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超人哲学浅说:尼采在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25836
  • 作      者:
    李钧,孙洁编
  • 出 版 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人世界性的视野和观念的确立,是以推崇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为标志的。我们今天只有正视这一切。才能够比较深刻和全面地理解五四新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能够比较贴切地理解现代文学的真实面目。<br>    本套丛书正是从五四以来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中选出十位,编选的一套他们对中国的影响的文集。每一卷都不仅包括外国思想家或者作家在中国被翻译介绍的原始材料,还收集被研究、被阐释、其思想观点在中国被应用的材料。<br>    本套丛书的规模相当壮观,在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系统的专题性资料汇编,与此前出版的《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1898-1937)》—起,可以说填补了一大块学术的空白点。新材料必然会推动新的学术研究,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给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带来新的成果。<br>    ——陈思和
展开
内容介绍
    《超人哲学浅说:尼采在中国(世纪的回响)》中的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生命哲学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等。尼采强调对西方价值的重新估价,宣布上帝死了,人自己对自己负责。他的思想在西方历史上产生过极为复杂的社会影响,那些传统的批判者以他的思想为武器,为新思想扫清道路,而纳粹德国也曾利用过他的思想。哲学家们认为尼采的思想是最难以置评的。但无论如何,他的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人们已普遍承认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尤其在今天至为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人文学科,并对中国的许多现代作家、艺术家,如鲁迅、郭沫若等都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人世界性的视野和观念的确立,是以推崇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为标志的。我们今天只有正视这一切。才能够比较深刻和全面地理解五四新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能够比较贴切地理解现代文学的真实面目。<br>    本套丛书正是从五四以来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中选出十位,编选的一套他们对中国的影响的文集。每一卷都不仅包括外国思想家或者作家在中国被翻译介绍的原始材料,还收集被研究、被阐释、其思想观点在中国被应用的材料。<br>    本套丛书的规模相当壮观,在研究中外文学关系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系统的专题性资料汇编,与此前出版的《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1898-1937)》-起,可以说填补了一大块学术的空白点。新材料必然会推动新的学术研究,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给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带来新的成果。<br>    ——陈思和
展开
精彩书摘
