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大学生面众恐惧调研报告》:
(三)国内交往焦虑已有的相关研究
1.从研究对象来看
查阅关于交往焦虑的研究文献发现,国内主要是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的较多,研究的大学生群体在类型、层次和地区上分布较广。同时,国内对其他群体的研究也不少,如洪春霞等对乙肝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交往焦虑进行了研究,师凤彩等对中学生群体交往焦虑的研究,王伟等对武警新兵交往焦虑的研究,黄凌云对93名从小在国外生活目前在内地高校就读的华侨大学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研究,赵建新、王忠付对戒毒人员的交往焦虑进行了研究。
2.国内交往焦虑的总体情况
熊晓美等对本科护理专业学生164人的交往焦虑状态的研究表明:我国本科护生交往焦虑评分高于美国3所大学1140名被试者的均值(熊晓美等,2011);彭纯子等的研究表明,所取样本均数与美国样本均数和标准差基本相当,差异不显著(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2004);王伟等对981名入伍新兵调查得到的交往焦虑平均分,高于湖南大学生样本的交往焦虑均分,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赵建新、王忠付对正在戒毒人员的交往焦虑水平的调查发现,正在戒毒人员的交往焦虑水平的平均数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焦虑平均数,且正在戒毒人员的交往焦虑与普通人群的交往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正在戒毒人员的交往焦虑程度比普通人群的交往焦虑程度更为分散且更具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3.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的交往焦虑差异分析
国内学者关于研究学生群体交往焦虑的现状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分别对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身体是否健康等方面进行的分类分析。
(1)性别方面
熊晓美等对本科护生164人的交往焦虑状态的研究表明:男女本科护生交往焦虑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与彭纯子等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2004);而李荣钢调查显示,男大学生的交往焦虑高于女大学生;熊晓美等认为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有:一是被试群体、样本含量、专业不同;二是与当前社会现实状况有关,随时代发展,社会重男轻女的观点逐渐淡漠,男女有同等受教育和就业机会;三是护理专业男生是较激进和敏感的特殊群体,承受的社会压力比护理专业女生大,致使其采取逃避社交来避免家庭、社会压力,而逃避强化其交往焦虑(熊晓美,等,2011)。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