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应使孩子了解奖励的原因。
一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儿子从来不洗衣服,有一天他忽然主动地把自己的一件汗衫扔到洗衣机里洗了。尽管他用了过多的洗衣粉与水,但我没有批评他的浪费,而是肯定了他动手洗衣服的行为,还给了他一点儿奖励,并建议他下次可以多放几件衣服一起洗。在我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孩子逐步养成了洗衣服的好习惯,并且操作越来越熟练,洗得也越来越干净。这位妈妈认为:“奖励孩子时,若能附带使他了解被奖励的原因,不但可以使他更加高兴,而且也会使他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3.奖励孩子的聪明不如奖励他们的努力。一位知名的心理学家告诉我,聪明的孩子不应该因他们的高智力和好成绩而总是得到奖励,因为这样做会使他们把考试得高分看得过于重要,分数稍不理想就看成是彻底的失败,自暴自弃,不断沉沦下去。反之,那些因学习努力而受到夸奖的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更强,他们日后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卡罗尔·德韦克和克劳迪娅·米勒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他们对425名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对下面这两类学生进行了比较:一类因智力好、取得好成绩而受到奖励;一类因刻苦努力而受到奖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奖励孩子的聪明不如奖励他们的努力。那些因努力学习而受到奖励的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造成的,他们不担心失败和冒险,他们会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好成绩。
4.奖励要有分寸。
别林斯基说过:“要让孩子懂得为了好事本身去做好事,而不是为了得到奖励或好处而去做好事。”在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使用奖励的方法和使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其他方法一样,都应该有分寸。如果奖励孩子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那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因为如果孩子习惯了奖励,那他就会对奖励持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一些孩子做的好事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应尽的义务而已,奖励这类事情,会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不受人欢迎。还有,奖励那种虚荣心强的孩子,会导致他们自我欣赏和弄虚作假,甚至只有当着大人的面才好好表现。
……
展开
——池莉(著名作家)
当我们并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几时,其实最好的一种帮助,就是陪伴他。因为,从细节里面找方法要比从宏观上找原则好用得多。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