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做有预见性的父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7000202
  • 作      者:
    吴恒祥著
  • 出 版 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有这样一个出身普通家庭、资质平平的孩子,他爱读课外书,爱下棋,爱养宠物……他不搞题海战术,不上辅导班和兴趣班,甚至从不熬夜学习,不爱记笔记……
  但就是这个孩子,中考张家港市状元,2009年高考江苏省状元,生活中忠厚待人,孝亲感恩,自信自立,后劲十足。
  《有预见性的父母》正是关于这个名叫吴敌的孩子如何成长的家长手记。身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父亲吴恒祥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用心血浇灌孩子的过程。
  《有预见性的父母》一书中看不到有关家庭教育的套话、空话,也没有千篇一律的道理和口号,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爸爸奏响的“贝多芬”计划,妈妈筑起的心灵“防火墙”,还有孩子眼中母亲手上的老茧和奶奶村口张望的身影……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在广袤的田野、拥挤的城市、静默的深巷,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书中每一处都盛放着可以共享的经验和反思。
  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我也经常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我读过不下数十种亲子教育类图书,但唯有这一部书稿给我一份格外的踏实和坚定:参照书中的观念和方法培养孩子,他不一定能考状元,不一定能上北大清华,但他一定是独立而优秀的,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也完全可以预期!


展开
作者简介

  吴恒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张家港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张家港市中学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教育参考》、《江苏教育研究》、《中小学管理》、《教学与管理》、《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江苏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40余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文章)1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20余篇论文分获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教科院“师陶杯”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等奖项。主持、参与苏州市级以上教科课题7项;编著、主编、参编书稿11部。另有30余篇(首)诗文散见于各地报刊。

展开
内容介绍

  他资质平平,家境普通,不挤重点名校;
  他不搞题海战术,不上补习班;
  还是他,中考全市状元,高考勇夺江苏省理科状元
  当上状元是偶然的,但是状元的背后必然有着家教的分量
  所谓成功,不是状元、名校,
  而是孩子能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爱孩子是需要智慧的!
  如何把握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幼儿及小学生家长请注意以下要点:
  ①带孩子是父母的天职,隔代教养不足取;
  ②对孩子有信心是家长的责任;
  ③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④大量阅读成就孩子的一生;
  ⑤不以“完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
  中学生家长请重点阅读以下章节:
  ①给孩子的学习减压是家长的必修课;
  ②家长“狠心”又何妨;
  ③让孩子在作文中进行自我教育;
  ④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的波动;
  ⑤“状元”的学习方法;
  ⑥自主招生巧应对;
  ……
  数百家媒体聚焦报道,上千名家长登门求教
  一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教子秘籍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从不轻易推荐图书,因为真正优秀的家庭教育图书实在不多,但我可以肯定这是其中的一本。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成功家长,这三个角色缺少其中一个都无法成就这本书,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认真读一读。 
  ——“超级教师”王金战

  ★这本书值得赠予它*好的赞美。特蕾莎修女说:时时刻刻传好消息,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语言 (Preach the good news at all times. Use words only when necessary)。教导孩子也是一样:时时刻刻身体力行,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语言。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我们时刻的唠叨,而是我们行动的激励。所有值得培养的品格都是从家长身上传递的。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蒋佩荣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家教图书中*优秀的一本。父母无为乃大为,这是现代家庭教育*耐人寻味的秘诀,也是《做有预见性的父母》一书给人*独特的启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

  ★这是我所读过的家教类书籍中*深刻、*实在而又*通俗的一本。我收到书稿后是一口气看完的,甚至还做了重要内容的勾画与批注,本书作者作为教育专家和一位父亲,令人钦佩。很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希望你不要错过。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蚌珠

  ★从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而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正如本书作者所言,“不一定要考状元,不一定要上名校,而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但愿这本书能给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带来必要的思考:如何用智慧和冷静去帮助孩子,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睿智、心理健康又充满责任感的真正的社会栋梁。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毅

