*好有一定的物理隔断。工作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分隔一般通过玻璃挡板实现,挡板下设置足够空间,方便工作人员采血及和患者交流。标本采集室应有足够的采血窗口,窗口设置叫号系统或采血顺序指示,窗口间相互隔开,以避免窗口间相互干扰和保护患者的隐私。
应设置等候区,供患者和家属休息,为其等候抽血和检验结果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