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教育书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历时数年编写完成的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丛书。民进一直以推进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己任,本丛书选取的教育家皆为民进会史上涌现的著名教育家,如叶圣陶、周建人、吴贻芳等,他们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各个分支上的里程碑人物,收集整理前人的教育著作和教育贡献,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邀请了研究此领域的专家进行丛书的编选,除汇集著作外,还撰写前言和教育家小传,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每位教育家的生平与思想发展,并在文后附载全新修订的《著述年表》,方便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传承他们的光辉思想与教育使命。
本书由朱永新、李怀源选编,从三个方面:论教师素养、论语文教学、论班主任工作,全面展现霍懋征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如何在教学与生活中全方位实现“爱的教育”。霍懋征总是站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运用创新思维,前瞻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她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鼓吹者、实践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对自己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总结。为了这份执着的爱,霍懋征六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所教的学生均已长大成才,从未丢掉一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节选)
我从教60年,没有丢掉一个学生他们全都长大成才,我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许多人问我秘诀在哪里,我说就两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们的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我的育人方法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八个字,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始终认为我的学生“人人都是材,人人都成才”。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2004年春节后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娘啊,娘,我的亲娘,我可找到您了,您答应一声吧,我要给您拜年去,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惊讶地说:“请你告诉我,你贵姓?”“我姓何。”我立刻脱口而出:“你是何永山吧?”我高兴得流出了眼泪。第二天,他就领着全家给我拜年来了。何永山当年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留过两次级,家长管不了他,很难教育。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就无法上课;外宾来校参观,得把他藏起来,以免他到处乱窜;哪个班的老师都不敢要他。学校万般无奈,决定送他去工读学校。我听说后立刻去找校长,要求把何永山放到我班里。校长回答:“不行,不能让这么调皮的孩子毁了你们先进集体的荣誉。”我对校长说:“把他交给我吧,相信我能把他教育好。”我把何永山领进班前,先统一全班的认识,然后“约法三章”:不轻视他,不提他过去的事,不揭他的短处。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何永山进班后,我苦思冥想。寻找工作的突破点。我发现他比别的学生大两岁,个子高,有力气。我对他说:“咱们班卫生责任区的清扫小组由五个人组成,我和你,还有另外三个同学,请你当组长。”何永山看到老师让他负责,非常高兴,每天都认真打扫。一天,何永山扛来一把长把儿扫帚,他看出我腰有毛病,就特意给我准备了一把不用弯腰的扫帚。我非常感动:谁说他是个坏孩子?明明是个聪明、细心而又热心的孩子嘛。那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少先队员们都喜气洋洋地参加鼓号队的练习,何永山眼巴巴地在一旁看着。我明白他很羡慕别的同学,可自己还不是少先队员。我就和大队辅导员商量,让他背起了大鼓,参加队列训练。儿童节那天,我们要去景山公园活动,我给他买了白衬衫、蓝裤子,他背着大鼓雄赳赳地走在队列前边。那一天,他特别遵守纪律,第一次在同学面前受到大队辅导员的表扬。第二天,他来还衣服。我趁热打铁对他说:“这衣服是老师给你买的,拿回家吧,只是你胸前还缺少一样东西呀!”没等我说完,他就说:“老师,我知道我还没有红领巾呢,您帮助我,我会努力的!”在爱心的感召下,何永山进步很快,不久就加入了少先队。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从事小学教师工作60年,我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