  ★这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作者朴实无华的文风,轻柔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家成就一位“*牛”高考状元的成长脉络。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让我们看到一个和谐幸福的家,一个积极向上永不停步的父亲,一位勤劳、善良、柔美的母亲,用他们的爱、身体力行示范着教育的真谛——“不干扰”是*好的培养。 
  ——著名教育专家 蒋惠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
  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对孩子的成长始终如一地抱有信心,再普通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得偿所愿,取得成功。
  吴敌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吴敌的普通体现在很多方面,这里择其一二来说说。
  吴敌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我是一名教师,中师毕业后参加工作,再进修大专、函授本科,一晃近30年,也算教育系统的一名“老兵”了,吴敌的妈妈原先是电影放映员,后来一直在一所学校做后勤工作。往上追溯:吴敌的祖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吴敌出生前,外祖母已经过世,外祖父已从乡镇干部的岗位上退居二线……总之,我们的家庭是无数普普通通家庭的一分子。
  吴敌的先天禀赋没有多少特别之处,再怎么观察,也看不出他有多少聪明绝顶的迹象。学习上,时不时也会遇到困难,挨老师的批评也是家常便饭;考试不如意的时候也不少,考顺了可以拿第一,考砸了在他那个学习方阵中垫个底也正常。
  吴敌的学习经历很平凡:幼儿园、小学上的都是一般的乡镇学校,也从没有参加过任何校外辅导班。读初中的时候,晚上一般是9点左右休息;上高中时一直住校,夜里10点学校统一熄灯。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吴敌的学习张弛有度,跟“拼命三郎”不沾边,我们做家长的也轻松自在,对他的学习较少过问,学习上他基本处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状态……这样的学习经历也实在是平凡得很。
  但普通并不意味着自甘落后,平凡也不是平庸的同义语。在吴敌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抱持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寒门里可以走出英才,深山里能够飞出金凤凰。每个孩子都能走向成功,普通家庭一样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一直坚信吴敌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为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是希望他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英勇无敌、一往无前,以勤劳和智慧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事实也果真如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吴敌的学习和成长蓬勃发展:
  从小学到高中,他连年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先后四次获得科技知识、数学、物理等项目省级竞赛一等奖。2006年中考,他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2009年,他收获了全省高考最高分,如愿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国际班)学习;进入清华园之后,获得了当年“2008—2009年度清华大学新生一等奖学金”、“优秀新生海外研修奖学金”等奖项,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吴敌学习和成长的经历,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事实:普普通通的家庭里出生的普普通通的孩子,一样能够演绎出不普通的成长故事,正如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所说的那样:“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普通的孩子成就非凡的人生,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
  卡尔?威特是18世纪德国哈勒洛赫村的牧师。他的儿子小卡尔在婴儿时期反应迟钝,显得有点痴呆。但卡尔?威特确信后天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在他的精心教育下,小卡尔从儿童时期起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才。
  卡尔?威特认为:孩子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假设天才孩子的禀赋为100,那么白痴孩子的禀赋大约只能在10以下,而一般孩子的禀赋也就在50左右。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先天禀赋的多少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可是今天的孩子接受的大都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有发挥出来。
  比方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因此,当下能够发挥孩子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是十分稀缺的。能接受到这种教育的孩子,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其结果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80的孩子……
  由此可见,孩子普通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对孩子的成长始终如一地抱有信心,再普通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当然,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我们做家长的要有正确的定义,不能陷入认识上的误区。在我们看来,吴敌考试得了第一,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的学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相比这些,我们更看好他拥有了独立学习和自主选择成长道路的能力,具备了追求卓越、正直为人、平和淡定、自我完善等良好品行与素质。我们觉得,不断增强这些能力和素质,对孩子获取人生幸福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更高层次上的成功。
