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科句校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46837
  • 作      者:
    王孺童校注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佛教基本典籍: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科句校注》合三部典籍而成,即南朝宋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隋智顗《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北宋知礼《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展开
精彩书摘
  《佛教基本典籍: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科句校注》:
  以为今经往生位者,略有三意:一、别位次第,对品显故;二、别具四观,收机广故;三、九品多判,所观人故。若以九品判今能观圆观位者,则以三贤对今十信。彼之十信对今五品,悠悠即对名字人也。以名字位,通修未修,故应知疏用此之三位判九品人,其意深细,不可粗心。今试略言,盖一切善若能回向,皆净土因;仍一切恶若能忏愿,亦净土因。故种种善修之浅深,无非九品;其一一恶约忏功力,亦皆九品。故上上品善通下下品,下下品恶通上上品。三心六念,或闻或修,未能伏惑,属下三品;以此伏惑,人中三品;能破二惑,方预上三。如五逆罪,临终十念,为能消功,属下下品;阁王重悔,得无根信,即是上辈三品所摄。岂非五逆,随于忏功,自分九品。中间七品,若善若恶,若修若忏,随功浅深,一一皆须明于九品。若据经文下三唯恶,中下世善,中中、中上即小乘行,上三唯大。疏则纯用大乘三位判九品者,以中三品回向大乘故,下三品人依大灭罪故,故九品行一一成大。随一品行,若至三贤,皆上三品;若至十信,皆中三品;全未伏惑,即下三品。应知经为收机尽故,故以大小善恶分其九品,盖约增胜高下互显也。大师得意,乃约三位判乎九品,则何机不摄,何行不深。乃由妙解大小观行,善恶之业,全修即性,一一具于四种净土,但能回向,随功能显四种乐邦。如是说者,多约一行,随功浅深,历于九品。亦自有人,节节改行,历于九品。若以三位定其高下,改与不改皆悉不滥。
  问:“今十六观既是圆修,为一一观皆通九品,为须节节改观人品?”
  答:“虽俱圆观,而所托境,随其宜乐,有改不改。合有二途:若就现文,多从改观历于九品。以初心人,虽了根尘皆是法界,而心想赢劣,胜境难观,是故如来设异方便,先观落日于西定心。疏云:‘除五逆罪,下辈自论。’故知妙观想落日成,当下下品。次以三观想水、结冰,合在下中;转想琉璃,粗见彼地,可对下上。若得三昧,见彼宝地及宝树、宝池,虽五品初而五住圆伏,名得三昧,品当中下。总见依报五品中心,合当中中;华座观成五品后心,即中上品。此之三品,虽成三昧,能伏五住,见惑未断,事识犹存,未可即观胜妙身相。故修三观,观于宝像,像想现前,见思俱尽。所以尽者,以事定力,深能伏思,见断即登圆第七信,即上下品。事识既尽,全依业识,可观三圣真法之身,及普观成在八九信,即上中品。故难思相法界光明,十方佛事悉能洞见。后修杂观及三辈观成,当第十信,即上上品。内外尘沙,任运除尽,故随机应相及差别行业,观察明了,宣示无穷。此约修者,从微至著,三圣观成,后修杂想及三辈观故当如此。若观胜相不成就者,始依杂观,观丈六身①。此人或在下之三品,或沾中辈,今观九品,必能进功,从劣观胜,求预上流。是故疏云:‘令识三辈往生②,舍于中下,修习上品。’此从节节改观,次第人品,如是说也。有因改观超品位者.不可定判。此上皆从次第改境修观者说。其不改者,十六境中宜乐何境,即用妙观修之不舍,乃从名字修成观行,人相似位历乎九品。然十六中,佛境最宜,从劣观胜,成于九品。故疏令观释迦毫相,以为初心入门之渐。杂观令观一丈六像,经虽不云从一相人,据理合然。若《般舟经》则从足下千辐轮相,次第上观至顶肉髻。
  ……
展开
目录

科目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附《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并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