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切东西都是即空即假即中,我们对世界、人生应采取什么态度,应抱什么样的价值观、苦乐观、财富金钱观、恋爱择偶观不是一清二楚了吗?如果认识到万物圆融三谛的本质、实相,在实践上也相应地贯彻这一原则,采取无为、中道的立场和态度,人还有痛苦烦恼吗?人不就当下彻底卸下一切包袱、彻底轻松、彻底解脱了吗?
为了充分揭示宇宙人生三谛圆融之本质实相,智者在说明三谛各谛自身及三者的内在圆融关系的基础上,还继承发展慧文等师的方法及思想,把三谛放在与三智、三观的关系中加以论述。所谓观是指能观之心或认识主体的观照活动。相对于观而言,谛则是观照的境或对象。所谓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观。三观有内外三观之别。内三观指一心同时具足三观,即空假中三观并非三种心识的活动,也不是分别在三种心态下进行的三种观照,而是在一心中顿起的空假中三观。外三观是指在观外面的每一法时同时具足三观。也就是说,随观一境或一法,同时具足空假中三观,即同时看到对象的空、假、中这样的本质实相。如观法之空,同时观假中皆空,其他两观可如此类推。三观为能观心,三谛为所观境。能所交融,主体和客体冥合,不可分割,正如偈云:“三谛三观三非三,三一一三无所寄,谛观名别体复同,是故能所二非二。”“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忘性即中,若能识得佛境界,当下谛观如虚空。”①这就是说;谛和观在名称上有别,而实质上并无区别,谛是万物空假中的真理,观是对这种空有不二的真理的把握。如果能把握境假有空无这种中道义,做到境观双忘,不堕边见,不走极端,不把空有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按中道行事,即“性即中”,那么我们断除烦恼、了生脱死、得彻底解脱就有了本体论、认识论上的可靠基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