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59086
  • 作      者:
    唐正东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对马克思哲学来说,人文关怀的线索无疑是始终存在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人文关怀的线索是被置放在一个崭新的理论界面上来反映出来的,这种新的理论界面就是历史性的、现实的生产关系。“人文”被消解在“生产关系”的界面中.并由此而成为一种更为深刻的人文线索。如果从这一角度来切入,那么,人文的线索实际上就是历史过程中生产关系之矛盾运动的线索。马克思之所以紧紧抓住生产关系的概念来阐发其哲学的人文内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他看来,对人文的最大关注就是致力于揭示出一条实现这种人文目标的现实途径。如果只是停留在从一般性的“人”的角度来批判现实的物化关系。那么.每一个具体的人所处的现实社会关系并不会因此而前进半步。马克思之所以把一般性的“人”称为抽象的人,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展开
精彩书摘
    沿着斯密的思想发展线索来审视其经济哲学方法中的社会性维度的形成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对其思想本质的把握。几乎从斯密思想发展的一开始,其方法论平台上就并存着两个在斯密那里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部分,即历史发展的方法与社会静态的分析方法。既相信历史发展阶段性又试图用简单和优雅的牛顿式的原理法来解释社会中复杂的现象,最后只能用不同的社会机制和抽象人性的相互作用这种很含糊的方式来解释所谓的历史发展阶段论,这是所有苏格兰历史学派思想家共有的特点。斯密受牛顿式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影响很深,他几乎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的理论任务是,像牛顿解释自然现象一样,分别用简单明了的原理或原则来对社会科学中的各个领域进行牛顿式的解剖。尽管独特的苏格兰历史背景使他的方法论中加进了历史的线索,但应该说,从本质上讲,他的方法论重点在于社会性的方法方面。斯密思想的发展过程体现为对这种社会性方法的内涵的理解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1748年的《关于修辞学和美文学的演讲》中,斯密只是简单地提出了用几条原理来解释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现象的所谓“教诲式”的阐述和研究方法,并把它与“诗歌的”、“历史的”和“修辞的”三种方法并列在一起。此时,斯密对原理或原则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产生与运作机制还不甚了解,也就是说对哲学方法论中社会性维度的内涵实际上还无法深刻把握。从思想来源上看,他极可能受到了休谟等人既注重从人性出发解释社会现实又注重历史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的影响(休谟既是著名的人性论哲学家,又是著名的英国史专家,但他实际上没有达成关于事实的历史研究与关于人性的理论研究之间的统一)。斯密把“历史的”与“教诲的”的方法并列在一起,其原因正在于此。
展开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论
一 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沿革
二 学界对经济哲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三 本书的话语言说背景及工作目标

第一章 古典历史主义的经济哲学方法
——亚当·斯密及苏格兰历史学派
第一节 斯密经济哲学方法中的历史性维度
一 历史性研究范式的形成
二 古典历史主义方法的深刻性与肤浅性
三 18世纪的苏格兰与斯密
第二节 斯密经济哲学方法中的社会性维度
一 社会性思维范式的形成
二 社会性维度在具体经济观点中的体现
三 启蒙思想在经验性社会观中的承载
第三节 经济学与伦理学思路的兼容
——大卫·休谟的经济哲学方法
一 “社会”:一个亚经验性的概念
二 作为经济学思路之补充手段的伦理学
三 不同的经验现实造就不同的经验主义
第四节 弗格森:“另类”的历史学派思想家
一 独特的人本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二 “历史”在上帝的帮助下凸显自己
三 弗格森、黑格尔与马克思

第二章 李嘉图及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哲学方法
第一节 李嘉图的唯物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一 古典经济学视域中最深刻的唯物主义者
二 经济学“革命性突破”的哲学意义
三 忽略了李嘉图意味着什么:以卢卡奇为例
第二节 汤普逊的功利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一 从古典自然主义到功利主义
二 从李嘉图水平的倒退
三 表面上的唯物主义
第三节 霍吉斯金的自然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一 抽象自然主义与抽象主体主义的结合
二 “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一个伪概念
三 对经济现实的存在论解读之“非法”性

第三章 李斯特及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哲学方法
第一节 李斯特:读不懂历史的历史学派思想家
一 历史的和唯物的,却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二 实践的,但不是实践唯物主义的
三 历史、实践概念掩盖下的自然主义
四 李斯特、马克思与我们:一点理论反思
第二节 罗雪尔的经验历史主义经济哲学方法
一 “唯实的”历史方法之形而上学本质
二 修昔底德、萨维尼与罗雪尔
三 面向社会本身抑或解剖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三节 施穆勒的新历史学派经济哲学方法
一 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统计学方法
二 新历史学派:历史的伦理学派
三 历史性思维拒斥拜物教的理论视域

第四章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方法(上)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复调式经济哲学方法
一 经验实证主义与抽象人本主义的并存
二从经验实证主义转向经验历史主义
三  经验历史主义不排斥抽象人本主义
四 实践:一个“后市民”意义上的概念
第二节 《穆勒评注》:经济哲学方法发生突变了吗?
一 “劳动异化”是以孤立人的逻辑为基础的吗?
二 “交往异化”的实质
三 基始性的主体际性关系与历史性的社会关系
第三节 “布鲁塞尔时期”经济哲学方法的焦虑态势
一 “布鲁塞尔时期”之前的方法论视域
二 经济哲学方法滞后于政治批判的热情
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方法论焦虑
第四节 重新评价<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地位
一 “交往形式”:一个具有局限性的概念
二 经验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异质性
三 “历史”在何种意义上能成为“科学”?

第五章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方法(下)
第一节 《哲学的贫困》与经济哲学方法的解困
一 蒲鲁东:读不懂社会关系的思想家
二 蒲鲁东的理论缺陷对马克思的思想触动
三 走向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科学把握
四 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对哲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意义
一 科学的生产关系概念的彻底浮现
二 用马克思的方法来解读马克思的文本
三 马克思对资本的剥离
第三节 《资本论》:经济哲学方法的具体演绎
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历史性生产关系视域
二 对历史性生产关系视域的两种误读
三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就是马克思的哲学
结束语 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