    德国文化大改革家尼采传<br>    十九世纪末之德国之大哲学家兼文学家尼采,名腓力特威廉,一千八百四十四年十月十日生于留镇附近之兰铿。父某,田舍之牧师,有恭敬温顺之德。尼采生日,与德皇腓力特威廉同日,故名之日腓力特威廉,为纪念也。<br>    尼采之(先)世,故波兰之贵族也,谓之尼芝开。尼采常自云波兰人,而非德意志人。有兄弟三人,其一早死,其一即尼采之妹哀利萨倍德,与尼采共作亲睦之家者也。<br>    尼采之家故多不幸。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尼采才六岁,其父以脑病死。后育于祖母及后母之手,故尼采幼时,家中唯妇人而已。其一家之权力萃于严肃之祖母、温顺之母妹、恳切之叔母之间。尼采生长于是,故能洞见女子之缺点,他年轻蔑女子,或本于此,然其然否亦不能定也。<br>    一千八百五十年,尼采迁居于那温堡,入其地之小学校,以被教于老成之祖母与叔母之手,故常有大人之风。一千八百五十八年,入波尔塔之中学校,渐有放纵自尊之气概,不喜与普通之人受同一之待遇。在寄宿舍时,亦罕与人交,唯与保罗德意生(今为印度哲学之大家)及地斯尔德尔甫男爵亲善。以勤学故,遂为此校之特待生。然未几渐不满于学校之课业,厌规则,嫌束缚,终舍学业而沉溺于音乐。故卒业试验时,数学之成绩甚为不良,惟优于希腊拉丁之语学,遂以“怜悯及第”之特典予以卒业。可知尼采于中学校时代已现文学上之天才者也。此时与友朋等开研究会,以研究文学为主,又随意多读古典及文学,又研究音乐。时适有俄土之战,尼采表同情于俄人,作诗以颂之,尊强者之意见已现于此时矣。其卒业之论文,书希腊诗人地哇额尼斯之说,地氏固唱贵族主义之道德,谓贵贱之别即善恶之别。尼采晚年之思想实本于此。此时尼采与德意生之交情甚为亲密云。<br>    一千八百六十四年,尼采卒中学校之业,人仆恩大学,研究言语学及神学。未几,专从事于言语学,尤笃嗜音乐。人大学时,与普通之学生同入学生总会,然以众学生多饮麦酒,好佚游,尼采厌此“麦酒唯物主义”之恶习,遂断然脱学生总会之籍。此亦半由其议论过激,不见容于同学故也。尼采后追忆此时之事,谓少年若嗜麦酒与烟草,则德意志之国民不能发达,则其恶当时学生之风气,可揣而知也。未几,其师利采尔去仆恩,而为拉衣白地希之大学教授,尼采亦从之。居二年,就兵役,入炮兵联队,不废学业,军事之暇,常研究所好之古典。时人谓之“天马伏枥”,非溢美也。然尼采之自由之精神常苦军中之严肃。未几,复除兵役而反就学。<br>    一千八百六十八年,再归拉衣白地希,不入大学而独习。此时尼采之思想渐倾于哲学。一日,偶于旧书肆,得叔本华之《意志及观念之世界》一书,灯下读之,大叫绝,遂为叔本华之崇拜家。此时有致德意生书,谓虽大苦痛之中,读叔氏之书,亦得慰藉云云。明年,尼采自其师利采尔之推荐,为瑞士之白隋尔大学教授,时年二十五岁,亦未得学位,实未有之奇遇也。五月,自拉衣白地希大学赠博士之学位。未几,即进为正教授。此时尼采之得意,可由其书翰知之。<br>    尼采虽以盛年为教授,然以勤于其职故,人人颂之。然一则为福,一则为终生之不幸,彼以勤劳大损其身体。至一千八百六十九年,普奥战争之起也,有从军之志,然以瑞士为中立国,不得已而为视疾扶伤之事,益害其身体。又归而就教授之职。未几,尼采始公其第一之著述,此即《由音乐之精神所产之悲剧》一书是也。此书一出,其奇拔之见解与卓越之思想,大振于学界。然其研究法与从来言语学者之研究异,大受学者之非议,遂有禁学生至白隋尔大学听尼采之讲义者。然尼采不屈,犹唱导自己之研究法。一千八百七十三年,更著《非时势的观察》一书,攻击当时流行之学者斯德拉斯氏等,又非难当时之文明,极崇美术与文艺。要之,悲剧论称扬“美术的文明”,而斯德拉斯论贬斥有害之“学究的文明”者也。二论皆识见警拔,笔锋锐利,昔之攻击之声,渐变而为赞颂。于是尼采始自学自己之天才。尼氏既自负其能,又不慊于当时之学者,欲罢教授之职而从事于著述者数矣,为友人所劝,卒不果。至一千八百七十六年,更续《非时势的观察》之书,论历史,颂叔本华,崇拜音乐家滑额奈尔。尼采始闻滑氏之音乐,大感服之,及为白隋尔教授,近滑氏之居,遂为亲友。<br>    一千八百七十七、八年以来,尼采之思想全移于正反对之位置,既称颂前所极口诋骂之学究,而贬美术家。此亦由交友之关系使然也。初,尼氏感叹滑额奈尔之音乐,以为发挥最上之美术者,谓德国之文明,因学者故而卑劣,故不解高尚之美术,使滑氏亦遂见弃于世。及音乐渐发达,世人对滑氏之关系一变,尼采遂疑滑氏忘美术固有之本分,而取媚于世。至滑氏以宗教的趣味引入音乐,又大诋毁之。滑氏亦不屈,二人之交遂不终。读尼采后日所著之《尼采之于滑额奈尔》,可以知其概矣。尼采之友,除滑额奈尔外,则保罗利、伽瓦尔格、白兰地斯、克龙、德意生等是也。尼采与彼等之交际,不似与滑氏之变动。保罗利夙奉英国之经验哲学,尼采由保氏而窥英国学说,遂一变其思想,此时与保氏极亲善。后弃英国流(行)之主义,其交亦疏。白兰地斯之于尼采,但为书翰上之交际。克龙,尼采之弟子,大崇拜尼采,佐其出版事业者也。德意生性情温顺,与尼采虽有时不和,然以亲善终。<br>    尼采之思想自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以来起一大变化后,因病数休大学之讲义,养病于意大利等国。其明年遂辞教授之职,距尼采之就职殆十年矣。辞职后,居那温堡,每遇四时之变,辄移居于温和之地。一千八百八十二年,病少闲,力疾从事于著述,至是尼采之思想又起一大变化,著书数种。以积劳之故,又损其体。至一千八百八十九年正月,全为精神病者,受母与妹亲切之视疾,终不能恢复旧时之精神。至一千九百年八月二十五日卒,年五十六岁。尼采之病之渐剧也,一日,方出,卒倒于多林道上,医断之为非常之麻痹。自是尼采不能自觉,虽母与妹,亦不能知其意。一日,其友德意生访之,见其呼母为伧父,又不能认总角之友。德氏于是执于而述当年所话叔本华之事,彼唯解其一语日:“叔本华生于唐栖克。”德氏又述当年与尼采游西班牙之事,尼采日:“咄!西班牙!当年彼德意生常游此。”德氏即日:“我即德意生也。”尼采早不解其意,但相对凝视而已。