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河之夜界 珍妮特·温特森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作者 全新超自然短篇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88451
  • 作      者:
    [英]珍妮特·温特森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肉眼所见之外,还有更多的存在。”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全新超自然短篇小说集

献给爱、死亡、相遇与结束


² 在平凡生活中,会有怎样的奇异相遇与惊魂时刻?《河之夜界》融合了“温特森式”的大胆想象与对生活、对人性的精准洞察,深度探索生命、死亡与二者之间的地带;

² 古老传统遇上现代科技,西方民间故事碰撞东方民俗,化学反应如何?温特森在不同时空、不同文化乃至虚拟世界中畅快漫游,写下专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超自然故事;

² 《河之夜界》是十三个普通人的十三段人生旅途,温特森说,人类的生命互相缠绕,我们与其他人和事物共同构建起种种模式,生离死别意味着失去和断裂,意味着破坏模式,而故事正从这里开始。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

珍妮特·温特森

英国当代作家

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曾被收养,十六岁时出走。首部作品《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便获得惠特布莱德奖,此后创作了二十余部作品,代表作有《守望灯塔》《给樱桃以性别》《我要快乐,不必正常》等。她的小说以及据此改编的剧作在国际上曾获各类奖项,包括布鲁姆伯利奖、E.M.福斯特奖等,曾被列入布克奖长名单。  

 

译者

于是

作家,文学翻译

著有《有且仅有》《查无此人》等小说和散文。译作包括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布克奖得主阿特伍德、国际布克奖得主莱纳菲尔德、惠特布莱德奖得主温特森、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斯蒂芬·金等英美作家的著作三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去世的丈夫成为智能助手之后,她发现自己的生活遭到操纵;

废弃古宅中的裘皮大衣让两人心生嫌隙,向她挥起斧子的,是他还是幽灵?

深夜,收音机中突然传来的航运播报,是他最后的告别……

 

在《河之夜界》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温特森讲述了十三个日常生活中的超自然故事。这些神秘的存在或许并不来自同一时空,或许曾一度与我们十分亲近,但却渗透进了当代生活的每时每刻,他们无处不在。除了经典的古堡、浓雾、深林,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公寓房间、通勤经过的小公园、公司举办的酒会,乃至智能手机与虚拟现实之中,奇异的经历与邂逅随时可能出现。在温特森的笔下,我们直面自己的恐惧、悲伤与忧虑,探索生活中的种种可能与想象,但或惊险或温情的奇遇最终都归于宁静,如同生命本身,汇入河川,流向大海。

展开
精彩书摘

宅中老宅

 

降神会始于午夜。

在自称K夫人的女人家里举办。

我是透自然(Dia-Normal)会社的成员。尽管我们研究的是超自然现象,但更喜欢用“透”这个前缀。在我们看来,看不见的世界与看得见的世界并不是平行存在的——既不是并列推进,也不是紧贴其边。既不在其上,也不在其下。另一些世界、另一些实体穿透了我们的世界——倾泻在我们的世界之内,灼烧、扭曲我们的世界,以其存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不妨想一想“直径”这个词(也是Dia开头的):横穿一个圆圈的直线的长度。

我们可以用“圆”来概括普通的人类活动。非人类的活动就可以用穿过圆圈的诸多切“线”来加以测量。

通常,那些线都很淡薄。是的。一个鬼魂的轮廓,飘忽又模糊。弥留在房间里的往昔气息。断断续续的线索。暗示了某种存在。

这些我们都懂。你呢?

但那些力透纸背的、充满暴力的线索是怎么回事?那些灼穿寻常日子的平淡表层的印痕?究竟是什么让它们喷薄而出?

这正是透自然会社的成员们想去了解的。会社成员都不用真名实姓。我们的研究是私密进行的。我们没有官网,也没有油管(YouTube)账号。每年万圣节,我们会聚一次。我们都会戴上眼罩,穿正式的晚礼服。这样可以避免亲密接触。

我们的成员遍布世界各地。就像共济会那样,我们把成员分进不同的分社。我们最古老的分社在伦敦,成立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奥斯卡·王尔德就曾是该分社的成员。

我相信,我们在纽约的分社是由阿斯特家族的某位显贵创办的,纯粹为了好玩。纽约热衷于呈现出年轻、摩登的城市面貌,但我们立足的这片土地并不年轻。历史是层层叠叠积淀而成的。最上面的这层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通常意义上的活人所在之处。但问题是,这层之下是什么?

