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晁补之的史评
晁补之在朝的时候,曾经长期供职于秘书省,徽宗朝又被授予哲宗实录院检讨官,后又改神宗国史编修官。这些职务虽然被晁补之一再推辞,但都未能如愿。因此,晁补之对于宋代史学建构是做了一定实质性工作的。以上这些任命也说明:朝廷之上的皇帝以及宰执们都认为晁补之是良史之才。这大概跟晁补之的文名以及家学渊源都深有关系。其实,在宋代,很多文人都以能够参加国史编修而为荣。就在晁补之死后,他的生前好友张耒在给他撰写墓志铭的时候,仍然称之为“晁太史”,也说明了这一点。晁补之力辞朝廷授予他的史官之职,并不是他对编修国史没有什么兴趣,而是因为他此前参与过《神宗实录》的编修,并曾因此获罪。因此,在探讨晁补之平生著述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他在史学方面的成就。
晁补之自幼好读史书,其于读史也多有所得,晚年寓居东皋,史书更成了他的日常伴侣。在他的《鸡肋集》中,史评就有11卷。这些都是他阅读《左传》、《汉书》、《旧唐书》和《新五代史》的随感。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共有224条,在《鸡肋集》中占有相当篇幅。晁补之的史评,表现了他对古今治乱的关注,也表现了他对为政的思考。这些随感式的史评,常常能抓住事件的本质.也常常能突出历史人物的人格特点,并时有惊警之论。
晁补之的史评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时政和礼俗的评价等。其中,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是其史评的主要方面。汉唐是中国封建社会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两个朝代的历史就占去了中国封建社会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汉和唐的初建时期,更是风云际会的时刻,那些风流人物或运筹帷幄,或沙场驰奔,或坐而论道,都为一个新的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晁补之十分留意汉唐的历史,并注意让赵宋王朝的统治者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所以,在读《汉书》和《旧唐书》的时候,他就更加关心汉唐之治乱,对汉唐君臣的所言所行多所评论。因此,这里便以晁补之读《汉书》和《旧唐书》的体会,来看晁补之史论的内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