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63755
  • 作      者:
    作者:(美)海伦·凯勒|责编:马博|译者:刘春芳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不要这样的命运!

——对光明的渴望,终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海伦·凯勒用她的人生故事,颠覆你对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完整收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三论乐观》。

额外附有六张珍贵的照片以及多封莎莉文老师的信件。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历史上第一位取得学士学位的盲聋人。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美国公民*高荣誉之一的“总统自由勋章”。 

 

译者简介

刘春芳(1970—  ),女,教授,博士,现就职于上海海洋大学,研究兴趣为英美文学和文学翻译。共出版专著译著15部,主要译著包括《格列佛游记》《丧钟为谁而鸣》《奥威尔散文》《存在的瞬间》《大瑟尔》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吐温曾说:“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从小失明、失聪的她只有接近于动物的本能,甚至没有抽象思维,然而靠着家人和老师不断的帮助,海伦竟然学会了阅读,甚至学会了说话。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却能毕业于哈佛大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本书收录海伦·凯勒的经典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和《三论乐观》,且附有莎莉文老师的信。
展开
精彩书摘

或许,*好的阐释方法是让我来想象一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只有三天,我*想看到什么。在我想象的时候,希望你也能静心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你的视力也只剩下了三天,你想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呢?如果接下来的第三个夜晚,黑暗降临之后,你的太阳便从此永远不再升起,那么中间这三个宝贵的日夜,你将如何度过呢?你*想注视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我呢,当然*想看到在多年的黑暗中对我来说变得愈加珍贵的东西。你也一样吧,也希望把目光停留在对你而言非常珍贵的东西上面。这样,当你进入向你逼近的漫漫长夜的时候,那些珍贵的记忆便会随你左右。

如果真的有奇迹发生,让我拥有了三天光明,之后便再次回归黑暗,那我将把这三天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天,我想看到身边那些善良的人们,正是他们温柔的陪伴才使我有了活下去的意义。首先,我要久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莎莉文老师的脸庞,她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来到我身边,为我打开了外部的世界。我不仅要看清她脸庞的轮廓,让她的模样在我的记忆中永久珍藏,我更要仔细端详她的脸庞,在那里看到同情、温柔和耐心的活生生的证据。她正是以这种同情、温柔和耐心完成了教育我的艰难使命。我还要看到藏在她眼睛里的性格力量,这种力量使她坚定地站在困难面前毫不动摇。我还要看到她时常对我流露出的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之心。

我并不知道通过“灵魂的窗口”——眼睛——去看透一个朋友的内心是怎样一种体验。对我来说,“看”就是通过指尖的触摸勾勒脸庞的轮廓。我能通过指尖察觉微笑、悲伤以及其他许多显而易见的情感。我通过面部的感触了解我的朋友。不过,通过触摸我并不能描绘他们的品格。当然,其他方式能让我对品格有所了解:通过他们对我表达的思想,通过他们在我面前的行为举止。不过我确信,更深刻的了解对我来说是不可能了,如果我能看到他们,通过观察他们对不同思想、不同情境的反应,通过注意他们的眼神与面容所流露的*直接的、一闪即逝的反应,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我对亲近的朋友都很熟悉,因为经年累月的相处,他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向我展示了自己。可是,对于相处不多的朋友,我的印象却只能是断片式的获取:或者从一次握手中;或者在他们说话时我把指尖放在他们的双唇上进行的感触中;或者是他们在我掌心轻轻拍打出的只言片语中。

而你却能看到。你能通过观察细微的表情变化,肌肉的微小颤动和双手的轻微摆动,迅速而深刻地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这多么容易,又多么令人满足啊。可是,你是否想过运用视力去看透朋友或者熟人的内在本质呢?你们作为拥有视力的人,大多是不是仅从脸部的外部特征随意地了解一下别人,便丢在一边不再去想了呢?

举个例子吧。你能精确地描绘出五个朋友的面容吗?有些人可以,不过大多数人做不到。作为一个试验,我曾经问过与妻子相伴多年的丈夫们,他们妻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他们总是一副尴尬迷糊的样子,不得不承认他们根本就说不清楚。这里还可以顺便补充一句,妻子们总是成年累月地抱怨丈夫们根本不注意她们的新裙子、新帽子,对家中陈设的变化也毫不在意。

那些眼睛看得到的人,很快就对身边的一切惯常事物视为理所当然,实际上他们的眼睛只会在令人惊异的、引人入胜的事物上停留。而且,就算是*引人注意的景象,他们的眼睛也是懒散的。法庭记录每天都向我们展示那些所谓的“目击证人”所看到的是多么不准确。一个特定的事件需要许多证人从不同的方面“目击”。有些人会比其他人看到的多一些,不过能看到视线之内所有事物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有多少事情要看啊!

第一天我肯定会很忙碌。我要把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到身边来,我会长久地注视他们的脸庞,我要把能展现他们内在美的外在证据都深深镌刻在脑海中。我要将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婴儿的脸上,这样我便能够捕捉热切的、纯洁的美的模样,这种美是个体在尚未体验人生路上的诸多冲突之前才会拥有的。

我还要好好看看我的两只狗那一双双无比忠诚、无比信任的眼睛——沉稳又机灵的苏格兰小黑和健壮又懂事的大丹犬赫尔加。它们热情、温柔而又顽皮的陪伴带给了我巨大的慰藉。

在这繁忙的第一天,我还要看看我家里那些简单的陈设细节。我想看看脚下地毯的温暖色彩;想看看墙上挂画的美丽色调;还有那些把房子变成家的亲切的小摆件、小东西。我的目光要充满虔敬地停留在我曾读过的那些盲文书上,而且还会以更热切的目光停留在能看见的人所读的那些印刷书籍上。在我生命的漫漫长夜中,那些我读过的书,还有别人读给我的书,都凝铸成一座闪闪发光的巨大灯塔,向我展示出人类生命与人类精神的*深航道。

在获得光明的第一天的下午,我会花好长时间到树林里散步,听任我的目光陶醉在大自然的如画美景之中。我会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把全部身心沉浸在巨大而壮美的画卷中——这幅画卷对于能看见的人来说一直是展开的。在林中徜徉得心满意足之后,我会沿着农场旁边的小路回家,因为在那条路上,我也许能够看到温顺的马儿在田里耕种(或许我只会看到一台拖拉机!)以及亲近土地的人们脸上的安详与满足。我还会祈祷能够看到光辉灿烂的落日。

当夜幕降临,我会看到人造的灯将黑夜点亮,体验因此而获得的双倍的快乐。人类的天赋创造了这些光芒,在大自然步入黑暗时,这些光芒使人类的视力得以延展。

在得到光明的第一个夜晚,我肯定无法入睡,白天的记忆那么多,将脑海挤得满满的。


展开
目录

前言

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人生故事

三论乐观

  第一部分 内在乐观

第二部分 外在乐观

第三部分 践行乐观

附录 莎莉文老师的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