这个夜晚,我正走向华盛顿广场公园,舒适,繁忙,很有都市感,城市日常活动来往不息,树木和长椅构成精巧的绿肺区域。稍坐片刻。我的脚下是什么?安葬过两万个乃至更多亡灵,但已踪迹全无的老坟场?也可能是葬而不安的?在这下面,在被打扰、被遗忘的坟墓里,有很多如你我一样的人。你看得到他们吗?帽子,阳伞,大衣,工作服,一个拉手风琴的男人。如同想象出来的,我知道。

我的目的地就在附近。西十街,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我只需穿过华盛顿广场的拱门,沿第五大道走,然后左转就到了。

西十街。鹅卵石路面。铁栏杆。宽阔的台阶直通前门。细雨让古色古香的街灯发出的昏黄光芒更显迷蒙。我的步伐不匆不忙,哪怕已经迟到了。就这类事而言,匆忙毫无用处。亡灵是不会匆忙的——但他们会等待。

这座老宅是典型的希腊复兴时期风格。

这片住宅始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属于华盛顿广场周边士绅化项目的一部分。马克·吐温曾住在十四号——我听说那栋房子被称为“死屋”,因为发生过很多次灵异事件。

但今晚要去的不是十四号。

两根有沟槽的石柱撑起覆满铅条的山形墙。门楣下的门廊影影绰绰,十分幽深,仿佛家族地下墓穴的入口。覆铅的楣板是灰色的,暗泛光泽,在渐强的雨水中反照出街灯。这门楣润泽如老鼠皮毛,色泽也酷似。我能听到一点动静,有什么东西在杂草丛生的前花园里疾速掠过。

一株老紫藤横攀门楣,绕上落水管。盘根错节的枝干遮住了底楼窗户的一角。两边的房舍都保养得很好,被金钱擦拭得溜光水滑,但这栋房子不是。

俨如郝薇香小姐的老屋,被牢牢钉死在它的过往岁月里。这儿的时间流速似乎与别处的时间不同。钟表和日历规定了我们的分秒钟点,但无法为我们感受时间的体验定下标准。时间本身可以超慢流动,也可以超快流动。那种有规律的嘀嗒声是我们必须去信的一种幻觉。众多机械神之一。即便如此,我们仍未驯服时间。只不过驯化了一下。我意识到,此时已过午夜了。

我准备叩门了,铁门环是一只张开大嘴的猫头形象。门上的半月形气窗有铅艺装饰,制造出蛛网效果,令窗内况景半隐半现。蜘蛛隐而不见。

我对K夫人一无所知。

我还没叩响铁环,门就仿佛自动打开了,令我窥见一条宽敞的门廊,铺着黑白相间的地砖。我一迈入,门就在我身后关上了。迎候我的是个身穿棕色翻领外套、个子矮小的男人。他面无表情。“您是最晚到的一位。”

他接过我的大衣,隐没在门厅尽头的走廊里。

我登上红木楼梯,向一楼的客厅走去。现在我明白从街上看这栋楼为什么那么黑洞洞的了。窗户都被百叶窗遮得严严实实。屋子里的照明只靠壁炉里的火光和几支大蜡烛。

屋子中央的桌边坐着几个人,和我一样,都是透自然会社的成员。从他们的体形、轮廓、下巴中间的凹痕和微笑的样子,我能认出几个熟面孔。也可能认错了。

我们的主人站了起来。

和我们一样,K夫人也戴着半截面罩。她说起话来悠扬动听,带着某种口音。东欧口音。她的体形庞大,但身姿轻盈。步履相当优雅。天鹅绒衣裙非常贴身。她大概有五十多岁了。

“欢迎各位,”她说,“来到宅中老宅。今晚的降神会非同一般。并没有哪位灵媒在此召唤亡灵。”

听她这样讲下去,我渐渐明白了她是在邀请我们调查一种新型灵异现象。脱离实体的全新体验。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元宇宙。

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副耳机和一只手套。这些设备可以让我们以虚拟分身在这栋宅邸里活动。房子看起来会和现在一样,我们也一样。只不过,我们将回到过去。回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K夫人解释说,用不了多久,这座老宅就将用作互动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展开
目录

序言  /  001

 

装置

 

幻影App   /  003

宅中老宅   /  026

机器中的鬼   /  046

 

JW1 :诡异相见   /  068

 

地点

 

备用房间   /  079

裘皮大衣   /  097

靴子  /  115

门   /  139

 

JW2 :无解   /  158

 

人物

 

不是鬼故事的鬼故事   /  165

未知国度   /  182

坎特维尔和库克   /  197

 

JW3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幽灵   /  223

 

显灵

 

稀薄空气   /  231

群狮喷泉   /  251

河之夜界   /  267

 

JW4 :幽灵的未来   /  280

 

鸣谢   /  28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