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遇见创新者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3978212
  • 作      者:
    编者:宁静
  • 出 版 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本名宋静,笔名宁静;药学专业背景,曾在国有药企、外资医药咨询机构、跨国企业生命科学部等医药行业机构工作多年。热爱写作,2013年出于兴趣创办独立媒体《宁静访谈录》,专注于医/药人访谈,讲述医药人自己的故事。

展开
内容介绍
  “近几年我们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为行业创新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纷纷投身创业舞台。此外,香港生物医药板和科创板的开启,扫清了一二级市场的天然障碍,彻底激活了医药行业创新与投资势能。有幸身处新浪潮中,有机会见证并记录这段历史,为创新者呐喊,为创新者赋能,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一起来发掘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带领者,每年记录十余位创新者,坚持做十年。”他说。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们便以“君子之盟”的口头方式达成了合作约定。确实也不需要什么文字契约,“宁静访谈录”通过记录见证了医药魔方的成长,医药魔方更能体会到这样一件事对于创新者的意义。
  就这样,从2020年的第1天起,我们计划做十年的“遇见创新者”系列访谈录正式启航。医药魔方基于行业数据的优势,从上万家医药企业中精选出几十位优秀的候选受访者,再加上他们对制药产业的理解,给了我足够充分的理由去采访这些不同细分领域的创新者。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而有太多改变。自从做访谈录以来,我一直坚持面对面采访,并曾经固执地认为如果不能面对面交流,很难写出有感觉的访谈录。但是新冠疫情更固执,它改变了人们太多习以为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2020年春节过后,创新者访谈不得不以在线的方式继续。第1位在线采访的是当时正在德国家中休假的新格元创始人方南博士,一周后,访谈录确认稿在她辗转德国、美国、日本、北京、南京的途中完成。虽然那时疫情已经开始在德国蔓延,虽然我们从未谋面,我仍然能从她带着笑意的声音中感受到她的乐观。我甚至觉得,在线访谈因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变得更方便、更高效,受访者也因为在线而不再被其他琐事打扰,变得更专注。
  在线访谈一直沿用至今。相信,从此以后,它会成为重要的访谈形式之一,就像安济盛创始人柯华珠博士在采访时所言:“新冠疫情给全世界都带来那么大的负面影响,但反过来看,人们是否因此有一些正面的改变?比如大家对健康是否比以前更重视?不管是投资界还是普通百姓,现在几乎天天都在谈论疫苗,是不是比以前更关注医药产业?整个社会都在接受线上交流的方式,工作效率是否反而更高?无论公司还是个人,都要有一点思想准备,如何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的条件,这就是一种思考。”
展开
精彩书评

创新,是几代医药人数十年的默默追求;今朝,被新一代医药人演绎得无比精彩!是非经过不知难。创新者所承受的煎熬和磨砺,因信仰,因热爱,都化为我们的赞美和喝彩!致热爱!致创新者!

——亦弘商学院名誉院长 张象麟

 

很多关于创新的决定,都源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初心的坚持。医药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医药创新者,秉承着为患者的初心,带着国际视野回到中国,成为本土的创业者。他们在为人类药物研发积累前瞻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凝聚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新生代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本土药企走向国际化,真正诞生出医药界的华为。跨国药企要坚持本土化,像初创企业一样拥抱本土创新,同时发挥桥梁作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携手本土创新,中国终将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阵地。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 王磊

 

制药济民,是我们这个行业*核心的基因。选择这条路的人,敢于直面生死、挑战未知,是真的勇士。从书中记录的的精彩故事中,我看到一个共同的情节,那就是个人期许与患者的需求完全吻合,这是制药行业迷人的地方,也是制药人的信念所在。期待更多勇士加入到创新药的研发救治患者之中去,振兴医药健康产业,促进新药创新。

——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俞德超

 

两年前被人写在一本书名为《独角兽捕者》的书里,一直在思考独角兽是天生的还是培养出来的问题。毫无疑问,这13位优秀的创业者中会有好几位成为独角兽。不是因为他们有聪明的天赋,不是因为他们有雄厚的资金,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市场的召唤;而是因为他们敢于出发,不怕路途遥远;因为他们是勇者无惧,敢攀高峰。创业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只有敢于出发的人才会到达。

——科学家、连续创业者、投资人、科普作家 余国良

 

医药创新的*目标是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对于每个创新者来说,找到解决方案并把它变成一个临床应用的过程是艰难曲折、漫长而又投入巨大的,所以勇气、智慧、经验和坚韧不拔是这群人的共同特点,也是令我感动、敬佩的人格魅力。他们的故事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值得书写和传播。

——泰格医药创始人、总经理 曹晓春

 

《遇见创新者》访谈的十三位科学家/创业家是开拓引领生命科技创新创业时代的代表。宁静笔下的他们有才、有德、有趣,更有远大的理想和坚韧的意志。支持他们走在荆棘丛生的创业路上,书写他们的故事就是记录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可贵历史。

