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是怎样炼成的
我因为天生愚钝,关于陪读,在女儿初中毕业前还完全没有想过,认为读书是孩子的事,父母只需提供条件,不让过多的欲望压迫她,使她能心无旁骛。实在不必前呼后拥去贴身服务。虽然他们永远是咱的孩子,但已人高马大。
天真的想法在择校时土崩瓦解。老牌名校条件有限,女儿不愿意去,还说住宿环境不佳。言下之意,配不上她的“千金”之躯。工薪家庭供出个“富二代”,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于是我义无反顾、一掷千金,租房子搞走读。
女儿自理能力强,表示不用我陪读。她在学校吃饭,回出租房睡觉,简单又高效。然而家人不同意,有经验的家长也不赞成,说什么生活需要照顾,安全需要保障……
高中陪读,是近年风行并愈演愈烈的新风尚。有人说陪读是计划生育的衍生品。孩子都是王子公主,离开父母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情何以堪?对此我深深地怀疑。父母都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沉浮,有着太多的个人主义和世故圆滑,养成了太多顽劣的恶习。当初人家来到世上,是多么纯洁的一张白纸呀。我们搞了十多年的熏陶污染,直弄得孩子云山雾罩,心灵晦涩。如今人家好不容易能独自行走了,家长却哭着喊着撵上去,美其名曰“照顾和守护”,实际上是拿自己的陋习,去施行密不透风的穷追猛打和狂轰滥炸。
若父母都人格完美、勤勉上进,培养出来的孩子还需要陪读吗?
需要陪读!陪读前辈如是说。
为了高考,孩子在冲锋陷阵,父母不能隔岸观火啊,得和他们一起奋斗。团结就是力量,统一战线更能取胜。所以,为了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未来,书应该陪着读。
还有,高中三年是父母最后的盛宴。三年以后,天天在一起的时间可就少了。所以,为了不孤独和不后悔,也应该陪读,并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看来,家长把孩子扔给学校,任由她跌跌撞撞,就是铁石心肠、玩忽职守。将高考的重任交由她一人,也极其自私。孩子孤军奋战的背影,是慈爱的父母不忍目睹的。总之,不论出于“道义”“责任”,还是“亲情”,不陪读是行不通的。再说咱又不是深山老农和贫病残障人士,身为父母怎能贪图安逸而置孩子于水火呢?老牛尚有舐犊之情,何况咱是高级文明的情感动物!
如是种种,终于将我绑架进陪读行列。当我颠三倒四、含混不清地把陪读理由说给女儿听时,我看到她一脸的迷茫。
仿佛,我的迷惑再次传染了她。
成绩,不可承受之轻
书读到高三,始知艰苦。
这次的月考溃不成军,女儿深受打击。并不是付出了努力就能所向披靡,一考试,拦路虎都蹦出来了。假期后返校,她坐在椅子上发呆,说怕去教室。
该来的躲不掉,名次果然后退了很多。她哭了:“真是可怕,平生第一次觉得学习真难。”
她的成绩是坐过山车来的。小学到初中,成绩每每落入谷底才顽强地回头,围绕着平均线沉浮。难以面对了才逼自己用功,可见她的顽皮。进了老牌名校,同学都是各校来的佼佼者,她自然就殿了后。见贤思齐,小姑娘知耻了,成绩摇摇晃晃居然走了一年的上坡路,挤到这名校的平均线上,让我刮目相看,不禁感激学校对她的影响和高考制度给她的鞭策。
快乐的她看不懂同学的忧伤:“我想不通,为什么有的同学一次没考好就哭?有什么好哭的,下次努力就是了。”
哪知到了高二,成绩开始波动,自己也开始抹眼泪。她承认:“因为我在乎了。”
高三执行月考,是更密集的锤炼。她丝毫不敢松懈,“睡眠是死亡的孪生兄弟。”多少次深夜她用这话敲打自己,结果十月份成绩排名仍然下降了。
仿佛当头一棒,她想不通:“已经努力了,怎么会下降呢?”
我只好帮她分析,可能同学们进步更快吧。她激动起来:“我前所未有地努力了。他们怎么这么厉害!”又痛定思痛:“我不信,我要优秀!我要更努力!”
我由衷地说:“你一直在超越自己。”
“可是超越了自己,不等于进步!”她洞察了关键。是啊,这个时候谁会等你呢。
痛定思痛,女儿给我尚方宝剑:“妈,如果发现我放松,一定要提醒我。我不能再退步了。”还破天荒求我去向班主任问道,一副豁出去的样子。
十一月初她崴伤了脚,疼痛和行动的限制使她焦躁不安,我不禁暗自着急。那次月考结束,放了两天假后再上学,临出门时她幽幽地说:“妈,中午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我随口说:“好,只要你不哭。”
“不,我会哭的。情绪已经酝酿上来了。”假装抽抽鼻子又抿了抿嘴,“勇敢”地走出了门。中午电话里她没哭,而是平静地告诉我,名次回来了。看来成绩的力量是无穷的,她顶住了伤痛。
同学们你追我赶,都在乎成绩和名次。女儿发现有的同学退步了怕见家长,问我:“你为什么不像他们的爸妈,要求我达到什么名次?”
