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技巧
乍一看,依靠各种技巧来确定一个特定的探索或一门学科是否拥有科学地位,是大有希望的。首先,这是一种常用的方式。让我们考虑几个事例。
事例之一:下面一段引文包含了正统临床医生反对所谓的“替代医学”的最有影响的批评之一:
顺势疗法在基本的方法论上的缺陷,在于收集观察资料的方式。通常它缺乏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例如,完备性、中立性和客观性——这些条件是提出任何科学原理所必不可少的。顺势疗法的医生在报告他们的疗法和临床经验时,很少提供定量的数据;他们也不试图使自己的观察成为可重复的。
显然,在这个例子中,受到指责的不是程序,而是收集资料的技巧。尽管顺势疗法可能遵守标准程序,但是,临床医生们认为它的技巧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们没有满足特定的要求。
事例之二:现在,精神分析法受到了严厉的谴责。一位批评家提出异议,认为分析性假设“从未在标准检验技巧的帮助下受到过精神分析的检验”。另一位批评家注意到:
临床工作中经常进行理论与假设的创新,但是,在证据和证明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事实上,临床方法本身不可能产生这样的证据,因为它进行各种调查的公开目的是救助病人,而不是为了探求问题的内在本性,记住这些事实就足够了。甚至当我们精心策划一个具体实验来检验一个给定的假设的适当性时,经常会在排除无关因素和分离出预期效果的过程中,出现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在临床工作中,这样的分离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个事例可能是有用的。这个事例涉及哲学心理学。一位评论家指出:
一直到100年以前,为了说明智力如何产生作用,哲学家建构心理学体系所进行的所有努力,主要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之上,从这种意义上看,他们所依赖的是诸如情感和思想之类的“内部”因素。当哲学家试图将心理学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时,所采取的第一步似乎是按照已成功地检验过的自然科学的范式接受一种实验的方法。事实上,内省决不可能是收集服从这种范式的实验资料的一种方法或程序。
显然,到目前为止,在这三个事例中,所指的“方法”和“程序”确实与技巧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段引文中提出的“方法论上的缺陷”总是相同的。批评家认为,顺势疗法、精神分析法和哲学心理学都不是科学的方法,因为它们都运用了不可靠的技巧。
那么,为什么不诉诸技巧对科学进行定义和划界呢?如果沿着这一思路,即使不能找到一种普遍的方法论的划界规则,或许至少能发现一种适合于具体领域的学科标准。例如,人们可能因为物理学越来越依赖数学技巧,从而确定物理学的“科学效力”。从康德起,关于近代科学诞生的几个权威性的解释就一直强调,一门学科的科学本质经常要与数学联系在一起。
遗憾的是,这一思路越具有吸引力,人们能够沿着它行进的距离就越短。下面的两种考虑揭示出,这一思路使我们向前迈出了几步,但是,会走向一条死胡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