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吴传来卷)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1450591
  • 作      者:
    郭艺
  • 出 版 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浙江的文化脉络中,非遗是熠熠生辉的明珠。本书则是一部用声音与文字镌刻非遗记忆的珍贵之作。吴传来作为代表性传承人,通过他的讲述,将那些隐匿在岁月深处的非遗技艺、传承故事与文化内涵娓娓道来。书中不仅有对传统技艺的精细描绘,更有传承过程中的坚守与执着。阅读此书,就像踏入了浙江非遗的奇妙世界,感受其蓬勃生命力,是了解浙江非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扇窗口。
展开
内容介绍
“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以传承人为单元,一人一书,单独成卷。从传承人第一人称口述的角度,记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实践的丰富历程,讲述他们多彩的人生故事。丛书还对传承人所属的项目进行介绍,从文化价值、存续状况、传承保护等方面叙述项目的基本情况,从生平事迹、学艺师承、授徒传承等角度阐述传承人的生平经历。丛书的重点定位在传承人的从艺经历、实践经验、传承状态等内容,此外,与传承人相关的人员分别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补充了传承人的经历。书中还附有传承人个人年表、文献图录等,提升了丛书的学术价值。
本书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文长故事”的代表性传承人吴传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历史沿革
徐文长(徐渭,字文长)故事植根于民间口头文学,流传于越地,具有优秀民间文学的诸多特征。经过人们口耳相传不断加工创作,故事更加丰富,进而得以纵向传承和横向流布,徐文长故事是越地民间文学生存和发展的缩影。
徐文长故事是400多年来越地百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众对徐文长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真实的历史人物徐文长和故事中的徐文长亦真亦幻,历史人物与艺术创造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故事中的人物显得丰盈、睿智。故事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越地风土人情、人生百态、社会习俗,对真、善、美精神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现象的鞭笞,又栩栩如生地呈现与塑造了一个多才多艺、具有浓烈传奇色彩的“机智刻薄的人物”。
根据明清时期有关文艺笔记记载,徐文长故事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清时期,是传说的形成与口头流播时期,主要流传在当时的山阴、会稽及周边地区。第二个阶段为民国时期,是传说的发展时期,故事内容不断丰富。传播形式除口头传播外,逐渐有了文字记载的形式,通过公开发行的刊物以及故事集进行广泛地传播,传播地域也扩展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第三个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是传说的成熟期。这个时期,从传说的内容看,淘汰了大量关于徐文长放荡不羁、尖酸刻薄的故事,而主要强调他聪明机智、爱国爱乡、亲近平民等方面的故事。流播的方式也增加了通过其他文艺样式的改编创作进行传播以及通过多种新媒体传播。
20世纪20年代上海就盛行《徐文长故事》一书。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在他编写的1928年4月出版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一册的《自序》中便说:“即如尖酸刻薄的故事,自从《徐文长故事》一书出版以来,大家才想起,这类的故事是各处都有而人名各不相同的。所以浙江的徐文长,四川便是杨状元,南阳便是庞振坤,苏州便是诸福保,东莞便是古人中,海丰便是黄汉宗……”由于顾颉刚的倡议,总发行所设在上海四马路的北新书局,于20世纪30年代初又出版了《徐文长故事外集》。此书在1933年11月就已有了四版印行。当时北新书局设在北平、南京、开封、重庆、武昌、济南、成都、厦门、昆明、贵阳、温州、广州的分发行所,也大量发行了《徐文长故事外集》和《徐文长故事集》。其间,在绍兴的一位民俗学家陶茂康,也在自己的家乡——绍兴县汤浦镇成立了“民间出版部”,出版了《民间》杂志。今尚存的陶茂康编辑的《民间》第十集,就收有“徐文长故事”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当时“徐文长故事”在绍兴民间流传还特别多,绍兴县钱清镇的一位民间文学爱好者李韩林,独自一人就搜集了“徐文长故事”近200篇。20世纪60年代初,绍兴业余作者搜集整理的多篇“徐文长故事”,开始在《民间文学》《东海》《西湖》《故事会》《群众演唱》等杂志和《宁波大众报》上陆续发表。1979年7月,《西湖》月刊编辑部和绍兴县(现已撤)文化局把谢德铣、阮庆祥、寿能仁、李韩林等搜集整理的40篇“徐文长的故事”印了内部征求意见本。后来经4位作者修改补充,增加到46篇,于1984年8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期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和绍兴地区群众艺术馆合编的《浙江民间文学丛刊——绍兴地区专辑》(内部出版),又收有“徐文长故事”4篇。1986年12月,周芾棠、周燕儿父子合著的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书法故事》一书,就收有“徐文长书楹联”故事。此书于1989年由台湾丹青图书有限公司再次出版,并由台北金石堂书店发行,该书店在中国台湾设有99家分店,加拿大另设有l家分店。“徐文长书艺民间故事”也更广泛地播布于全世界了。1988年1月,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辑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故事歌谣谚语卷》,收有“徐文长故事”10篇。1989年6月,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辑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嵊县故事卷》,收有“徐文长故事”2篇。1989年9月,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辑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上虞县故事歌谣谚语卷》,收有“徐文长故事”2篇。1989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绍兴市故事卷》,收有“徐文长故事”18篇。1999年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丁家桐收集整理的《东方畸人:徐文长传》一书。
2008年3月至7月,绍兴市开展的“非遗”普查活动,共收集、汇总“非遗”普查项目16566项,其中民间文学类作品有8636件,其中“徐文长故事”又增加近70个。
400多年来,由于“徐文长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故事中所展现的徐文长超凡脱俗的文学艺术才华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个性和品质,使他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机智人物的典型代表。
P1-4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人文与地域
三、特点与价值
四、传承与发展
第二章 人物小传
一、少年时期:从听故事中学讲故事
二、青年时期:在讲故事中搜集故事
三、中年时期:利用平台传播故事
四、老年时期:讲故事、写故事、出版故事
第三章 口述访谈
一、人生里的故事
二、故事里的人生
三、故事里的故事
第四章 周边访谈
一、绍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弘访谈
二、非遗项目“绍兴大书”越城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魏防昊访谈
三、绍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何玉宝访谈
四、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中心)非遗传保部副主任王心愿访谈
五、公安部文联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公安文化千名人才,绍兴公安文联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兼文艺协会会长,吴传来老师弟子屠海洋访谈
六、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博士,日本神奈川
大学访问研究员梁珊珊访谈
七、绍兴名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主任沈枰萍访谈
八、绍兴市文化馆场馆服务部主任钟波访谈
九、吴传来女儿吴娟访谈
十、吴传来儿子吴刚、儿媳王清访谈
十一、吴传来孙子吴奕彬访谈
附录
吴传来大事年表
个人专著出版
主编单册
主编丛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