我一愣:是吗?我该提要求吗?只好坦白:“你是有潜力的,但需要你主动去挖掘。如果我逼你,是透支你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比起现在的成绩,我更愿意你快乐又持久地学习。”
她若有所思。
在我心里,竞争是她以往不曾学会的。多年的松弛状态使她缺乏高效的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朝一夕扭转不了乾坤,为了成绩而丢掉生趣会不会得不偿失?我一直不敢选择其一。
这次成绩的下降与前两个月连起来,是典型的过山车模式。我暗自忖度:是不是我暧昧的态度使她松弛?也许她更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点外来的压力?
我对成绩的语焉不详和她一次又一次地为成绩纠结,显然不和谐。
更心虚的是,她一路走来的表现是否与我天真的纵容有关?陪读前辈一再叮嘱,家长不要过于关注成绩,我也想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然而女儿用坦率把我绑上了她的战车,让我一颗心随着她的成绩上下起伏,忐忑难安。
“我不能消沉!”在低谷中挣扎了几天,女儿再次提起了斗志。
高考这道壕堑,真是难啃的骨头。
成绩就是冲锋陷阵的武器,然而它太飘缈了。
妈,我走了
昨天下午我们去看考场。
考场外,整条道路都成了汽车的海洋,人们穿行其间,熙熙攘攘的。高考的盛大不言而喻。女儿一边往里走一边深呼吸,眉头慢慢皱了起来。
“往年围观别人高考,没想到今天自己成了主角。”检查了自己的应试桌椅,听完英语听力题的试播,我们的主角一边走出考场,一边发出了感慨,还有长吁短叹。
箭在弦上,我不知如何开导,只好说:“你做了充分准备,不要担心。”
我也一样。习惯于旁观,多年来热衷参与各种讨论,说作为家长该如何如何,如今想来都是嚼舌头根子,当情绪被她牵着,很多时候是黔驴技穷的。
同学发来祝福,让她放下包袱考出理想成绩。她很欣慰,然而内心仍是一拨接一拨的紧张,压力分分钟就要爆表。
“妈,真的好紧张!万一发挥不好怎么办?”傍晚我在煮饭,她特地跑上楼来。
“你看天空中的絮状云,真不错;还有,去看看我们的花吧。”我跟她嬉皮笑脸。
哪知她果断地说:“妈,你别打岔。真的不行,想哭!”
我走过去,看着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一直在努力,你能行,要有信心。”
“不想三年的努力白费!不想!不想!”她身子一歪,坐在了楼梯上。眼泪止不住掉下来。
都说努力增加信心,然而这时却成了负担。我只能说:“你知道你努力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还要紧张?”我索性也坐下:“你用三年把枪杆子擦得雪亮,把足够的子弹推上膛。只要扣动扳机,瞄准,射击!”我看着她,一个被高考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孩子。
“但我真的担心,担心一切努力因为一场考试而付诸东流。”她说。
“成绩和大学录取有关,却不会让你的努力付诸东流。况且你能行!记不记得你的同学怎么说的——你可以的。班主任也一直看好你,说你没问题!在妈妈眼里,你一直很棒!为什么反而害怕?你不需要害怕!”我目睹了她的所有变化和一切努力。关心则乱,她只是想取得该有的成绩。
“妈妈也说过我从小就好强!我不想平庸,我要考出好成绩。可是我太焦虑了!”她束手无策了,焦虑首先摧毁信心。
我更担心她的承受能力:“好强是很好,但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只有内心强大才配去好强。匹配很重要。”其实我完全没有把握,她听了会不会更加烦躁或沮丧。
然而她受到提示,说起有一道提纲上就写了一个女孩面对截肢时的强大,使我想起古城那个残疾女子。自然而然,我们聊了起来。我跟她描述了心目中那个优雅的形象和我内心由衷的敬佩,女儿完全被她吸引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她不会那么高贵!那是种让我们自惭形秽的高贵。”我握着女儿的手说。
女儿若有所思,表情不知不觉柔和起来,擦去泪水站起身:“好,我想我该去看书了。”
她镇定了。再次从书房出来时,她告诉我:“我现在非常平静。”接到老师特地打来的电话,交流了十几分钟之后,她甚为幸福地说:“看,我的老师记得我,真好。我的斗志又回来了!”
高考前夜,小宇宙绝地重生,终于又充满了能量。
今天早上,她心境坦然,气定神闲,再次穿上那件满是涂鸦的白色班服。
考场门口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高考的庞大场面我们终于真正见识了。进场时间一到,她轻轻说了句“妈,我走了”,就朝涌动的人群走去。
我看见她的背影汇入汹涌的人流,迈过考场大门,拐弯,消失。一股不明的浪潮涌上心头。“妈,我走了”,一句轻描淡写的道别,由多少汗水和泪水历练而成。
她终于走进了考场,这个万众瞩目的考场。
因为这场考试,她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从此各奔天涯。通过这场考试,她也将离我而去,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奔赴前程。这场考试更似楚河汉界,把少年的人生划分得泾渭分明,前面是成长的喜与痛,后面是充满挑战和未知的沧海桑田。
看到这背影我才明白,含辛茹苦十八年,创造了一个毅然汇入茫茫人海的背影。还有那句“妈,我走了”,将被重复无数次。
藉由这个背影,我三年的陪读生活结束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