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国哲学概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0817
  • 作      者:
    高宣扬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高宣扬,1957-196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1978-1983年巴黎第一大学哲学博士,1983至2。。2年,长期在法国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教授、巴黎第十大学教授,台湾东吴大学教授。现为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特聘“海外名师”,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原任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精通英、法、德、俄及印尼文,近30多年经常在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持续进行实际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观察分析及学术调查研究,长期从事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著有研究专著《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上下两卷)、《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上下两卷)、《当代社会理论》(两卷本)、《后现代论》、《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当代政治哲学》(两卷本)、《福柯的生存美学》、《利科的反思诠释学》及〈萨特的密码》等30多部。目前的研究重点方向为:法国哲学、德国哲学史、当代社会理论以及当代艺术评论。
展开
内容介绍
    德国哲学可以说是德意志民族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开宗立派的哲学家薪火相传,灿若群星。《德国哲学概观》所讲述的就是站在今天的视野回顾和反思,德国从原初状态至今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创造过程及其成果。《德国哲学概观》的基本结构是由上中下三编构成的;上编重点论述德国哲学特征及其历史形成;中编按历史时期概述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理论争论;下编则重点分析和讲述德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学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并选取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本进行重点分析。康德曾说,德国人的性格往往同理智的粘液质相结合,……即冷静思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的,同时又忍受由之而来的艰难困苦。德国哲学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尤其表现了德意志民族寻求自身思想文化的独刨性,表现他们试图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谋求其民族尊严的顽强愿望和意志,也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智慧及其重视和善于理论思维的珍贵传统。所以,德国哲学就是德国民族灵魂的理论典范化。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贯穿于德国文化中的哲学理论基础,而且将体验到振兴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文明精神的关键力量,那就是不断地实现哲学思想方面的创造性超越活动。哲人已逝,但他们的思想在看不见的时空中蔓延,在活着的心灵中生根,在文化再生产中重生。
展开
精彩书评
    德国才是现代人类的耶路撒冷。
    ——别林斯基
    
    与德国思想家相比,法国作家便相形见绌。
    ——阿隆
    
    救中国必以学,世界学术德最尊。
    ——蔡元培
    
    德国人有这样一种气质:冷静思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的,同时又能忍受由之而来的艰难困苦,因此人们可以对德国人的正确理智和深沉反思的秉赋,寄予厚望。
    ——康德
展开
精彩书摘
    显然,马克思所关心的,不是一般的物,而是决定社会生活的物质力量和物质因素。既然社会是由成群的人,以不同的社会关系组成的,所以,就必须在决定社会生活的社会关系中寻求物质因素。马克思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地方,首先,就是不在社会之外寻找决定社会的物质基础,而是在社会之内、在社会的生命活动中,寻找决定社会的物质因素。其次,马克思把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因素,看做是与组成社会生活的人的活动紧密相关的事物和力量。第三,马克思充分意识到:人的任何社会活动,都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特定社会关系的。因此,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因素,也只能存在于进行社会活动的人之间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之中。第四,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在马克思看来,最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关系到人和社会的生存本身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相应的生产关系。第五,作为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终极原则,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生产能力及物质财富的实际状况,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程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第六,作为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终极原则,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并不是孤立地在社会生活和运作中单独地发挥其决定性作用,而是同社会生活中不断复杂化的各种因素和各种关系网纵横交错地渗透在一起,使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的中介因素才能发生作用。同样地,这些与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相关的复杂因素,也不是永远处于被决定的被动地位;而是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有可能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曲折的途径,而反过来发生积极和主动的作用。第七,在分析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时候,马克思始终清醒地区分两种基本状况。一方面,从总体上说,从最初本源来探索,社会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性的力量和关系,是物质的生产劳动活动及其关系;另一方面,在探索社会的各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事物的时候,绝不能满足于最一般的社会本体论结论,绝不能以社会终极原则替代具体的因果分析。与此相对应,马克思在社会分析过程中,也同样区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过程和程序。他本人在《资本论》中,熟练地既综合运用、又严格区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
展开
目录
“德国学术概观”丛书总序
前言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德意志民族灵魂的理论典范化
第一节 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成长和发展
第二节 德国哲学产生的历史前提
第三节 原始文化及其向哲学转化的曲折性

第二章 日耳曼精神与传统宗教思想的结合
第一节 犹太教思想的渗透
第二节 基督教思想的渗透

第三章 德语的哲学性
第一节 语言是民族心灵的窗户与通道
第二节 德语的哲学性

中编 德国哲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第四章 德国的哲学教育传统
第一节 哲学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德国哲学教育的持续性及普遍性

第五章 德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第一节 德国哲学的特殊地位
第二节 德国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德法哲学的特殊关系
第四节 德国哲学与英美哲学

第六章 德国哲学的历史性
第一节 发展的阶段性、断裂性及交错性
第二节 中世纪的德国哲学
第三节 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
第四节 启蒙时代
第五节 古典哲学
第六节 近现代哲学及其重建
第七节 当代哲学

下编 著名哲学流派和杰出哲学家
第七章 莱布尼兹
第一节 莱布尼兹与启蒙
第二节 《人类理智新论》
第三节 单子论
第四节 神正论

第八章 浪漫主义哲学
第一节 浪漫主义与启蒙运动的三重穿插关系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的三大阶段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
第四节 浪漫主义的语言观
第五节 浪漫主义的历史哲学

第九章 康德哲学
第一节 康德生平及其思想发展过程
第二节 康德的批判原则
第三节 康德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影响

第十章 费希特
第一节 思想生涯及主要著作
第二节 哲学创作的三大阶段

第十一章 谢林
第十二章 黑格尔
第十三章 马克思
第十四章 叔本华
第十五章 尼采
第十六章 新康德主义
第十七章 现象学运动
第十八章 实战论和逻辑经验论
第十九章 法兰克学派
第二十章 爱尔朗根学派与建构主义
第二十一章 卢曼的社会哲学
第二十二章 哈贝马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