——晨兴创投执行总经理 黄璐


展开
精彩书摘
  《遇见创新者:十三位海归医药创始人访谈录》:
  “德国暴发新冠肺炎最严重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的小镇。目前唯一的重病号还有几十个确诊患者都来自这个小镇,但我感觉大家还没有特别紧张。”
  没想到,对方南的在线访谈是这样开始的。
  访谈是在三月初,当天我特别查了德国的确诊人数-116例。不论身在哪里,面对新冠病毒已经不可能只做旁观者,疫情已经成为每个人绕不开的思虑和话题。
  方南的家人都在德国,她是春节前去德国与家人团聚的。二月末她刚刚结束在美国的一个会议,原计划三月初再赴西雅图参加另一个专业会议后回国。
  “德国当地政府对于正在蔓延的疫情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我问。
  “这里的政府建议大家不要戴口罩,理由是戴口罩一段时间后呼出来的湿气会降低口罩的防护作用。每次流感季节,大家也会得到类似的建议,比如咳嗽时注意用手肘遮掩、勤洗手等,但是他们觉得戴口罩不是特别重要。一月底我买了一些口罩寄到国内,现在这里已经很难买到了。疫情初期,留学生们买了不少口罩支援国内。”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当地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吗?”
  “新冠肺炎还是不同于一般流感,据说附近一家咨询公司中一位员工被确诊,其他几千号员工都回家工作了。大家觉得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虽然重病号可能并不多。跟以前不同的还有,如果怀疑自己被传染,可以直接去专门检查点检查,确诊了就要上报。但如果自己觉得只是感冒,也没有强制性检查的要求。
  “上班或去超市基本都正常,但政府建议居民囤一点粮食,毕竟有被隔离的可能性。我家及我认识的朋友家,多多少少都囤了一些干粮,万一被要求隔离在家,至少还有吃的。在国内可以网购,这边可没那么方便。如果被隔离,只能请求邻居帮忙买点吃的放到家门口。很多邻里之间关系并没那么紧密,所以多少需要买点干粮先囤着。”
  “万一被传染了,会如何对待?”
  “德国最早的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出自巴伐利亚州的一个汽车部件供应商。后来那家公司关门了,大家都被隔离。确诊的人就被关到传染病医院,虽然是轻症,但报纸上说当时有点过分,因为有些员工并没有查出新冠病毒,他们的孩子却不许上学。现在一般公司的做法是,如果员工感觉患了感冒,就不要来上班了,以免所有人都被隔离。
  “我看到美国刚报出的信息,早期病亡的两起病例都在西雅图,我即将去西雅图开会,如果会议取消就直接回国。我在南京住人才公寓,已接到国内通知报备了航班号,估计回国之后会被要求自觉隔离。毕竟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考验的是每个人的免疫力。”“我希望单细胞技术能真正发挥价值,尤其是在病毒蔓延的此刻”
  早在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之前,新格元已经应用单细胞测序及分析技术,开展了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关的研究,比如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单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研究感染患者的免疫反应。
  与新冠病毒直接相关的研究始于武汉疫情暴发之后。新格元与大多数公司一样,在疫情初期不能复工,只能通过自己的单细胞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做生物信息分析和挖掘的工作。
  “从单细胞角度来看,目前比较确定的是新冠病毒通过受体ACE2进入人体细胞,ACE2也是SARS病毒的受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单细胞测序的方式来确定人体的哪些细胞类型表面会有该受体,这些细胞来源的组织就有可能会被新冠病毒攻击。从这个角度出发,从不同系统的单细胞测序结果中,理论上可以发现哪些细胞类型有新冠病毒受体的表达。”
  新格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早前合作项目的结果发现,在胆管上皮细胞表面有该病毒受体,这与部分患者肝功能异常可能有关,因此可以推测,患者的肝胆系统有可能受到病毒的侵害。
  新格元与湘雅医院的合作着重研究泌尿系统,最终发现在肾小管近端细胞及膀胱上皮细胞也有ACE2的表达,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分析或找出潜在的病毒攻击人体的靶点和路径。
  “这就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意义所在!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出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并找到一些可能防止病毒传播和减轻病毒损害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员工在放假期间一直加班加点,和合作者一起分析数据并期待以最快的速度发表出来。”
  ……
展开
目录
嘉因生物创始人吴振华:距离理想最近的路有多远
新格元创始人方南:格物致知,识微通元
盟科医药创始人袁征宇:在抗菌药前线,打一场持久战
三迭纪创始人成森平:只有出发,才会到达
礼进生物创始人王结义:尚未成功的地方,才是应该去往的方向
兴盟生物创始人曹一孚:内外一诚,终能长久
博雅辑因CEO魏东:不做追随者
百奥赛图创始人沈月雷:不停地奔跑,何处是边界
星亢原创始人陈航:星星之火,亢起燎原
艾棣维欣创始科学家王宾:未雨绸缪三十载,DNA疫苗有备而来
安济盛创始人柯华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愈磐生物创始人钱锋/寇翔:刹那抉择,不过是有意无意的经年积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