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忙不是好妈妈忽略孩子的借口
忙妈妈很忙,很难有大段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是,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就看你愿不愿意挤。所以,忙妈妈只要会挤,只要懂得把很多零散的时间拼凑在一起,一样能够抓好孩子的教育问题。
你是一个忙妈妈吗
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这不是个问题。问题在于,在做好选择的同时也要做好准备。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只要时间调配得当,做个职场妈妈一样不耽误孩子的教育,而且妈妈的工作和独立还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忙”是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忙”也意味着奋斗、打拼、发挥作用,反而是那些很容易闲下来的人让人心生疑窦。对现代女性而言,早已脱离了繁琐的家务和生活琐事,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是很多女性不懈的追求,甚至为此牺牲了很多,尤其是对那些已为人母的妈妈们来说,让工作占用大量的时间,导致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所剩无几,而孩子的教育又是头等大事,于是,“忙”的结果是很多妈妈们理所当然地用物质替代感情交流,用金钱弥补心理缺失,用简单粗暴希图立竿见影,用辛勤工作试图换得理解,可最终往往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的努力不但没有多大效果,反而导致了负面作用。
就如今的社会现状而言,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父母上班,孩子由老人帮着带,也就是说,“全职妈妈”只占少数。也许你会认为有孩子了就应该牺牲自己的事业而把全部精力放在教育孩子上,但残酷的现实和生活会让你很快放弃这样的想法。因此,孩子的教育虽然是头等大事,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你不可能辞去工作全心全力地教育孩子,那就不要遗憾自己不是全职妈妈了。相反,如何在“忙”中偷闲,不让“忙”成为忽略孩子的借口,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即使不是全职妈妈也一样可以教育好孩子。
同事小王怀孕后每天都欣喜地期待着宝宝的降生,可是最近一次去看她,则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高兴劲儿,变得有些郁郁寡欢。原因是她认为自己应该辞职全力教育孩子,而丈夫坚决反对,理由是两家四个老人,再加上孩子,自己一个人上班压力太大了。丈夫的想法是让两家的老人帮着带,这样既减轻了压力,同时也不耽误孩子的教育。但是小王坚持认为,老人带孩子只会惯,根本不懂得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必须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
面对小王的问题,我无言以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我也不能替她做决定。我只能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她,让她自己来决定。
刚怀上儿子的时候,做母亲的喜悦战胜了一切,可是很快的,教育的问题就出现了。一开始我也很矛盾,独生子女,如果教育不好,输了可就是输了一辈子,这个风险太大了。于是,我想到了辞职。可是,自己这些年来辛辛苦苦的打拼,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成绩,要放弃真是不忍心。思前想后,我决定坚持一段时间试试看。
事实上,忙妈妈看起来似乎照顾孩子的时间很有限,其实只要抓对关键点,一样能够保证教育的质量。比如:
妈妈的辛勤工作对孩子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孩子稍大些以后,对他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有帮助。他会认为妈妈是独立的人,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人,而这样的人是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的。
妈妈通过工作接触倒很多的人和事,这些都会给教育方式带来变化,会直接反应在孩子身上,而且很多是可喜的变化。相对而言,这样的职场妈妈要比全职妈妈有更多的机会接收到外界的资讯,对教育孩子也是很有帮助的。
2号楼的小苏自己带着孩子,父母公婆在遥远的老家,丈夫每周只歇一天,小苏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只能做全职妈妈,没有其他的选择。于是,每天的事情都不过是前一天的翻版而已:起床,喂饭,带着孩子玩,睡觉……小苏自己过得索然无味,感叹像坐监狱一般,孩子也总是接触同样的东西,对智力开发显然没有帮助。
而且,小苏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照看孩子,于是孩子的一切全包,这也是很多全职妈妈理所当然的想法。结果,直接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锻炼,自理能力很差。再看看儿子,我不由得暗暗欢喜,吃饭至少不用喂,尽管弄得到处都是,但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我就鼓励他做;脱裤子撒尿虽然经历过波折,但也在几次坚持后很顺利地完成了;让他去帮着取东西,他也很乐意去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锻炼孩子……
当然,并不是说做全职妈妈就弊端多多,只是说,既然选择了做个忙妈妈,那就做好两方面的准备:第一,心理准备,工作会占用大部分时间,即使回到家也可能累得不想说话了,还得陪着孩子玩;第二,思想准备,一旦选择了做忙妈妈,就必须要知道不能因为忙就忽略孩子,相反,还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做好教育培养工作。
同事的顾虑显然没有完全打消,但是好在她还有选择的时间。
从情感上来讲,每个妈妈都愿意更多地和孩子在一起,实现全方位的感情交流和教育培养,但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做法未必是科学合理的。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太重,必然导致在孩子身上过量地投入,结果是滋生孩子很多不好的习惯。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直接会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而这种体现在父母们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左右下,很难说是正确的,或者说是对孩子有帮助的。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孩子是小树苗,需要经受考验和锻炼,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有些父母们的做法则恰恰想法,总是试图替孩子去做很多本应该由孩子来做的事情,他们以为这样是爱孩子的体现,殊不知,他们的做法不但不是爱,而且是彻彻底底的害,因为这等于直接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而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自然就缺少能力增长的途径和机会。
从这一点上来说,至少职场妈妈客观上少了很多“替”孩子的机会。当然,必须注意的一个前提是,不能有补偿心理。见过很多的职场妈妈,觉得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少了,就在有限的时间里试图大量地补偿孩子,于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结果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而自己仅仅只是求得了心理安慰。
其实,对妈妈们来说,工作和孩子并不是对立面,也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完全是可以合理调配的。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独立来完成一些事情,并不需要妈妈的全程呵护、陪伴、守候,他们更多需要的只是妈妈的爱和关心而已;从妈妈的角度来说,如果人生的意义全在于孩子身上,必然会过度:关注过度、关心过度、管教过度、宠惯过度……而过度的结果就是孩子的任性和自私。更何况,将自己和孩子的人生之宝全押在一起,是不是风险也太大了一些呢?
