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是金庸的同乡,金庸回乡探访,作者陪同身边,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2.作者采访了金庸当年的一些老友和同乡,资料真实。
3.本书从1949年金庸进京求职写起,将其一生横切为前50年和后50年,独具一格,不落俗套。
4.作者通过探访金庸的足迹、追溯金庸的家族、研读金庸的作品、梳理金庸近百岁的人生,得出金庸的一生既不是一个“侠”字所能概括,也不是一个普通人所能理解的。他的一生历程复杂多变,他既想继承祖辈留下的“儒家”理念,又不得不为世事所牵绊。
5.书中对其身世、家乡的介绍与其作品穿插进行,有助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书后附有大事年表,方便阅读。
本书作者,曾陪同金庸回乡,以及为《鹿鼎记》寻根,作者和金庸与夫人,在那秋天最美好的行走中,甚或可以说,是一种轻松愉快、同吃同住的那些日子里,达到切近观察,回忆聊谈,互相问答,诘问历史与人生,于如此近距离接触中,得到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追溯金庸家族、金庸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分析金庸的作品,为读者解读了金庸,那非常人所能阐明的一生,决非一个“侠”字,可涵括他复杂多变、波澜壮阔的人生,也非一个“儒”字,能赓续他祖辈留下的儒家志业。
全书以1949年为分界线,将金庸一生分上下两篇来叙述,将金庸的个人命运轨迹置于时代巨变,又缘于一种机缘和命运,为我们留下了永远读不尽读不完的篇章。
“金庸”两字,让我们读出:一部个人传记,一个时代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