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尼采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8060959
  • 作      者:
    陈鼓应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鼓应在《悲剧哲学家尼》之后所做的尼采研究的几篇重要论文的汇集,在中国的尼采研究中可谓独树一帜。书中对尼采哲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尼采哲学的独创性及其在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作了精彩而富有特色的诠释。
展开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

  著作有:《老子今注今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庄子哲学》、《耶稣新画像》、《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周易注释与研究》(合著)、《管子四篇诠释》、《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道家易学建构》等。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
展开
内容介绍
  这个尼采,他曾宣告“上帝死了!”使西方世界大为震撼。这个尼采,他大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真正理解他的却只是极少数人——他终其一生都与孤独为伴,像很多不幸的天才一样。本书对尼采的研究学理意味强,对尼采思想的探讨显然十分深入,语言非但无晦涩之感反而文采飞扬,尤其是作者将西方的尼采与我国的庄子和陈独秀分别进行比较研究,不可不谓独树一帜!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切价值的转换中,道德价值的转换居于首位。
  尼采看出我们的文明表面看来是健康的,其实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因
  为揭开我们文明的底层,发觉里面充满了颓废与怨恨的色彩。尼采乃追溯根
  源,结果发现,欧洲道德传统实以基督教为主流。于是尼采对于基督教的批
  评乃集中在道德的问题上。
  尼采以前,有不少人攻击基督教,尼采的批评所以显得特殊,乃在于他
  的抨击基督教道德甚于基督教教条。尼采看出,前人攻击基督教所采取的历
  史和科学的路线,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于是他转移方向,彻查基督教在
  道德上的影响,他发现基督教教人怜悯,自我否定,禁欲主义,结果把这世
  界涂上了浓烈的悲观色彩。基督教这些怜悯的说教者,只看到人的动物性,
  他们缺乏对于人的尊严的尊敬。如果按照基督教的道德观点或生活观点来看
  ,世界岂不变成一个大病院。
  基督教企图传播怜悯的德行来攻击人的尊严,因为怜悯本身就包含“俯
  就”,同时还包含“蔑视”(可不是吗?我们从来不怜悯我们所崇拜的人)。
  基督教传布怜悯之情,以缩限人的能力与独立性,使每一个被怜悯的对象都
  不能自立——你愈不能自立,便愈需外力的援助,于是基督教那套“神之救
  助”的幻想,便笼罩着你。
  同时,基督教又梦想着最后的审判和永恒的地狱之火。他们一方面讲谦
  逊、温和、苦难,另方面却根据这些理想来审判别人。于是,憎恨乃成为道
  德的核心。甚至于他们所宣扬的“爱”,也只是无能的憎恨之模品。
  道德的目的,乃在于求人的自我完成,而基督教的道德观却有害于人的
  自我完成,因而必须加以扬弃。
  尼采解剖基督教的道德观,同时他也研究人类道德的发展历史。他发现
  以前的道德盲目的服从习俗,建立在迷信的恐惧上。不管任何人违反了习俗
  ,都会使整个群族感到有罪,他们对于违反习俗的人,都期待着超自然的惩
  罚。他们视受难为美德,视残酷为美德,视虚饰为美德,视复仇为美德,视
  否认理性为美德。这些都是群族道德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尼采把道德分为群
  族道德和个体道德,不过他认为迄今所有的道德都还具有某些集团性。
  群族道德最古老的类型是“群体道德”,尼采说,群体形成的基础是怯
  懦与恐惧——强者则本性上是独立的。因此,一个群体重视一致与平等,憎
  恨差异与独立性。所以群体道德倾向于凡俗,诉诸平庸。一方面,群集动物
  由于不能自立而需要领导,群居的生命养成强力的服从本能。另方面,一个
  群体常迫害天生的领导者——优越的强者。
  尼采指出群体道德的着重点在历史过程中曾经发生变化。早先处在一个
  危机的环境中,由于恐惧的心理,群众养成好战的冲动,只要对于团体有利
  的行为都被赞扬。但是,当外在危险消除时,恐惧就转向群体中的某些分子
  。他们并求安全、和平。群体道德共享颓废道德的价值:诉诸怜悯,免于痛
  苦,苟且偷安。
  P31-32
展开
目录
序一  生命的驱动力——“冲创意志”的理解
序二研究尼采的心路历程(1987年北京三联版序)

尼采的挑战
一、“我是炸药”
二、“狮子精神”
三、增强生命感

尼采的价值转换
一、哲学史上看尼采
二、基督教的颓败史
三、上帝的死亡和价值的转换
四、道德重估
五、冲创意志

尼采哲学的价值重估
一、尼采哲学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
二、希腊文化传统的再造
三、近代德意志文化的批判
四、基督教文化之价值转换
五、超人学说
六、冲创意志的概念
七、永恒重现
结语

尼采哲学与庄子哲学的比较研究
一、东西两位哲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浪漫主义的风格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庄子的“至人”和尼采的“超人”
四、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和庄子《内篇》所构绘的人物形态及性格之比较
五、尼采的投入和庄子的退隐
六、尼采的悲剧意识与庄子的忧患意识
七、庄子的“心灵开放”与尼采的“精神自由”
八、庄子的“价值转换”和尼采的“价值重估”
结语

尼采和陈独秀的文化观比较
一、踽踽独行的尼采与结群而起的陈独秀
二、尼采和陈独秀的内心矛盾冲突及其悲剧性
三、尼采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四、尼采的反基督教道德观;陈独秀的反儒家伦理观
结语

尼采年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