至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德意生持花环往祝尼采之生日,彼暂置于手,即弃而不顾,此尼采与德意生之最后之相会也。<br>    尼采之罹精神病,其原因如何,颇有异说。据诺尔陶之说,则尼采之著述皆在精神病室时之所作也,即谓尼采素有精神病。此实与事实相反。据崔尔克之说,则其著述不必限有精神病时之作,然其思想之内已有精神病之原质。萨禄美之说则反是,谓尼采旷世之天才,彼愤世之不能解彼,遂退隐而发精神病。公平论之,则尼采之病当在此两极端说之中,即尼采虽久病,然精神如故,此明白之事实。尼采亦自惊罹如此病,而精神及知力全无异状,其言虽不足尽信,然不能视为全误也。然则尼采精神病之由来如何?或疑其父以脑病死,而视为遗传者。然其父之脑病乃偶然之结果,非遗传症,又兄弟一族皆无此疾,故未足信也。由额斯德之说,尼采先有不眠症,渐入神经病。夫此病固本于气质,而气质固自得诸遗传,且尼采之平日多病,亦未始非精神病之一因也。然则尼采自何时得此病欤?梯列尔曾由尼采之著述研究之,谓其文章思想完备而有秩序者,乃康健时之作;其文失秩序与含极端之议论,又文章前后之关系不明者,病时之作也。从此标准,则一千八百八十四年所著《可悦之科学》之第四篇,条理甚备,至一千八百八十五年之第五篇,已有精神异常之迹。又一千八百八十五年所著《善恶之彼岸》,条理紊乱,思想错杂,已有病之征兆。由此观之,则自一千八百八十二年至一千八百八十五年之间,视为已有病兆,似非不稳当也。再就尼采之病源,又有一说。即由利尔之所言,尼采从战役时,有目疾甚剧,其妹在前,亦不能见之。此目疾可视为脑病之一征候,则又似本有此病者也。<br>    尼采之著述虽不容于当时之学界,然亦有大赏叹之者。其友德意生之同僚,有一少年讲师,一日,问尼采之近状,德意生告以其家计之不裕。此讲师日:“我等力所能及者,当补助之。”德意生赞之,然疑其以一讲师之身,未必有此力。居二日,其人致德氏书及二千马克,嘱匿名而赠尼采,此实德意生所不及料也。尼采得此知遇,大喜,不欲以此金投之家计,更以此为他书之出版费。然此书广售于世,偿其出版费且有羡,遂以此金反某讲师,某讲师拒之,乃以制尼采之油画,悬之尼采文库,盖可谓文坛之美事云。<br>    (原载1904年6月《教育世界》第76号)<br>    ……
展开
目录
《世纪的回响·外来思潮卷》出版序<br>《世纪的回响》丛书序’<br>看啊,这人——《尼采在中国》序<br>第一辑 述评篇<br>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节选)<br>德国文化大改革家尼采传<br>尼采氏之教育观<br>叔本华与尼采<br>德国大哲学者尼采之略传及学说<br>德意志哲学家尼采的宗教<br>说尼采的《悲剧之发生》<br>尼采的学说<br>尼采思想之批判<br>超人哲学浅说(节选)<br>歌德以后的德国文学举目(节选)<br>授课讲义(节选)<br>尼采的超人哲学——二十六年一月四日锡师纪念周讲稿<br>《尼采哲学与法西主义之批判》日译者序<br>尼采哲学与法西主义<br>尼采的政治思想<br>尼采的道德观念<br>从尼采主义谈到英雄崇拜与优生学<br>权力意志的流毒<br>我看尼采——《丛叔本华到尼采》序言<br>尼采对于将来的推测<br>超人与至人<br>旧时代的回忆和告别——关于《晨曦的儿子——尼采传》<br><br>第二辑 应用篇<br>答铁铮(节选)<br>《摩罗诗力说》(节选)<br>《文化偏至论》(节选)<br>破恶声论(节选)<br>敬告青年(节选)<br>我之欧战观(节选)——在北京政学会欢迎会上的演说词<br>人生真义<br>随感录·四十一<br>随感录(节选)<br>匪徒颂<br>贵族的与平民的<br>论中德文化书<br>《狂飙之歌》序言<br>萨天师语录<br>《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节选)<br>《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节选)<br>论反理性主义的逆流<br>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杂感二则(节选一)<br>寄语中国艺术人——恐怖·狂欢·虔恪<br>什么是“战国”派的文艺<br>尼采与红楼梦<br><br>第三辑 违译篇<br>新偶像<br>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br>查拉图司屈拉之狮子吼(节选)<br>雅言与自力——告我爱赞《查拉图拉屈拉》的友人<br>译尼采论“走过去”——送鲁迅先生离厦门大学<br>超人的一面——尼采给Madame O.Luise的七封信<br>《断残集》自序(节选)<br>尼采底诗译者序<br>《尼采自传》序<br>《苏鲁支语录》序言<br>尼采萨拉图斯达的两种泽本(书评)<br>《看哪这人》译序<br>《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译者题记 高<br>附录一:本书部分人名、书名等译法对照表<br>附录二:本书主要资料目录(1902-1999)<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