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作者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关注教育,首创“生命化教育”理论,其“成全”“范本”等诸多独到创见的教育概念已被教育界广泛应用。《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收入了作者诸多谈教育的精彩文章,其鲜活的思想一定可以走进教育者的生命,进而改变他们看待教育、实践教育的方式。
《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中有关教育危机、教育者的天职、学术独立、学人境界、学人立志的话题,让人时而感到沉重、忧虑、愤懑,时而引动一种敬畏、肃穆、神圣之感,时而油然而生一种振拔于尘垢的自勉自励之情。透过字词句读,仿佛能触摸到一个因为人寰的太多不堪而痛苦不已的灵魂,这灵魂为了救住自己,也为了救住世风,一直在苦苦地寻问人生的究竟。“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人凭借聪明,有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这是一位孤介学人痛切的心灵告白,但愿它能唤起学界若干朋辈的由衷的感动。
“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人凭借聪明,有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生命被作为一种治学的境界点出来,是关联着切己的人生体验的,它借一个饱经屈辱和波折的学人的心灵剖白,诉说着人文学术赖以存一线脉息的那点真谛。
一个人是否能成为教育家,这和他在教育系统里职位的高低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中国这几十年来也确实缺乏教育家,因为老是把希望寄托在一定位子上的人身上,其实我觉得,从事教育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只要把许多的中间环节打掉,直扑教育的天职,有自己的真切体会,有自己的表达。我觉得这样的人就是教育家。
一个人当然可以专事治学,他也完全可以以此从社会那里获得一份相当的酬劳,但任何可折兑于钱币的东西都只是可剥落于外的东西。学术有其超功利的内涵,这是它的重心所在,也是它的风骨所在,学术由此赢得的价值与功名利禄之间不存在略可相约的当量。
当一个学人借着学业所长待价而沽时,这并不意味着学术有了更高的尊严,而只是表明了学人的学品已经在怎样的程度上转换为可以明码标价的商品——正像演艺明星们以出场费多少万标榜其身价,并不说明艺术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如何被看重,而只是道出了艺术在遗忘了它的本真后竟会退堕到怎样的地步。
只有不趋附于任何世俗的势利,学术才可能超越地俯瞰势利得以所施的整个世俗;也只有在向着终极的眷注中拓出自己神圣的境地,学术才能以亲切的自律的神圣感去体味并探悉那被他律地置诸信仰的神圣之域。学术有着不穷于诘问的怀疑的智慧,但它从不滞留或羁绊于怀疑。学术自有其神圣的终极眷注,这眷注却只是引发了它对它在愈益拓展着的视域中所发见的问题的寻根究底。
……
代序我记忆中的母校和师长(黄克剑)
辑一 回归生命化的教育
“教育的话题沉重而充满希望”
心灵三“觉”
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
教育的职志在于立人
天职观念与虚灵的真实
直面经典与范本教育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
教育的价值向度与终极使命
回归生命化的教育
市场化·人文视野·信仰
教育危机·教育理念·教育者的天职
辑二 学术自觉与学人境界
我的问学之路
“知识爆炸”与学术之厄
学术的自律与他律
学术良知与学人境界
“学以致其道”
“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
“一种生命化的研究方法”
基础教育·人生价值·学术创新
哲学的承诺
辑三 人·人生·古今人物品题
人——一种“受动—能动”的存在
“自由”的价值色调
真
善
美
神圣
人生与立志
古今人物品题
附录“做人是万事的根本”——书信摘句113则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