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点2:时刻提醒孩子远离潜在危险
0~6岁的孩子看问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色彩、声音、触感等相对比较敏感,但是生活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危险因素常常以不露声色的方式潜伏在我们的周围。孩子不会或无法根据事物的表象进行推测判断,也就无法预知危险是否即将发生,极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案例
妈妈一直身体不太好,每天都要吃药,她吃药时3岁的女儿美美就在身边,所以美美对桌上花花绿绿的药丸格外有兴趣。一天,妈妈吃了药后忘记将药放回抽屉里,就到厨房熬粥去了。美关趁妈妈出去,摸了一颗药丸含进嘴里。她咂了几下,觉得味道真不错,甜甜的,比糖还好吃,于是又抓起一大把塞进了嘴里。可能是药粒的量太大,药味变得有点苦,美关就想吐出来,但由于药粒已经咽了一半,卡在喉咙里,她难受极了,又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水杯便喝,可是太急,水杯打翻了,碎裂的玻璃片划破了小脚丫,疼得美美哇哇地哭。这时妈妈闻声冲进来,看见桌上的药片就明白了,立即将美美送到医院,才抢回一条命。
美美的案例在于,妈妈没有提醒她远离危险源,反而麻痹大意,将危险源暴露在孩子眼前。此外,她每天服药也在无形中对孩子起到误导的作用。当孩子遇到妈妈不在时,自然就采取实际行动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尽管妈妈及时发现情况,将美美送到医院洗胃,但美美从此非常惧怕吃药,再加上药物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美美每天都病怏怏的,不像以前那么活泼好动了。
不过,美美也是幸运的,因为得到及时抢救才活了下来,但这毕竟只是一时的侥幸,很多时候惨剧早已发生,让人追悔莫及。为了以防万一,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隔离危险源
危险源常常与孩子相伴左右,如吃饭时,手边放着的热水壶,柜台上随意扔置的打火机,没有关好的煤气阀门等等,而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留下孩子独处,就可能引爆危险,发生事故。所以家长要多观察孩子的表情动作,为他们剔除脚边、手边的危险源,如将热水壶、打火机归位,出门前检查煤气阀门是否关好等。 2.时刻启发孩子思考
有的家长以为只要自己高度重视和警惕,做好孩子的贴身侍卫,就能杜绝事故发生,可是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对危险更加重视。家长不妨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启发他们想象周围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当然,这种启发应适当或有针对性,如果过分强调危险性,可能会令孩子“草木皆兵”,不利于他们心理的正常发育。
关注点3:孩子缺乏白我保护意识时应雇保姆或请老人陪伴
0~6岁的孩子天性好动,活泼好玩,不懂得安全的意义。虽然家长们也想给他们灌输安全知识,但是有的孩子反应慢,记忆力差,或者把父母交代的事情当耳旁风,所以依然照犯。这很令家长们头疼,苦于工作繁忙,无法寸步不移地照看。所以对于那些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孩子,最好给孩子雇佣—个有责任心的保姆或请老人陪伴。
案例
张玲和王强的工作都很繁忙,家里有个4岁大的儿子欢欢,长得挺可爱,但就是太调皮,喜欢“挑战”未知事物,有一次差点引燃家里的床单。两口子担心以后还会出大事,思来想去,给孩子请了个保姆。
一天,两个人吃过晚饭后就各自忙工作去了。欢欢一个人在玩电动玩具车,他拿着遥控器在客厅里乱转,电动玩具车忽然转到了花架下的地砖缝里。欢欢快步跑过去取,可是小汽车夹在了砖缝里拿不出来,欢欢急了,碰着了花架。花架摇晃着,眼看其上的鱼缸就快掉下来了,这时正在厨房刷碗的保姆感觉客厅有动静,慌忙跑出来看,还好抢在花架倒下来之前扶住了架子,才让欢欢幸免于难。
欢欢确实挺调皮的,特别好动,一刻也不得安宁,哪怕在大人眼皮子底下照样“肆意妄为”。试想,如果不是保姆及时扶住花架,后果不堪设想。孩子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就像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不定什么时候会爆发,家长时刻都提心吊胆。所以针对孩子的情况,家长不妨请一个负责尽职的好保姆,她不仅能够填补家长的注意空白,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是一种无声的督促。孩子时时生活在提醒和督促中,就会逐渐学会保护好自己。如果家庭经济情况不适合请保姆,也可请老人陪伴。
当然,再好的保姆也不能替代父母,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更近,更需要亲情的温暖。当他被开水烫到时希望第一个给他敷冷毛巾的是父母,当他摔倒时希望第一个扶住他的是父母,因为父母的爱更能化解孩子的伤痛,让他在温暖的父爱母爱中体会到错在何处,更乐意接受来自亲情的教导,并愿意去改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