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萨特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18807
  • 作      者:
    刘大涛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萨特在中国的影响研究》以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影响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萨特在中国的接受放人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大背景进行全面考察,对“萨特在中国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整体性综合研究。全书共四章节,内容包括萨特在中国的译介、中国思想学术界对萨特的研究、萨特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主体性学说、萨特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青年。
展开
精彩书摘
    由熊伟等学者编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存在主义哲学》(1963),收录有萨特《有与无》(即《存在与虚无》)中的导论和结论部分,《辩证理性批判》中的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以及《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编者“前言”说,“‘存在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之一”,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代表,萨特“剽窃辩证法的词句,肆意诋毁马克思主义,气焰十分嚣张”,选集的目的是帮助人民“了解它和批判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1964),再次收录了萨特《存在与虚无》中的导论和结论部分。另外,还有萨特给加罗第的一封信《马克思主义与存在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一辑)》(1964),也收录了这封信,还有《辩证理性批判》中的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
    1963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徐懋庸翻译的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中的第一部分《方法问题》。在“译者前言”中,徐懋庸套用了辩证唯物论中“思维与存在”关系中何为第一性的模式,给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定性为“主观唯心主义”,然后指出他的哲学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方面害怕帝国主义重新发动战争,另一方面更害怕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因而陷入彷徨、苦闷”的思想意识;并针对萨特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以使之“再生”的尝试,指出其实质是“借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贩卖资产阶级的观点,是目前时代中并非偶然的一种阶级斗争形式”。作者翻译此书的目的是为“我国的哲学研究提供一份反面教材,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当前阶级斗争形式下,资产阶级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进攻的一种新的战术”。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的现状
三、本书的研究内容、创新及难点

第一章 萨特在中国的译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救亡与启蒙交织下”的萨特译介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阶级论立场下的萨特译介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的启蒙语境中的萨特译介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后现代语境中的萨特译介

第二章 中国思想学术界对萨特的研究
第一节 文学家萨特
一、小说家萨特
二、戏剧家萨特
第二节 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萨特
一、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者萨特
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萨特

第三章 萨特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主体性学说
第一节 萨特与李泽厚
一、李泽厚有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二、个体主体性:李泽厚的主体性哲学的最后旨归
第二节 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
一、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生成的前提条件
二、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的内涵,及其历史性意义

第四章 萨特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青年
第一节 知识青年中“萨特热”的理论背景
一、新启蒙主义语境下的人道主义思潮
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第二节 萨特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的“萨特热”
一、知识青年中“萨特热”的契机与根源
二、“萨特热”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结语 “萨特热”在中国的退潮及其根源
一、“萨特热”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二、“萨特热”退潮的原因
三、“萨特热”退潮的后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