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梳理教师学习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学习经历了从古代的“自育”式学习到近代的“他育”式学习再到当今的日常性学习三个发展阶段。在终身学习思潮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日常学习正在成为当代教师的基本生存方式,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生存质量。因此,教师的日常学习如何才能有效,成为教师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本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指出了该领域研究的未来走向及其对于本研究的启示。最后对学习、教师学习、机制、有效学习和“社会文化一活动”理论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简要概述了本书的基本框架及主要观点。
第一章:主题是“当前我国教师学习的问题分析”。主要内容是对当前几种常见的教师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反思它们在价值取向和学习方式方面存在的误解。其目的是分析当前教师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探索教师的有效学习寻找空间。基本观点有:当前几种主要的教师学习方式在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教师学习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机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其中一个深层的原因在于,它们在思维方式和学习观上存在偏差。
第二章:主题是“追求智慧成长:教师有效学习的价值取向”。主要内容是,从教师职能的转变人手,阐明教师“教育智慧”成长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内涵,最后归纳出了教师智慧成长的三个基本取向。其目的是阐明当代教师学习应有的价值取向,为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分析确立方向。基本观点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从传递转向参与,而教学即参与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智慧型教师。这种教师是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与良好的资源处理能力,能够发现、引入、激发、创生资源以生成社会化的课堂情境,并能利用这些资源来理解情境和对情境作出适当回应,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师。它并不是教师发展的最高级阶段,而是一般教师都可企及的有别于传递型教师的另一种类型的教师。根据这种理解,当代教师学习应该以智慧成长为取向,改变当前单纯关注知识传递技能的取向,而更多地侧重于增长如何有效地生成、理解和回应教学情境的能力。
第三章:主题是“超越二元对立:智慧成长之路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简单思维主导下的学习观及其危机,“社会文化一活动”理论之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学习观的重建。目的在于寻找适当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观来纠正人们在学习观上的偏差,探索教师智慧成长的基本路径。基本观点是,以二元对立、分离和还原等为特征的简单思维及其主导下的行为主义、心智主义等学习观在当今时代面临深刻的危机,而“社会文化一活动”理论超越了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以心智的重新理解为切人点,建立起了不同于简单思维主导下的学习观。它以最近发展区为核心概念,在不断发展中拓展和丰富了自身。它将学习视为跨越最近发展区的心智之旅,遵循由“外作内”的路径,是一个不断重构实践模型、生成个人理论和参与共同体实践的过程。这既指出了一般学习的共同机制,也指出了教师智慧成长的基本路径。
第四章:主题是“教师学习机制:智慧成长之路的展开逻辑”。主要分析了教师学习活动的整体机制和具体机制,并阐述了教师有效学习的三个原则,以便为进一步探讨怎样走向教师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基本观点是,从教师的整体机制来看,教师学习是由引入新观念、内化、转化、外化和世俗化等阶段构成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教师的具体机制来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创造性地相遇的过程。其二,教师个体间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向心”运动的过程,而个体与集体的互动过程是对活动对象的理解不断拓展的过程。其三,教师实践模型的建构所采取的路径与行动研究的少骤基本一致。从教师学习的原则来看,主要有三个原则,即整合性、互动性和连续性原则。
第五章:主题是“改造、更新和整合:走向教师的有效学习”。主要是根据前文所阐述的理论和原则,探讨如何改造和更新传统的教师学习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通过学校整体变革来整合各种学习方式,提升教师学习的有效性。其目的是使整个机制的探讨回归实践,从各个不同方面探讨提升教师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除了上述框架和主要观点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分析教师学习机制的过程中内含一条线索,即本书一直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教师学习及其机制:(1)外部行为与内部心理;(2)个人观念与他人经验或公共知识;(3)个体与其他个体及集体的互动。在第一章对于当前教师学习所内含的学习机制的反思中,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它们在这三个维度的理解上存在二元对立和非此即彼的思想,相应的,它们在学习观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如认为学习即模仿、学习即内省、学习即经验积累、学习即接受公共知识和学习即个体行为等)。在第三章中,通过对于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的分析,发现这些学习观与简单思维主导下的学习观相一致(如行为主义学习观、心智主义学习观、早期认知主义学习观和激进的建构主义学习观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