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义学的演进及其根本任务
根本上。语义学从语法理论的边缘进入语言学研究核心,并逐步奠定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始于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初,在生成语法框架内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家们,将语义学看作是一个缺乏规范框架或未明确意义纲领的欠发展领域。对这一点,乔姆斯基在1971年就有过明确的表达:“毋庸置疑,在语义学的领域中,存在着需要充分探讨的事实及原则的难题,因为不存在人们能够合理参照的具体的或明确定义的‘语义表征理论’。”①他看到了语义学的问题所在,开始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做出了富有启迪意义的成果。之后,蒙塔古提出了一个发展自然语言规范语义理论的模型。在这一理论模型中,对自然语言语句模型的理论解释,是通过与生成其结构表征的句法操作严格一致的规则来构造的。他的这一工作为尔后20余年的规范语义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杰肯道夫在生成语法范围内提出了表征词汇语义关联的研究。这一研究主要是提供了词汇意义与语形之间关联的可进一步探究的基础。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由于语义学研究的规范发展,语义学在经验领域和理论解释力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尤其是在传统的语义难题的求解中,出现了真正的进步。比如,经典的蒙塔古语法采取的是静态的、与句子关联的意义观,而新的对解释过程的动态研究提出了要通过论述将信息的增量流动模型化的见解。同样,通过把模型理论拓展到表征论述情景的内在结构,基于情态的理论也要求对各个超语言学语境的给定游戏规则给予严格说明。而且,为了生成完备的句子解释,也需要对句子意义的独立语境的组成部分进行说明。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语境的基底上来谈论语义学分析,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换言之,它已将各种分散的语义分析模型建构在语境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没有语境.便没有真正意义上动态的、规范的、结构性的语义分析理论。
语义学的历史发展表明,语义的整体性就是意义的整体性,由于它是由相关语境的整体性所决定的,语义分析方法有其特殊的整合性功能。因此,语义评价也是一种整体性的评价。理论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联功能,而是一个相关表征整体的系统功能和系统目标的集合。在这个整体性的基础上,“语义学的任务就是阐释特定的原则,并通过这些原则使语句表征世界。倘若世界与表征是一致的,那么作为表征世界的特定方式而缺乏潜在的必须被满足的严肃条件,就完全是不可能的了”①。无论在这些条件上不同的语义学家们有多少不同的看法,在语义学必须遵循特定的原则这一点上却是有共识的。其中,坚持语境分析的原则是最有前途的一个方向。“一个句子的意义就是从言说的语境到这些语境中由句子所表达的命题的函项(function)。”失去语境就失去了意义存在的基础。
语义学的历史发展告诉人们,语义学是一门横断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不仅语义分析方法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学科之中,而且语义学本身的存在建立在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基础之上。以此来看20世纪30年代中期弗雷格、卡尔纳普和塔斯基的工作,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工作为蒙塔古的模型理论语义学的发展奠定了最有效的前提。毋庸讳言,语义学在它的整体性、逻辑性及意向性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持久的争论。协调这几个方面的关联,是建立语义学的科学性的根本问题。由于这种在语境的基底上,将语形、语义和语用结合起来去处理上述问题的做法非常重要,因此,将其作为方法论来建构,是适当的。
在这种方法论建构中,规范语义学的研究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规范语义学试图从三个方面回应各种批评:首先,规范语义学认为对意向性表征理论的批评是不适当的;其次,有必要发展更适当的逻辑和模型结构;最后,应当对“心理实在”问题进行哲学、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探索。各种批评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因此规范语义学的回应也应当是方法论意义上的。于是,规范语义学最大限度地将语义学的整体性概括为三类:①经验的。这种整体性表达了关于语形建构的根本主张,所以规范语义学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能否将这一主张可持续化的问题的讨论。②方法论的。这种整体性被看作是一种对语法理论的最基本的制约,因为只有包括了清晰语形的语法才能做出构造完美的语法说明。所以,规范语义学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对这种方法论原则的成效的探索。③心理的。这种整体性的原则并不在于它自身被给定了特殊的地位,而是对更基本的方法论原则给出了心理意向上的说明,当然这种整体性原则必须存在某种语形和语义之间的系统关联。规范语义学的这种发展,被人们称为“后蒙塔古语义学”时代。可以说,基于向科学和社会学的广泛开放,在整体性、逻辑性和意向性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是“后蒙塔古语义学”的必然要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