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0.00     定价 ¥ 51.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147066
  • 作      者:
    王健,王一芳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现阶段,教育界都在大力推崇并实施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身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不能“畏缩”,而是要“把脉”音乐教育的规律,发现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从而使音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音乐是艺术领域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大学生在聆听优美音乐的过程中将能深刻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了解不同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从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能达成了。
  基于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在总结前人优秀研究成果以及自身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构建问题进行了探究。《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共分为六章,首章与第二章介绍了高校音乐教育基础知识,揭示了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梳理了高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第三章总结了常用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并探讨了高校音乐教学方法创新问题。第四章论述了信息时代下的高校音乐教育问题,指出了信息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特征与变化,具体分析了翻转课堂模式、慕课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问题。第五章与第六章剖析了高校音乐教育与美育的融合问题,总结了高校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的策略,并重点探讨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问题、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问题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
  《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建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出谋划策”。
展开
精彩书摘
  《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方面
  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扎实音乐技能和良好音乐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从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这一目标是十分正确和全面的。这要求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该目标的实现而展开。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却有很多偏离甚至背离该目标的思想和行为,致使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学校方面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当,教师在个人业务能力方面的欠缺等,都是背离和偏离音乐教育目标的具体表现。而以人为本理念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目标,要求一切教学思想和活动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实现了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以人为本。
  首先,学校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做好规划。宏观方面,每一个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师资人员的安排、教学资源的调配等,都应该做到清晰和有条理,从大方向保证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微观上,则要对这些规划的具体实施予以全面的监督和把握,从细节上保证每一个规划都能落到实处。
  其次,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扎实的业务能力,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知识和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的每一种思想和行为都要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原则。教师既要通过个人的主动学习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也要避免不利于目标实现的行为发生。如果从学校到教师都能够对教学目标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实现这一目标,也就从根本上了做到了以人为本。
  (二)教学过程方面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环节。受到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师一直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个人的教学经验,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这虽然能够保证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性因素,这无疑是与以人为本理念相悖的。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具体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很多学生并不是不喜欢音乐,而是对死板的音乐教学没有兴趣。以钢琴教学为例,其普遍的模式就是以周为单位,按照上课——回课——布置新作业的模式进行,学生要在课下进行枯燥的技术练习,自然不会对钢琴演奏感兴趣。①倘若教师能够从音乐本体入手,和学生一起做一些音乐分析,就有可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而这种状态下的课下练习也一定是高效的。
  其次是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音乐基础等都是不同的,如果将所有学生全部按照一个模式来培养,势必会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如声乐教学中,有的学生天生声带很薄,在唱高音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其朝着花腔女高音或辉煌男高音的方向发展。有的学生在演唱中的情感表现十分丰富,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多演唱一些通俗歌曲。这种有针对性的引导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注,继而使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因此,教师观念的革新与具体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这正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三)实践教学方面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表演性特征,所以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和感知需要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自身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但是反观教学实际,实践教学一直都是高校音乐教学的一个短板。学校和教师仍然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音乐所具有的实践性这一本质特征。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具有普遍性,而体验却具有唯一性。以人为本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是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各种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最真切的音乐感悟和体验,并使其音乐实践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实践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完善各种实践设施,如音乐厅、音响器械等;另一方面,则要多为学生制造一些实践机会。如邀请一些音乐团体、音乐名家来校进行演出或讲座,拿出专项资金组建学校的乐团等。这样多方并举充分满足学生的音乐实践需要。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表演性是音乐的基本属性之一,但是很多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十分欠缺,一到了公开的演奏和演唱的时候,就会产生严重的紧张情绪,没有好的音乐表演体验。所以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使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在校内,要多举行一些内部的音乐会,要求所有学生都要上台表演,由教师和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并对学生的舞台表演进行点评。在校外,则要充分利用教师的个人关系,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实践岗位,这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走出来,更加真切地感受音乐,使其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其实践能力。这正是以人为本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具体体现。
  (四)师资建设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唯有教师素质和能力有所提高,才能真正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在师资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首先是专业能力的提高。整个音乐教学过程涉及音乐基础知识、演奏或演唱技法、音乐美学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举例来说,有的学生对跨界演唱十分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尝试,但是教师却对什么是跨界毫不知晓,何谈以人为本?教师唯有不断丰富和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满足学生具体的学习需要。
  其次是文化修养。音乐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整个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教师有着足够丰厚的文化修养,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感悟音乐,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比如,对于印象派音乐的欣赏,如果只就作品而谈作品,无疑是十分局限的。但是教师如果知道印象派音乐和印象派绘画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绘画的角度入手,对作品进行更加全面的感知,这样教学效果自然是更好的。最后是教学理念和方法。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音乐教师也应该对其予以充分的关注,将一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及时运用到教学中。教师通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这正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师资建设环节的具体体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高校音乐教育概述
第一节 音乐与音乐教育
第二节 高校音乐教育的定位与任务
第三节 高校音乐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第四节 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解析
第五节 基于需求导向的高校音乐教育发展

第二章 高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阐释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第二节 素质教育理论
第三节 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 以人为本理论

第三章 高校音乐教学方法及其创新
第一节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第二节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第三节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第四节 高校音乐教学方法创新

第四章 信息时代下的高校音乐教育
第一节 信息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特征与变化
第二节 信息时代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节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节 慕课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第五节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第五章 高校音乐教育与美育融合研究
第一节 高校音乐教育与美育
第二节 高校音乐教育的美育意义与功能
第三节 高校音乐教育与儒家美育思想
第四节 高校音乐教育与蔡元培美育思想
第五节 高校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的策略
第六节 音乐美育与音乐教育管理、家庭音乐教育的关系

第六章 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第一节 高校音乐审美教育问题探讨
第二节 学生音乐美感的培养问题探讨
第三节 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