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性作为“信息的DNA”,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的时空结构和功能,驱动着全球化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模式的演进与转型,它不仅推动着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且创造着新的人类文明。《新感性:虚拟与现实》是关于最前沿哲学问题——新感性与虚拟的原创性研究。作者从哲学史的角度对感性命题进行了系统考察,探讨了感性的特征,结构、内核、方法及感性心理时间与感性心理空间,从东西方文明史的角度研究了感性的产生、虚拟现实、感性空间的潜在发展和21世纪中华民族发展的空间战略从第三次感性革命如何推动信息科学、基因科学和大脑科学的发展进行了个案分析从人的本质、“三个尺度”研究了新感性与人的全面发展,并对虚拟现实、感性识别-机器人懂你进行了未来展望。
展开
《新感性:虚拟与现实》是一本具有创新价值的著作,因为新感性问题一个由于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哲学、文学艺术、科学、以及西方当代多种哲学与文艺思潮的问题。其学术价值并不在于详尽的答案,而在于问题的捕捉。这个问题的提出就为哲学、文学艺术研究,以及从新的角度评价当代西方某些哲学与文艺思潮,开拓了一个研究的新领域。
——陈先达(国务院哲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教授、博士性导师)
刘鹏在文化哲学的框架中,展示了她对当代感生文化研究的丰富而精彩的思想成果,探讨了新感性与虚拟现实的重大专题,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中人的心理及文化效应进行了深层的哲学思考,并在人类开始迈向数字化生存的今天,提出了一个十分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表述:数学化生存意味着人类由读写时代进入到视听的新感性时代,它预示着人类而临一场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巨大革命。而这场革命的起点,就是人的全面的、理性的感觉解放和感性革命。
该书学术思想前沿、视野开阔、引证广博,语言生动,是一部能给读者带来阅读乐趣和巨大思想收获的优秀著作。
——李鹏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前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感性的“虚拟化”改变了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名言,它预示着:“凡是现实的都是不合理的,都是应当改变的和否定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创新是人的本质要求。人总是不满现状,有新的需要,总是以新的实践活动改变现实,人类创造一切文明成果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作者对“新感性:虚拟与现实”的研究,不仅开拓了人-机感性哲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填补了感性与当代文化、艺术和前沿科学发展的空白。
——陈志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