好妈妈金点子:
1、孩子是小树苗,需要经受考验和锻炼,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父母总是试图替孩子去做很多本应该由孩子来做的事情,等于直接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而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自然就缺少能力增长的途径和机会。
2、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独立来完成一些事情,并不需要妈妈的全程呵护、陪伴、守候,他们更多需要的只是妈妈的爱和关心而已。
忙妈妈要懂得顺应孩子的天性
孩子如何才能快乐?当然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包括玩。但是在家长们眼中,这无异于放任自流、不负责任。可无数事实证明,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首先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周立波曾说过:“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如果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就会有个辛苦的成年和悲惨的老年。”就是在这种心态下,父母把自己的担心变成了实际行动,这些行为转到孩子身上就成了一种负担。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父母一方面在心里疼爱着孩子,一面又逼着孩子,进行着各种他们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事情。
其实,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半是因为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担心,另一半是因为父母跟风和攀比。从孩子生下来开始,父母就开始了对孩子精心的培养:哪种食物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怎样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什么样的培训班比较流行……父母往往是不顾一切,想让孩子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很多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父母,为了孩子,可以作出任何牺牲。
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和培养本来是人之常情,可是这些疼爱和培养一旦超过出了正常的尺度,无形中就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压力。也有一些父母,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一些成绩时,往往会有意在外人面前让孩子展示这些本事。这样做其实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它一方面增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也违背了教育的本意。
教育的本意应该是让孩子去快乐地接受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而在强大的压力下,很多父母却开始在教育上违反了教育的初衷。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孩子,他们的父亲都要他们从小学习书法。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告诉他,他写的字会拿给客人看,所以他一定要写得认认真真;而另一个孩子的父亲告诉他,他只要快快乐乐地练习写字就行了。前一个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果然每一次写字都写得认认真真,当然,他的字拿给客人看时果然得到客人无数的赞扬。而另一个孩子,他的字写出来后,根本没机会给任何人看就进了纸篓。
后来,两个孩子都长大了,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前一个孩子并没有在书法上有任何的成就,而另一个孩子却成了有名的书法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教育专家的解释是:前一个孩子把学习当成了一种炫耀,在他的内心里,写字就是为了得到人们的夸奖,他练字的动力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他来说,并不是从练字本身得到多少快乐;而另一个孩子,因为他的父亲一开始告诉他的是,他可以从练字中得到快乐,他学习的动力来自他的内心本身,所以他能够一直快乐地坚持下去,终于能够有日后的成就。
快乐地去主动学习,比被动力去灌输一些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东西,更容易让孩子去接受。
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一般我们会以为,成就感会是成长的动力。事实上,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兴趣和快乐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生更有价值,更幸福和快乐,而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炫耀和面子。所以,教育孩子,顺其自然才是最重要的事儿。顺其自然不是说放任孩子去做任何事情,而是说教育要尽量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能够在快乐和幸福的心情下去学习和成长。
对忙妈妈们来说,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并不必然意味着教育上的缺失,也不应该由此就给孩子报各种班、施加强大的压力试图来弥补这种缺失。其实,只要懂得顺应孩子的天性,做好正确地引导,就能够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忙妈妈们还能够为此省很多心。
所以,那种让孩子奔走于各种学习班,依照父母的想法去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的做法其实是很不可取的。孩童时期,其实也是一个情商培养的重要时期。大部分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情商方面的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更需要快乐自信的成长条件。那种让孩子过早地开始各种不负重堪的教育方法,带来的往往是阶段性的成绩,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也许有的忙妈妈会问: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是否就是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去玩乐?这种想法同样是错误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不是说给他们一个放任自流的童年。儿童时期,因为孩子在心理上基本上是不成熟的,所以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很强的辨别能力,这就需要妈妈们在很多时候多给孩子指引,要想法找出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顺应孩子的兴趣去教育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卢勤老师说:“不要把所有的孩子教育成同一种人,因为这是孩子最大的痛苦。”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今的父母们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为孩子报各种班,完全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
好妈妈金点子:
1、周立波曾说过:“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如果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就会有个辛苦的成年和悲惨的老年。”
2、教育的本意应该是让孩子去快乐地接受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而在强大的压力下,很多父母却在教育上违反了教育的初衷。
3、快乐的去主动学习,比被动力去灌输一些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东西,更容易让孩子去接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