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意识形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408586
  • 作      者:
    张梅主编
  • 出 版 社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梅,哈尔滨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研究与教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给了人们快捷的信息和有效沟通,并以其特有的属性迅速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由此衍生。网络文化在开启人类社会生活新时代、新空间的同时,也开辟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时代。表现为:第1,互联网作为全球性的信息传输系统,与人类的脑力劳动、精神交往以及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密切相关,成为人类信息传播、思想交汇、情感碰撞、情绪宣泄的平台。第二,网络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生活带来广泛、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一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利用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其中有一部分是带有阶级性、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领域。可见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深远而重大。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给意识形态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分析了网络文化负效应给意识形态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与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意识形态》:
  通过考察以上诸多思想家对于意识形态的种种观点和态度,我们认为,如若很好地把握这一概念,首先便应当避免对意识形态进行泛阶级化的理解,即认为它只是维护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这样的一种理解,是源于对现代国家的阶级简化观理解。这种观点主张:国家可以首要地和最终地被视为一种支持阶级权力的体制机制,它的首要作用或功能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事实是,尽管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某些功能在于通过宣传灌输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方式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可我们很难认为这个国家和社会对于其他不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团体的利益进行漠视。国家和社会的所有活动和功能,显然不能只根据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来进行理解。
  国家的阶级简化观,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的阶级简化观。这种观点主张:意识形态概念主要关涉的是组成社会秩序的阶级或阶级关系,意识形态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哲学范畴。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既是人们确定世界的意义及对现实世界态度的思想观念体系,又是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根本利益和政治愿望的理论反映”。再有,“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是具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是特定阶级和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我们认为,尽管在分析意识形态概念时,强调阶级和阶级派系之间的统治和隶属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思考维度,但是,“把阶级关系视为唯一的或者在一切情况下首要的社会背景结构特点并以此进行意识形态分析,那是相当误导的……认识到存在着基于阶级关系以外考虑(例如基于性别、年龄或民族的考虑)的系统不对称的权力关系,看来是很重要的……扩大意识形态分析的架构而把这些考虑包罗在内,看来是很重要的……只要首先强调阶级关系并把意识形态领域视为最终由统治阶级或阶级派系意识形态所建构的话,就往往会高估阶级在意识形态分析中的重要性并低估其他统治类型以及支撑它们的象征形式”。如此看来,单一以阶级性来理解意识形态,必然不能全面而合理地把握好意识形态的丰富的本真的含义。
  近些年来,我国理论界有关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兴趣也大为增长,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建构,这种理论兴趣的增长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著作正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著作基本上继承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对于意识形态的中性理解,因此提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但这种中性的理解还主要是停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所规定的基本含义,即它是系统、自觉、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态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学者们对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党派性有强调过重的偏颇之处。他们大多因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而将意识形态看作是为统治阶级所拥有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观念体系。诚然,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它的阶级性特征,但除了阶级性特征之外,它还具有历史性、观念性、普遍性、整合性、辩证性等诸多特征,如果单一强调其阶级性特征并以此作为规范意识形态含义的唯一标准,这显然有悖于意识形态本身所具有的诸多丰富的基本特征。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学者对意识形态概念所持有的中性解读,我们认为还有相当大的理论空间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补充。
  依据意识形态的最为本真的含义,我们赞同和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中性含义,并认为它指的就是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拥有并制约和影响其行为方式的诸多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与信念体系的总称。它是促进社会和谐运行的一种积极的、进步的重要因素。意识形态的中性概念或描述性概念,并不表明意识形态是某种超阶级的东西,而是认为意识形态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不同的阶级包括无产阶级都拥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当我们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的时候,我们既不否认它,也不肯定它,而只是采取一种描述的态度。意识形态的这种定义,显然不同于约翰.B.汤普森以权力和统治关系来定义意识形态。汤普森认为:“意识形态的概念可以用来指称特殊情况下意义服务于建立并支持系统地不对称的权力关系的方式——这种权力关系我称之为‘统治关系’。就广义而言,意识形态就是服务于权力的意义。”
  ……
展开
目录
引论 意识形态问题研究中的网络文化视域

第一章 网络文化
第一节 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网络文化的重要功能

第二章 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否定的抑或中性的概念
第二节 意识形态:终结的抑或持久的概念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文化的大众媒介化与意识形态
第三节 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

第四章 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
第一节 内容丰富: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之一
第二节 形式多元: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之二
第三节 传播迅捷: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之三
第四节 功能强大: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积极影响之四

第五章 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道德失范: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之一
第二节 法律触犯: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之二
第三节 价值冲突: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之三
第四节 政治反动: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之四

第六章 网络文化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 网络文化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网络文化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维度
第三节 网络文化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法律维度
第四节 网络文化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道德维度
第五节 网络文化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技术维度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