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忙里抽闲,别让孩子等待24小时
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就像一条龙,既神气,又神秘,有一股让人崇拜的力量。不过,爸爸这条龙,也有他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常常“见首不见尾”。很多孩子在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妈妈陪我的时间很多。至于爸爸,经常在外面忙,有时一天也见不上一面。某网站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爸爸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只有10%的爸爸能够每天陪孩子2小时以上。
对于这个现状,爸爸们千万不要说“我很忙”“妈妈陪着也一样”。孩子对爸爸的依赖和向往,从1岁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时他们会追寻爸爸的身影、捕捉爸爸的声音;3岁前,孩子虽然对妈妈的依赖非常强,但爸爸的存在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这时他们往往对和爸爸的交流非常感兴趣;而到了3岁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加强,并开始模仿父母的行为,这时如果孩子缺少和爸爸的交流,情感就很容易发生异化,孩子可能过于依赖妈妈,或者开始产生叛逆行为。
总之,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的陪伴是绝对不能缺少的。爸爸们在工作上多消耗的那些时间,在应酬上多付出的精力,都是在侵蚀对孩子的爱,无论这些能带给家庭多少财产,都无法弥补孩子在教育中的缺失。因此,爸爸们要督促自己早回家、多陪孩子,别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把应酬减半,将时间留给孩子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这样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而如今,很多爸爸理解的成功或许有所偏颇,认为事业上无止境地追求成就才能算是成功。但如果你认真问问自己,存折上的数字和拥有一个优秀的、和自己感情很好的孩子哪个更重要,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既然如此,爸爸们就尽量不要让自己那么忙,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外,把一些没有必要的应酬适当推掉一些。你要相信,真正有价值的生意和值得深交的朋友,不会因为应酬的减少而失去。当你真的把这些时间用在陪伴孩子身上时,你会发现它将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爸爸去哪儿》几期节目录下来之后,每位忙碌的明星爸爸都发出了类似这样的感慨:“我从来不知道宝贝对我的感情是这样的。”“我没想过孩子心里能如此为我着想。”“我原来不了解他的地方有这么多。”“和宝贝在一起比什么事业上的成功都重要。”
这些就是忙爸爸们平时因为过多的工作和应酬所失去的东西。当你若干年后回顾时,你会发现银行里的存款带给你的成就感,要比和宝贝相处的回忆廉价得多。为了不使将来后悔,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推掉一些没必要的饭局、娱乐吧。应酬都是浮云,回家陪孩子才是真理。
每天陪伴孩子至少1小时
如果爸爸实在忙,那么建议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也不要少于1个小时。对于忙碌的爸爸来说,在外纷杂的事务会填满自己的脑袋,但在家的孩子却有大把的时间来思念爸爸。爸爸们在不断推迟回家时间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孩子从天亮等到天黑,再等到睡着,醒来依然没有看到爸爸是怎样失望的心情。长此以往,父爱缺失症发生在孩子身上可能就不意外了。因此,建议爸爸们无论多忙,都将这一条当作自己的“铁律”,那就是每天至少陪伴孩子1小时。
当然,这1小时不能是爸爸人在家就可以了,或者抱着孩子看看电视就可以,这样是达不到教育孩子和培养感情的良好效果的。这1个小时,必须是爸爸专心陪伴孩子的高效率的1小时。
在这1小时中,建议爸爸和孩子交替着做以下事情:
1.和孩子聊天。可以是谈心,也可以是天南海北地谈时事,也可以是教孩子知识,甚至可以是互相讲笑话。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爸爸是专心在倾听孩子、回应孩子,这种沟通就是非常有益的沟通;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和爸爸沟通的乐趣,感受到爸爸的言语之中传递出来的力量,当然最重要的是爸爸对自己的爱。
2.和孩子玩游戏。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是爸爸和孩子一起动手,而不是扔给孩子一套玩具,让他自己玩。爸爸和孩子一起研究玩法、一起动手完成、一起比赛,这会带给孩子莫大的乐趣。
3.带孩子外出娱乐或者运动。爸爸是家中与外界接触较多的人,总能带回来很丰富的信息。如果爸爸也能经常将孩子带出去,看个有趣的电影,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相信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非常开朗、积极的人。
陪伴孩子,不要拆东墙补西墙
有些爸爸经常苦于在职场、生意场中脱不开身,于是,为了弥补平时无法陪伴孩子的缺失,经常企图在周末的时候一并补回来。即使爸爸在周末花费的亲子时间要超过每天1小时的总数,但效果却远远不及每天定时陪伴孩子。这和每天的记忆方式有些类似,每天都花一点时间去背、多背几次,记忆效果比花一整块时间去背要好得多。孩子每天接触到爸爸,即使时间不那么长,但他的心里每天都会是踏实的,是感受到被爱的,这远比爸爸有空了再去陪他要令他快乐得多。
所以,爸爸陪孩子,别企图省事,拆东墙补西墙。要知道,在孩子心中,有些墙拆了就永远也补不上了。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我们决心利用每天晚饭后30分钟与孩子进行交流,打开女儿已关闭的心灵之窗。30分钟,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对于我们的家庭来说,就显得无比重要。它让我们学会了沟通与理解,更让我们抛弃了烦恼和忧愁。
——教育家陈佩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