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好爸妈胜过好老师:父母一定要避免的30个教育误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14201
  • 作      者:
    翁舒玫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传统教育的误区,会让你越是用心教育孩子,亲子关系就越疏远。修订错误的教育理念,升级落后的教育模式,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就能成功教育出——充满安全感,自信,并拥有生活力、探索力、学习力与社交力的好孩子!
展开
作者简介
    翁舒玫,台湾亲子教育专家、亲子类书籍职业作家;曾创办、经营、策划《人本教育札记》、《律动生活》、《小太阳》等多本亲子教育类刊物,深受台湾年轻父母欢迎。她被誉为“台湾亲子教育界圣母”“孩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母亲”。
展开
内容介绍
    传统教育的误区,会让你越是用心教育孩子,亲子关系就越疏远。修订错误的教育理念,升级落后的教育模式,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就能成功教育出——充满安全感,自信,并拥有生活力、探索力、学习力与社交力的好孩子!
    《好爸妈 胜过好老师:父母一定要避免的30个教育误区》作者引导父母亲解开最常见的教育迷惑,协助父母在不破坏亲子关系的前提下,避开毁掉孩子六大能力的30大误区,翻开《好爸妈 胜过好老师:父母一定要避免的30个教育误区》,你将领略高EQ的全新教育方式,让教育变得轻松又愉快!集结教育界及医界各方专业人士的经验分享,利用短篇及学理分析的方式,剖析现在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教育及情绪行为时,常会出现的情绪反应,不论是负面的言语或是行为上的冲突,可能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
    《好爸妈 胜过好老师:父母一定要避免的30个教育误区》分成六大章节,教导现在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情绪行为反应时,应先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特质及需求,再提供大原则的技巧给父母,来降低因为不当教育所筑起的高墙,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让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不会再感到挫折及求助无门,用心阅读,一定能让教育更轻松、愉快!
展开
精彩书评
    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培养出独立发展的能力,是父母最大的愿望,而惟有用对方法,才能支持并成就每一个孩子的一生。
    ——台北家长协会理事包崇敏
    有质量的亲子互动,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先择,才能让孩子有信心和能力面对未来,做最好的自己。
    ——《安亚》作者美国梦想成真基金会活动总监江琬瑜
    教孩子要用心而不要太用力,因为用力不仅没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所谓用心,就是要事事防范于未然,用对方法。因此,读这本书,参考别人的经验是最有效的方法。
    ——亲子教育作家李伟文
    孩子生命中最早、影响最深远的老师,就是爸爸妈妈。爸妈应该像探险家,带着孩子四处体验、感受生活,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将孩子与生俱来的兴趣和爱好,“厚植”而成为终生的学习力。
    ——格林菲尔托儿所所长刘美娥
展开
精彩书摘
    Chapter 01  毁掉孩子安全感的误区
    03  漠视孩子的感受,直接命令他
    教养情境
    “小平,不要动妈妈的东西!”、“小平,马路很危险。不要乱跑啦!”……3岁的小平,让爸妈很伤脑筋,他们搞不懂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自己家的孩子却总是那么不听话。叫他别做的事。他偏偏爱做,总是要挑战大人呢?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很适合当做某些亲子关系的主题曲呢!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当孩子还是婴儿时,只要他一哭,爸妈就会说:“怎么啦?肚子饿了吗?尿布湿了吗?……秀秀喔!”一边安抚孩子,一边猜测孩子的心情。再大一点,等到孩子牙牙学语时,无论孩子说了任何只字片语,爸爸妈妈都会努力地翻译孩子的意思。虽然,这个小人儿还不会说“人话”,但他总感觉爸妈很懂自己。
    可是,等到孩子会说“人话”以后,爸妈这种细致、体贴的“猜心”技能,就慢慢地退化了。所以,当孩子哭的时候,你会说:“哭什么?讲清楚为什么啊?”当孩子兴奋地说:“妈妈,看公~公~公交车”时,冷淡地响应说:“公~什么,好好说一次‘公交车”;孩子在学校打架回来,一进门就破口大骂:“为什么又打架,我不是说过不可以了吗?”……慢慢地,你的孩子只能高唱:“其实我用不在乎,掩藏真心,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所以不敢靠你太近!”亲子之间的代沟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想让孩子不听话,就命令他吧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他努力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与事物,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建立出“我也会”的自信来。
    在友缘基金会工作12年的资深专职老师詹纯玲,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家庭与孩子,经常提醒爸爸妈妈们,亲子之间也该谨守“人际界线”:包含身体的、心理的与所有权的界线,才能够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
    然而,爱孩子的爸妈,常常“越俎代庖”做出踩线行为,总是用命令句来指挥孩子,代孩子感受与思考,比方对孩子说:“怎么吃这么少?赶快把这碗饭吃完才能下桌……”“天气变冷了,穿外套才可以出去玩。”“那边很危险,不可以去那里玩!”“你又在揉眼睛了,一定是困了,马上去睡觉。”……
    但是,你又不是孩子,怎么知道孩子的感受呢?面对爸爸妈妈的命令,性情温顺点的孩子可能就“放弃自我”,自己不去感觉、不去思考,反正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等着爸妈来指挥就好;个性强一点的孩子,不是听而不闻、我行我素,就是在爸妈拿出权威的时候,才勉为其难配合一下,等到爸妈不在身边,就为所欲为。
