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为行业创新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纷纷投身创业舞台。此外,香港生物医药板和科创板的开启,扫清了一二级市场的天然障碍,彻底激活了医药行业创新与投资势能。有幸身处新浪潮中,有机会见证并记录这段历史,为创新者呐喊,为创新者赋能,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一起来发掘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带领者,每年记录十余位创新者,坚持做十年。”他说。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们便以“君子之盟”的口头方式达成了合作约定。确实也不需要什么文字契约,“宁静访谈录”通过记录见证了医药魔方的成长,医药魔方更能体会到这样一件事对于创新者的意义。
就这样,从2020年的第1天起,我们计划做十年的“遇见创新者”系列访谈录正式启航。医药魔方基于行业数据的优势,从上万家医药企业中精选出几十位优秀的候选受访者,再加上他们对制药产业的理解,给了我足够充分的理由去采访这些不同细分领域的创新者。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而有太多改变。自从做访谈录以来,我一直坚持面对面采访,并曾经固执地认为如果不能面对面交流,很难写出有感觉的访谈录。但是新冠疫情更固执,它改变了人们太多习以为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2020年春节过后,创新者访谈不得不以在线的方式继续。第1位在线采访的是当时正在德国家中休假的新格元创始人方南博士,一周后,访谈录确认稿在她辗转德国、美国、日本、北京、南京的途中完成。虽然那时疫情已经开始在德国蔓延,虽然我们从未谋面,我仍然能从她带着笑意的声音中感受到她的乐观。我甚至觉得,在线访谈因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变得更方便、更高效,受访者也因为在线而不再被其他琐事打扰,变得更专注。
在线访谈一直沿用至今。相信,从此以后,它会成为重要的访谈形式之一,就像安济盛创始人柯华珠博士在采访时所言:“新冠疫情给全世界都带来那么大的负面影响,但反过来看,人们是否因此有一些正面的改变?比如大家对健康是否比以前更重视?不管是投资界还是普通百姓,现在几乎天天都在谈论疫苗,是不是比以前更关注医药产业?整个社会都在接受线上交流的方式,工作效率是否反而更高?无论公司还是个人,都要有一点思想准备,如何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的条件,这就是一种思考。”
展开
创新,是几代医药人数十年的默默追求;今朝,被新一代医药人演绎得无比精彩!是非经过不知难。创新者所承受的煎熬和磨砺,因信仰,因热爱,都化为我们的赞美和喝彩!致热爱!致创新者!
——亦弘商学院名誉院长 张象麟
很多关于创新的决定,都源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坚持。医药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医药创新者,秉承着为患者的初心,带着国际视野回到中国,成为本土的创业者。他们在为人类药物研发积累前瞻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凝聚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新生代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本土药企走向国际化,真正诞生出医药界的华为。跨国药企要坚持本土化,像初创企业一样拥抱本土创新,同时发挥桥梁作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携手本土创新,中国终将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阵地。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 王磊
制药济民,是我们这个行业*核心的基因。选择这条路的人,敢于直面生死、挑战未知,是真的勇士。从书中记录的的精彩故事中,我看到一个共同的情节,那就是个人期许与患者的需求完全吻合,这是制药行业迷人的地方,也是制药人的信念所在。期待更多勇士加入到创新药的研发救治患者之中去,振兴医药健康产业,促进新药创新。
——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俞德超
两年前被人写在一本书名为《独角兽捕者》的书里,一直在思考独角兽是天生的还是培养出来的问题。毫无疑问,这13位优秀的创业者中会有好几位成为独角兽。不是因为他们有聪明的天赋,不是因为他们有雄厚的资金,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市场的召唤;而是因为他们敢于出发,不怕路途遥远;因为他们是勇者无惧,敢攀高峰。创业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只有敢于出发的人才会到达。
——科学家、连续创业者、投资人、科普作家 余国良
医药创新的*目标是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对于每个创新者来说,找到解决方案并把它变成一个临床应用的过程是艰难曲折、漫长而又投入巨大的,所以勇气、智慧、经验和坚韧不拔是这群人的共同特点,也是令我感动、敬佩的人格魅力。他们的故事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值得书写和传播。
——泰格医药创始人、总经理 曹晓春
《遇见创新者》访谈的十三位科学家/创业家是开拓引领生命科技创新创业时代的代表。宁静笔下的他们有才、有德、有趣,更有远大的理想和坚韧的意志。支持他们走在荆棘丛生的创业路上,书写他们的故事就是记录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可贵历史。
——晨兴创投执行总经理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