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20370
  • 作      者:
    徐博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博,男,博士,副教授,1978年10月生,祖籍河南项城。1999年6月毕业于河南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于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现郑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文艺心理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武汉大学哲学院美学研究所学习,师从彭富春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美学原理研究,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任职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文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美学原理、体育人文社会学、武术与传统文化研究,等等。截至2010年12月,已出版专著一部,并在《理论月刊》、《社会科学论坛》等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是一部对法兰克福早期学者马尔库塞思想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专著。作为20世纪60~70年代著名的新左派“鼓手”,马尔库塞的学术成果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性。通过对马尔库塞学术成果及其思想历程的详细分析,本书认为,否定性将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成果衔接起来;否定性既是其思想发展的内在支点,也是其思想具有体系性的关键所在。据此,本书认为马尔库塞有着属于其自身的学术体系,换言之,马尔库塞思想表现为一个以否定性为基础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否定性被马尔库塞从抽象的哲学领域发掘出来,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进入其社会研究之中,最后在“真实”的艺术世界中被扬弃。
展开
精彩书摘
    这里“不的本源”就是无,无赋予了否定以“不性”,但是因为“这个不并非由否定产生,相反,否定倒是植根于从无之不化作用中产生的这个不。但否定也只不过是不着的行为的一种方式,亦即说,只不过是先行植根于无之不化的行为的一种方式”①,即否定所具有的不性是在“无之不化”,从而被存在者分享之后才得来的。“无之不化”指的是存在者对存在者整体(存在或虚无)的抗拒,此时的存在者是自为根据而存在的。笔者认为,海德格尔在此的意思是强调存在者放弃了其存在(虚无)之根基,僭越虚无而成为了规定者,否定就是在对无之根源的放弃中,获得了无才具有“不性”的。但这都是虚假的,存在者的僭越只会使其越发陷入畏(等情绪)的困境之中。所以被赋予“不性”的否定并不具有自身产生“不”的能力,它只能以无为根源,否定的“不性”是“无”赋予的,是无使否定成其为否定,而不是相反,“由此,我们便大体证明了上面的论题:无是否定的本源,而不是相反”。②当否定作为存在者,被海德格尔归纳为以无为根基的产物之时,当否定所具有的特权也是由无赋予的时候,这也暗示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崩溃。这种崩溃首先来自于逻辑(特殊理智)权威的丧失,其后成为逻辑的崩溃,再次演变为形而上学的倒塌。海德格尔对此的解释是,
    如果在有关无和存在的问题的领域里,理智的权威如此这般被打破了,那么,这样一来,在哲学范围内逻辑之统治的地位的命运也被裁定了。“逻辑”之观念本身就消解于一种更为源始的追问的漩涡中了。③
    ……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 马尔库塞思想中的“否定性”
二 马尔库塞思想研究现状
三 创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与设想

第一章 早期美学与哲学研究
第一节 思想历程与早期美学研究
一 马尔库塞生平
二 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三 《德国艺术家小说》的美学思想
四 席勒的影响与哲学转向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早期哲学研究
一 早期哲学研究概貌
二 海德格尔的影响
三 虚假的黑格尔主义者
四 混乱的、缺乏时代性的哲学研究
五 早期哲学研究与寻找否定性

第二章 “否定”的语意及其演变
第一节 Negation与“否定”
一 否定与“negation”
二 “否定”演变史的划分
第二节 黑格尔:辩证法与“否定”
一 前黑格尔时期的“否定”
二 概念与否定
三 辩证法中的否定
四 有边界的“否定”
第三节 海德格尔:遮蔽“虚无”的“否定”
一 日常语言化的“否定”
二 作为逻辑结果的“否定”
三 遮蔽虚无的“否定”
四 被抛弃的“否定”
五 寻找否定性的前提

第三章 寻找“否定性”
第一节 否定性与《理性与革命》
一 关于《理性与革命》的各种评价
二 《理性与革命》的创作意图
三 《理性与革命》的构思
第二节 否定的哲学
一 关于黑格尔的“理性”
二 从“理性”到真理的“否定”
三 被继承的“否定”
四 从“否定”到“否定性”
第三节 否定性与社会批判理论
一 社会批判理论
二 批判理论的基础及其形态
三 丧失否定性的思想及社会理论
四 《否定辩证法》,否定性与批判性

第四章 “否定性”的运用
第一节 早期的社会研究
一 极权主义与纳粹德国研究
二 技术理性统治下的美国社会
三 对苏联社会的分析
第二节 《爱欲与文明》的社会理论
一 快乐科学
二 压抑分析
三 爱欲分析
第三节 单向度的社会与思想
一 单向度与否定性
二 单向度的社会
三 单向度的思想
四 后《单向度的人》的社会研究

第五章 “否定性”的审美完成
第一节 肯定文化与艺术
一 审美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 文化与文明研究
三 艺术的否定性
四 制造幻象的艺术
第二节 非压抑的审美层面
一 幻想、乌托邦与艺术家
二 审美层面
三 单向度社会与艺术的异化
四 技术与艺术
第三节 从新感性到《艺术与革命》
一 审美与解放
二 新感性
三 艺术与革命
第四节 《审美之维》与否定性
一 艺术的政治性
二 审美形式
三 艺术世界
四 审美与否定性
结论
一 否定性与马尔库塞思想
二 启示:否定美学
三 一般性评论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