    将心比心地想一下,谁会喜欢一天到晚被人呼来唤去呢?就算我们长大了,也当了爸爸妈妈,每当我们的父母又用“我为你好”的理由来命令我们时,是不是也会在心里嘀咕着:“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干嘛老爱管我呢!”而我们的小宝贝虽然小,但他也是个独立的个体,身为爱他的爸妈,我们有责任协助他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独当一面的人,如果只一味地命令他,是绝对没办法帮助他的。
    用说理取代命令
    那么,该怎么协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呢?关键就在于:“不要命令孩子,而要和孩子讲道理”。人本教育基金会副执行长谢淑美,常和爸爸妈妈分享最重要的两个秘诀:不要说教,而要说理;先说“怎么啦”,再说“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的心中或许会浮现出一个想法:“孩子还那么小,就算讲道理他们也听不懂吧!”然而事实上,讲理不是要你和孩子说一长篇的大道理,而是“在真实情境中,协助孩子理解状况,掌握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从婴儿时期,就可以开始和孩子讲理。
    当一个小婴儿哇哇大哭时,爸妈不会直接塞奶嘴给他,而是说:“怎么啦?是尿布湿了吗?还是肚子饿了?……秀秀喔!”一边安慰他的情绪,一边拼命地猜他要表达什么,你不会生气地觉得他是在给你找麻烦,这就是在和孩子说理。
    说理要从小就开始,从孩子还是个婴儿时开始,在他哭的时候安慰他说:“怎么啦?”就算孩子长大后也是一样,继续通过“怎么啦?”来理解孩子的状态,表达我们的关心,也协助孩子理解自己的状态’,弄清楚自己的感受,之后就能发展出思考接下来“怎么办”的能力。这一个过程,看起来很像只是在关心孩子,然而,这却是很重要的“练习说理的过程”,因为,我们的关心能够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转化为旁人也能够理解的话语,自然而然,孩子就越来越能够表达自己的感觉,不再只会闹情绪,越来越有好好讲理的能力。
    倾听孩子的感受
    想要跟孩子说理,建立亲子间好好说理的习惯,一定要愿意聆听。和理解(协助你理解孩子,也让孩子理解你),然后基于理解厘清状况,再来想怎么做比较好,怎么做是自己最不会后悔,是自己能够承受得来的。这个过程,是理性的发展,不管多大的孩子都一样,就算孩子很小,也可以用比较清楚简单的语句,多帮他一起猜想,让他理解情形。
    比方说,当小孩进到厨房玩煤气罐时,除了赶快把孩子带离现场,也要问孩子:“怎么啦?为什么你那么想去碰这个,是因为觉得很好玩吗?”有时候,也许他只是想要来找妈妈,到了厨房才突然兴起想碰煤气罐开关。
    当孩子有情况发生,比方说和同学吵架,或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时,其实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大人如果不能通过倾听,理解孩子的感受,只会一股脑地说教,对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孩子当然没办法承担这种庞大压力,只好逃走了。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会傻傻地听训,长大以后,他自然就学会把自己的问题隐藏起来,不让爸妈知道,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而电视与平面媒体中的青少年自杀新闻,受访者的爸妈和家人也常说:“他平常都很乖巧听话,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这样!”这就是孩子承担太多压力所造成的结果。
    允许孩子“做不到”,允许“再等一下”
    孩子不是爸妈的附属品,你应该认真地把孩子当成一个有情感、有知觉,独立的生命来对待,当他发出任何信息时,愿意多去了解,协助孩子弄懂到底怎么了,多花一点心思,协助孩子理解和感受,并经历这些选择,培养出孩子面对这个困境所需的各种能力。
    先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再慢慢引导孩子考虑到周遭的环境、人的感受,陪孩子以他的基础作出最好的选择。然后,有耐性一点,因为孩子不可能一天就从“不会”变成“很会”。过程中要允许孩子“做不到”,允许“再等一下”,这是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长过程。爸妈不只是照顾孩子的身体,更要陪在孩子身边,理解他的感受,当那个很亲很亲的人。
    照顾孩子的心情绝对比照顾身体重要。身体在安全无虞的情况下,照顾以基础的需要就好;感情的照顾则要特别用心,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这样孩子就算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会觉得:“我能行的!”并持有“我知道这很困难,不会责怪自己”的自信。
    每次的说理,都是爸妈陪着孩子厘清感受,然后培养出解决能力的过程,这样的成长经验,将让孩子充满安全感与自信心!
    多以激励代替指责,孩子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差。
    先问“怎么啦?”陪孩子厘清感受,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
目录
Chapter 01 毁掉孩子安全感的误区
01 没时间好好陪孩子/3
02 仰赖打骂来教孩子/10
03 漠视孩子的感受,直接命令他/15
04 总是不辞而别/21
05 混乱的家庭作息/26

Chapter 02 毁掉孩子自信心的误区
06 常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35
07 常对孩子说“不可以”/41
08 朝令夕改的规定/46
09 用比较来驱策孩子/52
10 当众批评孩子的错误/58

Chapter 03 毁掉孩子生活力的误区
11 全包式的悉心照顾/67
12 家务不用你操心/73
13 舍不得孩子受挫/79
14 凡事都由爸妈做主/84
15 孩子有求,爸妈必应/89

Chapter 04 毁掉孩子探索力的误区
16 要孩子别乱动,当个乖孩子!/97
17 要孩子乖乖坐着就好/103
18 叫孩子不要整天只会玩!/109
19 阻止孩子问“为什么”/115
20 重用电视保姆/121

Chapter 05 毁掉孩子学习力的误区
21 迷信名校/131
22 紧盯孩子的学习进度/137
23 靠奖励来诱发学习/143
24 用分数来评量孩子/149
25 输人不输阵的才艺竞赛/155

Chapter 06 毁掉孩子社交力的误区
26 侵犯孩子的人际界线/165
27 叫孩子不要再胡闹了!/171
28 剥夺孩子交朋友的机会/179
29 侵犯孩子的隐私权/185
30 干涉孩子交友/1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