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创新研究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1761570
  • 作      者:
    曹珊,雷孟颖祎,李小毅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音乐是一种声音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蕴含了创作者和表演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和体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寓教于乐,使呆板、空洞的理论知识通过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悠扬的曲调传递给人们。音乐教育有效落实的先决条件是明确教育目的,而在进一步落实的过程中,就必须对其本质进行深入探讨,才能够找到音乐教育的根本方法和原则。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化,尤其是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艺术等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使得音乐理论教学不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为主,音乐理论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仅思想意识得到了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推陈出新,音乐理论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音乐教学创新旨在综合利用良好教学资源及教学理念优势,重点解决音乐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要妥善、有效地解决音乐教学的潜在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参与音乐学习,实现从音乐知识积累向音乐素养提升的转型。
  《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创新研究》是一本关于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创新研究的书籍,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创新研究》详细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让读者对音乐教育有初步的认知;深入分析了音乐教育的审美、音乐教育的主体、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学习、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音乐教学的主要领域与方法运用等内容,让读者对音乐教学有更深入的了解;着重强调了音乐教育与教学的改革创新。
  《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创新研究》适合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创新研究者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创新研究》:
  1.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电影、电视、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它们的表现手段、传播途径和存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却都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根据有二:一方面,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它是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如果把学校艺术教育看成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那么音乐教育就是构成这一系统工程不可或缺的子系统。
  对于任何一种艺术教育而言,其本质上都包含了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这三个方面,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出发点和侧重点的不同。而音乐教育是以声音为基本表现手段,实现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能够完成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这种教育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例如,这种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对情感的理性塑造,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个人情感的控制,引导学生自主调整和支配意志力,促进学生对感知、想象等能力的理解和升华等,进而使情感、意志、认知这三方面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推动学生情感、意志和认知能力的同步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心理结构。
  通过分析教育活动的基本过程能够得知,完整的教育过程包括认知与逻辑、情感与体验这两个层面。所以对教育要做完整的理解,不能回避、抽离情感层面。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精神、个人的经验世界,不能发挥大脑的完整功能,不能保持道德的追求,也不能反映人类的文化世界。音乐教育以情感教育最为著名,其教育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情感的输出和感悟来完成的,也就是情感的体验与表达的过程。因此,当我们力图构建起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框架和体系时,音乐教育尤其不可替代。
  从教育任务看,美育的任务就是为了构建人审美的心理结构。音乐等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具象化,是人们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的积淀和物态化。因此,人们经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接受不同时代的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并将之纳入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中去。这种审美心理的构建,实际上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和整体的反应方式。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之所以感到审美愉快,是因为他们把握到了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的状态。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各种能力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富有意义的演习。它们既能共存,又能互相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又兼顾到整体,以不损害整体有机统一为限。音乐艺术教育对于构建这样的一种审美心理结构,有其特殊的作用。
  2.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佳方式
  前面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即愉悦性、情感性、主体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些特征使音乐艺术展现出的美完全超越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美,且音乐艺术之美具有更深厚、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更理想、更纯粹的特点。所以,在学校的美育建设中,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佳方式,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音乐教育是最为理想的美育方式。《乐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美学专著,其中对音乐的教育也做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音乐艺术育人的主要功能为“和同”,也就是情感的和谐与协调。音乐教育以音乐为媒介,通过表现和传递情感达到育人的目的,因而其感染力与表现力是十分突出的。音乐教育利用组织严谨、条理清晰的音响运动,通过巧妙的、经常更换的、层出不穷的结合,通过多样化、混合、提高、降低、跳跃、停顿、加速、减弱、强烈、简单和复杂的进行、缓和、抑制,以及数以千计的其他手法,不但可以直接表现人类各种细致复杂的情感、情绪,而且可以直接接触人的心灵最深处,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
  音乐的不具象性,留给欣赏者(受教育者)空间,他们必须通过联想、想象用全部身心去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最复杂、深刻、细致的内心情感,使音乐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这种审美的方式,应该说是最理想的。
  其次,音乐教育是最简便的美育方式。之所以音乐教育具有简便的特性,主要是因为其本身具有形象性与可感性特征。纵观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音乐诞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过程中,是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例如,民间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宗教仪式音乐、婚丧嫁娶礼仪性音乐等,这些音乐的存在说明,人类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着音乐,而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常常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因此,人类不可能离开音乐,音乐也永远不会消失,这种说法是毫不夸张的。
  再次,音乐教育是最自然的美育方式。这一点是由音乐教育的愉悦性特征决定的。正因为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了愉悦性,所以音乐的学习是快乐的,教师可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艺术的熏陶。这种长期的审美熏陶能够滋养学生的精神和心理,进而提升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鉴赏和表现能力。音乐教育正是以这种最自然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是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调和。
  最后,音乐教育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美育方式。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具有主体性特征,所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音乐艺术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朦胧性,而这些形式并不会阻碍其艺术性的发展;相反,正是这些特性才为音乐艺术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这种条件下,音乐的欣赏者拥有更为自由广阔的理解空间,其艺术感受力被充分开发,他们能够用全部身心去体验、去联想和想象(也是一种创造)、去理解。所谓培养学生“分辨音律的耳朵”,实际上就是通过音乐的鉴赏活动,不断学习、不断体验和不断创造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教育形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功能
第三节 音乐教育的原则

第二章 音乐教育的审美
第一节 音乐美与音乐表演审美
第二节 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美育
第三节 音乐审美教育的特征与内容
第四节 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与目的

第三章 音乐教育的主体
第一节 音乐教师与音乐学习者
第二节 音乐教师与音乐学习者的心理分析
第三节 音乐教师的教育

第四章 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学习
第一节 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音乐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第三节 音乐学习的心理层面分析
第四节 音乐学习成绩的评定与学习能力的测量

第五章 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音乐教学模式的类型
第二节 音乐情境教学设计
第三节 音乐听觉教学设计
第四节 微格音乐教学设计

第六章 音乐教学的主要领域与方法运用
第一节 音乐表现教学法
第二节 音乐创造教学法
第三节 音乐感受与欣赏教学法
第四节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第七章 音乐教育与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一节 音乐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
第二节 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第三节 新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