  所以,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同时也是告诫我们自己)的是:衡量孩子是否成功,不能把考试成绩、考取的学校等表象的东西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孩子的先天禀赋、智能结构、生活环境、成长周期等个人情况各不相同,因而不能以某个孩子的成功模板来“套”自己的孩子。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孩子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学习和成长,在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和快乐,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喝彩和掌声。
  带孩子是家长的天职
  和亲子之间情感交流产生的愉悦感、幸福感相比,带孩子再苦再累,都是微不足道的。工作再劳累,生活再清苦,与孩子在一起的欢声笑语,使我们的每一天充满了甜蜜和希望。
  吴敌三周岁前,我在某内陆省份的一所乡镇初中做教师,爱人在镇影剧院上班,我们的家安在学校里。
  吴敌出生后,一直由爱人和我带着。爱人当时在镇影剧院售票,单位离家有三四里路程,她常抱着孩子上下班。冬天,孩子里三层外三层的裹得严实,抱着孩子走那么远的路,是很累人的体力活;夏天,抱着孩子赶路,就像抱着一个小火炉。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雨靴踩在烂泥上,稍不留心就要滑倒。尤其是赶集的日子,集镇上的人特别多,街道本来就窄,抱着孩子在人缝里挤,困难可想而知。但边走边和孩子咿咿呀呀地说话,或是亲亲他红彤彤的小脸蛋,也就不觉得苦和累了。与亲子之间情感交流产生的愉悦感、幸福感相比,带孩子再苦再累,都是微不足道的。
  有时候,我和爱人忙得实在脱不开身,就把孩子放进摇篮(大一点的时候是学步车)里,时间稍长他就要开始提抗议——哭。只是他哭他的,我们做我们急需做的事。哭是孩子的必修课,家长用不着一听孩子的哭声就沉不住气,撂下手头的事情来哄孩子。那时候,忙是生活的主旋律,家长要做到忙而不乱,心态平和,切不可忙碌烦躁并将这种情绪迁移到孩子身上。我和爱人在这方面都很注意,
  对吴敌,既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也从不因他的哭闹或弄脏了衣物而大声叱责。
  吴敌六七个月大的时候,每天早上天刚亮就醒了,闹着起床到外面去玩,我们只好听他的。出门没多远就是马路,他爱看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他看见什么,我们就跟他说什么,虽然那时他还听不懂太多的话,但他还是很喜欢大人不停地跟他说。我们发现当你跟他说什么的时候,他会很用心地盯着你的嘴唇看,好像在研究大人是怎么发音似的。
  待孩子稍大些,可以坐稳了,我们在自行车的后座装了一个座椅。一出门,吴敌坐在他的专座上,他妈妈(有时是我)手把自行车龙头,一边听身后的吴敌奶声奶气地说话,一边把沿路见到的情景说给他听。对孩子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的,我们跟他说这说那,他能不能听懂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家长和孩子多一分交流,世界在孩子的眼里就多一分清晰。
  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最难带。那小小的身躯仿佛蕴藏着无限的能量,对什么都好奇,一刻也不愿意停歇,也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只顾跌跌撞撞往前冲。在孩子成长的这个阶段,如果是老人带,出于安全考虑,老人可能更愿意让孩子乖一点,少跑少动为好。那样跌跤的可能性自然小了,但孩子对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也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被扼杀了。
  我们自然不会这样做。为了跟上吴敌“前进的步伐”,我找了一条长围巾,一端系住他的腰,另一端攥在我的手里,弓着身子跟在他后面。那情景,被同事们形象地称为“放小牛”。不长时间,这头“小牛”就将我累得腰酸背疼。与此同时,他自己的脚步却渐趋沉稳,不久,终于可以独立行走,把我这个老爸给有条件解放了。
  记得孩子刚会走路没多久(大概十六七个月大),我们给他买了个弹球。有一次,他妈妈陪他玩,弹着弹着,不小心球就弹到沙发底下去了。他妈妈低着头在寻找时,看见吴敌从门边拿来一把扫帚,用扫帚在沙发下面扫。沙发底下手伸不进去,扫帚是可以伸进去的。这让他妈妈感到有些吃惊,这么小的人,会动这样的脑筋,说明他的思维已经相当活跃了。
  还不识字时,吴敌特别爱听我们讲故事。一个故事讲完了,接着还要“再讲一个”。如果我们想开溜,他便开价“就讲最后一个”。谁知“最后一个”讲完了,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个”。为满足孩子的要求,我和他妈妈只好轮流“坐庄”来讲故事——现在想来,孩子的这种不肯罢休正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家长再忙再累,也不能找借口来推辞,否则对孩子的成长将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讲到这里,不能不提到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儿童潜能递减法则”,这个法则的大致内容是:
  如果儿童生来具备100度的潜在能力,如果一生下来就得到理想的教育,那么他的潜在能力可能会发挥到100度;如果5岁开始教育,哪怕教育很出色,也只能成为一个具备80度能力的人;如果10岁开始教育,教育再出色,也只能成为一个具备60度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潜在能力发挥得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能递减法则。
  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每个动物的潜在能力,都有各自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很长,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例如小鸡“追从母亲”的能力的发达期大约是在出生后4天之内,如果最初4天不放在母鸡身边,那么它就永远不会跟随母亲了;小狗“把吃剩下的食物埋在土中”的能力发达期也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在这段时间把它放到一个不能埋食物的房间里,那么它就永远失去了这种能力。
  因此,有教育专家建议,要尽早对孩子进行教育,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孩子就越完善。现在想来,在吴敌很小的时候,我们有意无意间对他进行的教育,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1995年初,吴敌三周岁多,我们一家三口迁到江苏张家港市定居。我和爱人的工作都比在老家的时候忙很多,我们及时请学校领导出面,将吴敌介绍到镇幼儿园做插班生。幼儿园离我们暂居的学校宿舍不远,早晨爱人赶在上班前将孩子送过去,傍晚放学时我匆匆忙忙去把他接回家。生活虽劳累,但每晚都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幸福时光,牵手漫步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或听孩子唱幼儿园里学来的儿歌,或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故事。工作再劳累,生活再清苦,和孩子在一起的欢声笑语,使我们的每一天充满了甜蜜和希望。
  之后,我们买了房子,吴敌和他妈妈的户口也正式迁了过来。一家人相偎相依,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不知不觉中,吴敌已长大成人。
  回顾吴敌的成长历程,耳闻目睹其他孩子的成长故事,我们深有感触的一点是,家长自己带孩子,可以适时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再苦再累也值得。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

