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声泉韵(李金泉评传)/国家京剧院艺术家系列丛书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244922
  • 作      者:
    褚秋艳
  • 出 版 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李金泉原名李景泉,北京人。13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从文亮臣、徐寿祺等学老旦。1940年毕业,1942年拜李多奎为师深造,并搭杨宝森、奚啸伯、马连良、梅兰芳、金少山、荀慧生、张君秋、李少春、李盛藻等班社演出。 通过本书希望更多的同行和读者了解金泉先生的艺术和人生。
展开
作者简介
褚秋艳,自由撰稿人。1983年8月生于安徽安庆,先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专业,文学硕士。2008年获第四届中国“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三等奖。2009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硕士论文奖。
2009年至2013年,于文化艺术出版社任图书责任编辑,责编并出版文学、艺术、美学等各类图书近百种。2014年至今为自由撰稿人,撰写传记文学、剧本、学术论文、评论、纪录片脚本等数十万字,曾撰写名人传记《信马由缰》,另有多篇文章发表于《传记文学》《北京日报》等报刊杂志。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京剧院艺术家系列丛书》以“描绘国京谱系,书写名家列传,铸就国粹精神,打造文化名片”为宗旨,以对历史文献进行再创作的理念,通过图文并茂的评传形式,呈现出国家京剧院历代京剧艺术家的舞台风光、生平事迹、艺术谱系和人格魅力。
本书为《国家京剧院艺术家系列丛书》之一,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分册。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一马离了西凉界”
1920年10月16日,正是北京最美的秋天。伴随天边金色的晨曦,李景泉降生在前门东珠市口西湖营李家老宅。
这是一个大家族,家主李文浩,祖居安徽石埭县(今安徽省石台县)。19世纪末,正值国家时局内外交困,民生多艰,李文浩携家逃难至北平,共育有四子六女。为了养家糊口,李文浩学起了裁缝,待收入稍好,就自己做起了店铺买卖,先后开过估衣局子、茶馆、洋车修理铺等。因他诚信善谋,经过多年的勤苦经营,终于买下了东珠市口西湖营9号与23号的两所住宅,一家人就此在北京城里扎下了根。李云山在家中排行老三,李景泉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初为人父,对长子自然寄予了厚望,而李景泉天性纯良,从小就乖巧听话,这让李云山很是欣慰。
转眼,李景泉到了上学的年纪。这天,在上学的路上他不慎将早点摊的一口大砂锅碰倒砸碎了,见自己闯了祸,他吓得只会哭。同行的一位哥哥上前和摊主说了半天,回头安慰他说:“泉子,放心,我和他说好了,咱慢慢赔他的钱,不告诉你爸爸!”李景泉这才战战兢兢地跟人家道歉离开。此后,他都饿着肚子去上学,把父亲给的早点钱省下交给那位哥哥保管“还账”。好多天过去,李云山发现这孩子怎么精神越来越差,身体还越来越瘦,追问之下,李景泉才道出原委。
李云山觉得事有蹊跷,便去找了那位摊主。虽是小买卖人,也不忍心因为损失了一口砂锅去为难一个小孩子,所以从来没有要求过所谓的“慢慢赔”,这么多天的早点钱,早就让那位哥哥买了零食填肚子了。
经过这次“砂锅事件”,李云山有点担心,这孩子,纯良是好,但过于老实了,日后不免要多费些心思引导照拂。
额外照顾的方式之一,就是带着李景泉去看戏。
李文浩和子女们都是戏迷,李云山每次去看戏时,李景泉也,总是闹着要父亲带自己去,于是李家的戏迷队伍里又添了一个小小的身影。一来二去,年幼的李景泉成了广和楼等戏园子的常客,看完戏回到家,不仅能复述剧目的情节,并且连演员的上下场顺序都记得清清楚楚。
不光进戏园子听戏,“聚在一起唱戏”也是这一大家子的家庭娱乐活动。与一般戏迷不同,他们在家中自备了胡琴和戏班常用的打击乐器,李家老小,各有所好、各有所长。李云山不仅擅唱老生、老旦,更能操琴。李景泉的四叔李寿山则学唱老生,韵味醇厚。他的几个姑姑也爱唱青衣,嗓音圆润,婉转柔美。
每到这个时候,李景泉都很高兴。大人们唱戏,他就在一旁听着看着,还不时地凑上去打打鼓。一个六七岁的小娃娃,能把鼓槌儿都落在点儿上,并且节奏准确,这让长辈们都为之惊讶。
P2-3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风华年少结戏缘
第二章 拜师精艺伴名家
第三章 别开生面创佳作
第四章 隐身幕后细耕耘
第五章 承上启下开新篇
第六章 精诚不散艺长存
附录 李金泉先生年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