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1辑(2010年第一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1702
  • 作      者:
    邓正来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1辑)(2010年第1卷)》是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共同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政治哲学”博士点为学科依托,创办的中国第一本政治哲学专业性学术读物。以“根据中国、学术为本”为学术理念,坚持纯粹的学术原则,倡导以当下中国政治秩序建构之正当性为出发点,以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中西各种政治哲学理论资源,力争引导中国学人建构起基于中国文化身份和政治认同并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中国政治哲学学派;以“扎根复旦、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办刊思路,将其办成集中展现包括复旦师生在内的汉语学人政治哲学研究优秀成果、网络汉语世界政治哲学研究中坚力量,并向世界展现中国政治哲学研究优秀成果的一个学术平台。《复旦政治哲学评论(第1辑)(2010年第1卷)》为第一期,集中刊发了几篇研究罗尔斯思想的论文和译文,以及其他相关学术论文。
展开
精彩书摘
  的确,这类简单的情形存在于人们所认为的下述情形之中:所有的“平等公民”(不论他们个人的品味或欲求有多么不同)——只要他们是理性的——都会在自由权项发生冲突的时候偏好一种选择。但我不明白,有关有代表性的平等公民的理性偏好的观念是如何能够在理性人对那些彼此冲突的自由权项的价值问题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以及在根本不存在理性人会偏好的显而易见的最差中的最好情形的情况下有助于解决冲突问题的。确实,在这类冲突必须加以解决的四阶段序列的诸阶段中,也根本不存在一种可以阻止那些必须做出决策的人去了解各部分人倾向于何种选择的无知之幕。但是我认为,罗尔斯不会把这种了解视为是与那些关于有代表性的平等公民偏好什么才是理性的论点相关的,因为只有在我们认为这个有代表性的公民以某种方式(也许是以其彼此冲突的欲求所具有的相对力度或强度)反映了人群中不同偏好之分布的时候,这种了解才是相关的。然而,这实质上相当于一种功利主义的标准,而且我可以肯定,这种标准与罗尔斯的思想相去甚远。我在这里要强调指出,我并不是在抱怨罗尔斯对“有代表性的平等公民的理性偏好”的诉求未能提供一个在所有情形中都可以给出确定答案的决策程序。毋宁说,我不理解,除了在一些非常简单的情形中,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论据来证明这种代表的理性偏好是什么,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它会产生“一种更大的自由”。
  当然,罗尔斯可以这么说(而他实际上也是这么说的),关于代表理性偏好的论据通常会得到平等的权衡,而且在这样的情形中,正义将是不确定的。但是我认为,罗尔斯的意思不可能是:只要不同的人对选择做出不同的评价,正义就是不确定的。实际上,罗尔斯相当清楚,虽说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评价,但是正义确实要求:必须为个人自由提供某些宪法性保护,尽管这些保护会限制参政的自由;他在这里考虑过的唯一的不确定性乃是关于宪法性保护的特定形式的,因为这种宪法性保护乃是从正义诸原则所容许的各种选项中选出来的。
展开
目录
从政治科学到政治哲学:“理想图景时代”政治学研究的转向——复旦政治哲学评论序言
主要题研讨:罗尔斯政治哲学
罗尔斯论自由及其优先性
罗尔斯与自由的优先性
一个精致的正义论体系——《正义论》修订版译者前言
学术专论
多元论与美好生活:试探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两项误解
正当为何必要?——论正当防止不可接受之恶的功能
西耶斯的制宪权概念:一个政治理论的分析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基础评析
现实主义、价值认同与理性的力量——从“米洛斯对话”谈起
书评思考
施米特的实证主义——考析《政治的概念》的方法论进路
同意:从契约论到商谈论——简析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的合法化论说
康德法律哲学的两种阐释路向:起源与基础——杰里米·墨菲《康德:权利哲学》中译本导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