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这样爱我》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同时也是关注孩子和父母内心成长的书。32个真实的故事,引出孩子各个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者的态度。
作者坚持在教育中提倡“无分别的爱”,认为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都是在满足生命的内在需要、人性的本能渴求,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尊重、理解、信任,而不应妄加评判和干预。家庭教育的真正核心不在方法,而在心。心到了,方法自然就到了,这样的爱,才不会成为“伤害”。
1.摔倒的故事——无分别的爱
那天周六刘老师值班,一位妈妈带着3岁的孩子来咨询,奶奶在旁边陪着。
刘老师带妈妈参观教室,孩子对幼儿园很好奇,东跑跑西蹦蹦,摸摸这碰碰那,奶奶在一边不停提醒“不能这”“不能那”“别这”“别那”的。
忽然,孩子摔倒了,“哇”地大哭起来,奶奶急忙把孩子抱起来,一边埋怨一边哄。忙乎了一会儿,孩子哭声不见消停,奶奶就打起了身边的地板和凳子:“宝贝别哭,都怪这地板,还有这破凳子,奶奶给你出气……”
可孩子还是“哇哇”哭着,甚至变本加厉地躺倒在地上,看样子一时半刻是停不了了,奶奶在一旁唠叨,束手无策。
刘老师走过去,蹲在孩子身边,问孩子:“宝贝,摔疼了吧?我可以把你扶起来吗?”
孩子满脸都是泪水,点了点头。
刘老师把孩子抱了起来:“宝贝,摔疼了吧,来,老师揉揉。”
刘老师轻轻地揉起了孩子的膝盖,孩子渐渐安静下来。
“好点了吗?”
孩子点点头。
刘老师把手从孩子膝盖上拿开,说:“现在,老师要揉揉地板,还要揉揉凳子,它们刚才也很疼啊。”
说完,刘老师轻柔地抚摸地板和凳子,孩子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完全忘记了哭泣。
“你愿意帮老师一起,揉揉地板和凳子吗?”
“嗯。”孩子回答道,也蹲下学着刘老师的样子抚摸地板和凳子。
“好了,我听见地板和凳子说不疼了。它们还说谢谢你。”
“来,我们俩握握手,老师替它们谢谢你。”
刘老师和孩子握了握手,代替地板和凳子谢谢孩子,看得出来,孩子很开心。
剩下的时间,孩子很安静地在幼儿园玩着。
妈妈感慨万千,走的时候对刘老师说:“原来应该这样跟孩子说话啊,真是想不到。到了这个地方,怎么感觉自己的心就变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坚持在教育中提倡“无分别的爱”。
什么是“无分别的爱”?
正如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真正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必须无分别地爱所有的一切。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地板和凳子,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打它们,也许,不仅仅是“玩”那么简单。
我们要知道,孩子也是不折不扣的弱者,他们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比地板和凳子强不了多少。
我们更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场合,我们也是弱者,比孩子强不了多少,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
假如,当我们是弱者的时候,我们遭受了不公的待遇,那么,反过来,当我们面对弱者的时候,也许,生命的惯性会让我们也不公地对待他们。
如果这样下去,这样一代一代的下去,人类永恒的幸福,就永远不会到来,反过来,历史只会在轮回中重演相似的悲剧。
怎么办?
就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从对待地板和凳子的态度开始转变吧。
当生命连地板和凳子都可以怜爱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唤醒和转变的呢?
就这样,渐渐地,让我们从“有分别的爱”转变为“无分别的爱”吧。
唯有我们的转变,才可以在生命至关重要的幼年时期,帮助我们的孩子,在心灵深处种下“无分别的爱”这颗高贵的种子。
这颗种子,会渐渐生根、成长、开花、结果。唯有它,才有能力抹去生命曾经的创伤,抹去所有可能带给下一代的感染和复发。
唯有此,人类永恒的幸福,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生活,才会降临到我们的生命中。
序 生命的教育与成长
1.摔倒的故事——无分别的爱
2.吃手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3.生病的故事——真实的价值
4.糖果的故事——接纳生命的天性
5.起床的故事——从自己的心出发
6.把尿的故事——关注内在的自我
7.被打的故事——倾听来自心的声音
8.怪癖的故事——爱不需要理由
9.幽默的故事——做一个好玩的教育者
10.狗屁的故事——语言和力量
11.抠手的故事——输赢的学问
12.“撒谎”的故事——没有压力的世界
13.学习的故事——爱上学习的艺术
14.早产的故事——重建生命的信念
15.“完美”的故事——规则与教育
16.伤痕的故事——人生成功的标准
17.“凶恶”的故事——无条件的信任
18.发火的故事——打开心灵的大门
19.玩具的故事——放下紧张与情绪
20.害怕的故事——给予孩子成就感
21.努力的故事——让孩子自由生长
22.哭泣的故事——做真实的自己
23.索爱的故事——理解孩子的“非行”
24.“胆小”的故事——向着太阳生长
25.iPad的故事——放开“心的限制”
26.静心的故事——掌控自己的身心
27.醉酒的故事——学会好好爱自己
28.“太好”的故事——重塑父母之爱
29.提起的故事——诚实面对自己
30.陪伴的故事——印心的智慧
31.老师的故事——灵魂的工程师
32.班级的故事——精神的家园
后记 生命的意义
去除浮华,倾听读者的声音
非常好的一本书,真正的爱来自于内心,与孩子的心在一起,与自己的心在一起,才可以让爱的能量真正地流动起来。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孩子却未必接受父母的这份爱,导致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这本书通过案例帮助父母怎样更好地爱孩子,健全孩子的人格心灵,很值得阅读。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这是一本能让父母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好书。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给孩子更多的宽容、自由和选择的权利,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难得的一本好书,内容很简单却很实用,都是常见的幼儿问题,我在幼儿园工作时也经常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很好,虽然有些方法看起来很不起眼,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