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都来自较为富裕的中产阶级,因此他们中许多人都像特里林那样接受 过正规的大学教育。
特里林从1923年开始为《犹太烛台杂志》写作,但他并非为了追随 科恩的犹太主义理想—实际上他本人从童年时代起就对犹太身份的 确立没有特别的需要。马克·克拉普尼克在《莱昂内尔·特里林与文化 批评的命运》一书中曾分析过特里林最初发表文章的动机:“一位二十 岁刚出头的作家通常愿意在任何可能的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另外,《犹太烛台杂志》的稿酬也不菲,同时该杂志和各大学之间也有良好 的关系。”3到1931年秋特里林宣布脱离该杂志为止,他在《犹太烛台杂 志》上共发表了十八篇书评、一篇讲述个人经历的文章、一篇讨论文学 史的文章、两篇译自法语的翻译作品以及四篇短篇小说。这些文章的 发表一方面使特里林在批评界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也使特里林在对大 量犹太小说 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批评方向,即对风度(manner)、风格(style)以及语调(tone)的重视。 特里林当时对犹太身份的问题采取了疏远的态度,因此他在《犹太烛台杂志》所做的工作主要属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研究。1966年,特里 林在一篇回忆录中回顾了《犹太烛台杂志》对他早年思想所起的帮助作 用,他认为自己在犹太小说中发现了犹太人如何分化为若干社会阶层, 这一点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整个社会是如何分化的。①因此,特里林的研 究重心得以从犹太社会转移到更大的文化领域。
特里林于20年代为《犹太烛台杂志》工作的经历对他本人具有一种 深远的影响,这并不是说该杂志在特里林的思想中灌输了有关积极的犹 太身份的理想,相反,特里林因此进一步融入了美国文化。通过《犹太 烛台杂志》,特里林发现了犹太人的处境,这一点为他提供了一个思维的 框架,以便将自己的批评思维应用到美国社会上来。坦纳指出:“任何
① 1971年春,美国普渡(Purdue)大学英文系召开了一系列以当代文学理论为主题的研究生讨论课 程,其中一些知名的批评家应邀前来讲述自己的作品。特里林利用这次机会回顾了自己当初选择批评生涯 的原因(参见《最后的十年》,第226页)。
熟悉特里林著作的人都会意识到这个转折点的重要性,正是这个转折 点才为特里林开启了道路,让他能以独特的方式去探索风度与道德、社 会中的自我、阶 级与环境的决 定性 影响以及文学 与 社会之 间的互动 关系。”
在为《犹太烛台杂志》写稿期间,特里林典型的思考方法就是将自 己所研究的犹太作品与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名篇进行比较,特别是运用英 国文学传统的判断标准来评价犹太文学。这种方法使他能在考虑具体 犹太问题的同时兼顾西方文化的整体,为他今后更大的批评视野奠定 了基础。威廉·菲利普斯曾解释说,特里林与他犹太出身的关系“在较 早的阶段得到了设定,当时他较少考虑自己的种族属性,相反,更多地 考虑自己的世界属性,以及那些将人类视为整体的关怀内容。[他]并不 认为文学和自己的文学职业是针对犹太人的,相反,认为它们属于西方 传统的继承者”。5特里林早年那些有关人类生活的“复杂性”以及“自 我与社会”的论述一直延续到他学术生涯的终点 。
特里林这种更为宽广的文化视野使他和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米尔斯 之间构成了犹太知识分子和非犹太知识分子之间的对比。特里林代表 了有着激进历史的、成功的、谦和的犹太教授,米尔斯却代表对折中调 和持怀疑态度的美国叛逆者。特里林一生致力于英国文学。他的才能得 到了回报: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在英语系他是第一个得到 终生教职的犹太人。有关特里林的一切,从他的名字到他的品行,都意 味着成功地顺应了英美文化。正如他妻子后来写到的,“在形象和姓名 上”特里林都让寻找其第一个犹太人成员的英语系“赢了一把”。“如果 他的名字是他外祖父的名字,伊斯雷尔·科恩,那么他是否能进哥伦比 亚大学的英语系就很值得怀疑了。”作为一个娴熟、明智而审慎的人文 主义者和文学批评家,特里林获得了大学教授的职位、大量的奖品、各
① 特里林于1929年写了一篇题为《一种过于简单的简单化》的文章,指出小说必须将生活表现为“一 种危险、复杂、令人困惑的事物,充满悖论:一种令人害怕、强有力的事物”。在同年发表的另一篇文章《神 化的绝望》中,特里林对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对立关系给予了特殊的关注。
种荣誉称号以及国家的承认。对于被夹在左派、通常是少数民族的历史 和冷战的繁荣之间的知识分子来说,特里林重重地敲响了右派的声音; 他为“使非政治化的知识分子顺应其自身及社会地位”作出了贡献。不 过,另一方面,在他的一些老相识看来,特里林已经走得太远了;艾尔 弗雷德·卡津对他“敏锐的顺应感”,对无力、抽象的论文中,像“几乎 不”、“调适”、“我们受教育的阶层”这些词的嗜好不敢恭维。“相对于 特里林,我总是‘过于犹太化了’,过于强调我的社会较低层的经历。而 他总使自己免于他 过去的经 历的烦扰。”6 这些比较表明,特里林成功 地消解了犹太身份对自己的束缚和限制,得以关照更广泛的人类文明 视野。
……
——斯蒂芬·马库斯
特里林既是一个纽约人,又是一个犹太人,但他并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时代和地域。
——威廉·蔡斯
特里林不仅提供了一种榜样,而且提供了一种灵感。其他任何一位批评家都不能像特里林那样出色地把握整个西方文化的宽广领域。
——布鲁斯·库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