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视角与视域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近代上海棚户区的发展及改造概况
第一节 近代上海棚户区的形成及演变
一、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对人口的吸引
二、棚户区的形成与发展
三、“贫、愚、病、破”的棚户生活常态
第二节 解放前上海各界的棚户区改造
一、棚户区的灾难与犯罪
二、租界对棚户的取缔
三、华界对棚户改造的尝试
第二章 上海棚户区改造的规模和结构分析(1949-1966)
第一节 解放初上海棚户区的社会生态
一、棚户区的空间格局及主要类型
二、棚户区人口的社会构成
第二节 影响棚户区改造的主要因素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生产型城市转型对棚户空间改造规模的约束
二、以工人阶级为主的社会阶级结构重塑
第三节 1949-1966年间上海棚户区改造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一、上海棚户空间规模的变动
二、上海棚户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三章 独挑大梁:政府主导下的棚户整顿与改造(1949-1957)
第一节 解放初期的棚户救济与工人新村建设
一、解放初期的棚户灾民救济
二、工人新村的示范性
第二节 棚户控制与外部环境的零星改造
一、动员棚户回乡与禁止违章搭建棚屋
二、棚户改善的主要措施
三、初步改善后的棚户区——以药水弄棚户区为例
第三节 现代化素质目标下的棚户社会重构
一、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的劳动人口
二、社会主义中的转业安置——以人力车夫为例
第四节 棚户改造的阶段性成效及困境
一、棚户空间整顿的阶段性成效
二、社会重构之下棚户居民新变化
三、政府主导下的棚户改造困境
……
第四章 两条腿走路:棚户改造的扩大与管理探索(1958-1966)
第五章 空间整顿与社会重构:棚户区改造的特点分析与后续发展
结论
图表目录
参考资料
后记
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