 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带孩子是家长的天职

 亲子教育VS隔代教育

 “真正的教师”是老妈

 我与孩子共成长

第二章 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为孩子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

 “贝多芬计划”

 说说我们家的“网事”

 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1+1>2

 筑起心灵的“防火墙”

第三章 好习惯终身受益

 让孩子熏着书香长大

 阅读,阅读,再阅读!

 把握孩子阅读的关键期

 给孩子充分的阅读自由

 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学习习惯

第四章 顺其自然快乐成长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

 “听话教育”反思

 校外辅导班PK校内兴趣小组

 不以“完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给孩子的学习减压是家长的必修课

 “快乐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章 自信自立是取得成功的法宝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让独立自主的幼苗茁壮成长

 家长“狠心”又何妨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对孩子有信心是家长的责任

第六章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本分

 同桌是“差生”

 心中盛开“玫瑰花”

 梅花香从苦寒来

 修电视的故事

 回报长辈的最好礼物

第七章 做教子有方的家长

 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无为”和“有为”

 感谢“清华园”

 高考那几天家长怎么做

 特殊的生日礼物

 无为与有心

 极细小与极巨大

第八章 “状元”是这样学习的

 “无敌”学习法

 “做最好的自己”

 数学学习“金点子”

 写好作文的两点提醒

 在目标的引领下不断进步

 住校学习效率高

 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的波动

第九章 让作文伴随孩子成长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让真实的生活走进作文

 在作文中进行自我教育

 追求作文语言的鲜活灵动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

 让思想的火花在作文中闪耀

第十章 高校自主招生巧应对

 畅通自主招生信息渠道

 选定好申请学校

 按要求完成申请材料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初审结果

 笔试前进行适度“练兵”

 做好自主招生“加减法”

 为面试作好充分准备

 自主招生胜算几何

后记 千言万语一声“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