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故事的终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77101
  • 作      者:
    (美)莉迪亚·戴维斯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一生中总有些人转身只要一瞬,忘记却要一辈子;打开人心*柔软的部分,一封写给错位前任,*真挚、坦率的情书;

★作家们的偶像,2013年布克国际奖得主,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之一莉迪亚·戴维斯*长篇力作,孤独者的共鸣之歌,敏感还原我们在爱情中的嗔痴怨怼;

★失恋者的自愈手册,夜深人静,用故事为潮涌往复的回忆画上完整的句点;

★作为戴维斯*优秀的作品,这部小说,使用的每一个词语都如此精确,每一个句子也如此完美,音韵、句法和谐统一,为未来探讨记忆的虚构写作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创见的尝试;——美国书评人 哈尔•哈拉维卡;

★戴维斯和保罗·奥斯特是少年夫妻,青春时,他们曾一起为艺术忍饥挨饿,苦心求索,如今彼此功成名就,却互不往来,对过去讳莫如深。痴念与真实,孰是孰非,都只能喑哑地散落在记忆的虚构中。

 

“在世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写下的东西比她的更有意义。”——乔纳森·弗兰岑

“她全凭一己之力发明了一个写作流派。”——戴夫·艾格斯

“她像卡夫卡那样有力,像福楼拜那样敏感,像普鲁斯特那样划世纪。”——英国《卫报》

“她是作家们的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和扎迪·史密斯等都是她的粉丝。”——btr


展开
作者简介

莉迪亚·戴维斯(Lydia Davis)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翻译家。她的小说以语言精悍、结构新颖、洞察人性在美国文学界独树一帜。2005 年当选为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2013 荣获布克国际奖,长期致力于法国经典文学的译介工作,现为纽约州立阿伯尼大学创意写作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她是老师,他是学生。二人相差12 岁。

故事从记忆中的怦然心动开始,到相互折磨结束。仅仅维持了一年。

为了终结思念,她试图写下他们的故事。她不得不一次次回忆——他的皮肤、头发和衣服,他的魅力和缺陷,他的沉默与谎言。

她在旋涡中找不到出口,挣扎在回忆和忘却之中。旧日时光潮涌往复,她能做到真正的终结吗?或者,她想要忘却的,只是自己重新编织的虚构和想象?


展开
精彩书评

正是因为戴维斯独特的风格,让这部小说生机勃勃。也正是因为她与生俱来的体贴,让她写下了这些能唤起身体冲动的描写,和这些用美丽编织起的灰色词语。一些片段就这么永远地停在了我的脑中萦回不去。

——《波士顿环球报》

 

令人赞叹不已,(戴维斯)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回忆如何保存又如何改写逝去爱情的真实图景。

——ELLE (法国女性向时尚杂志)

 

非常厉害... 戴维斯小说的调色板让我想起绿茶、骨头、石英灯和杏仁干,其中的法国房间洋溢着 Michel Leiris的妄想,Jane Bowles的咸湿海水的空气味。从没见过当代哪个作家曾如此勇敢地探索过混杂在欲望中的孤独、厌倦和不满,这是一幅灰色的装饰画,也是一个沉思中的女人*优雅的一面。

——《乡声》

                           

戴维斯的幽默让你发笑的同时,也让你思考。她的作品,正如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是给她影响*大的作家——是对*怪异的存在形态的一种半喜剧半悲剧式的观察。这是实验写作的*好形式。

——《卫报》

 

美国当代*具创造力的小说家之一。

——《纽约时报》

 

令人动容,又不可置信,好像她写下的正是我们都在思考却不易捕捉的东西。

——《时代周刊》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徒步去到了一个遥远的步行几乎无法到达的地方。尽管天色已晚,人也精疲力竭,但我仍未放弃。接近他曾经住过的地方 时,一部分的体能又回到了我身上。现在我离开了那栋房子,朝中国城和红灯区、靠近海湾的仓库和海边走去,我心想,我要努力记住这座城市,尽管他已经不住在那栋房子里了,我那么疲惫, 却不得不步行,我的四周还有更多的山头等着我去翻越,我因为 去过那里而感到平静,自从他离开后我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觉, 就好像,尽管他不在那里,但我再次找到了他。

    也许他不在这个事实使得我的回程成为可能,使得终结成为可能。因为如果他在的话,所有的事情不得不继续下去。而我将不得不采取行动,即便是离开他,隔着一定的距离去思考这件事。现在我终于能够停止对他的寻找了。

    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放弃了,意识到自己结束了搜寻的时候, 已经过了一阵儿了,那时我正坐在这个城市的一家书店里,嘴里 是一位陌生人给我的廉价、苦涩的茶水的味道。

    我去那里是想歇歇脚,在一栋地板已经开裂的陈旧建筑里, 一架狭窄的楼梯通到楼下,地下室里光线暗淡,楼上则干净明亮。我穿过整个书店,下到楼下,又回到楼上,转遍了每一个书架。我坐下来打算读一本书,但是又累又渴,根本读不进去。

    我来到靠近前门的柜台旁,一位身穿羊毛衫、脸色阴沉的男 子正在柜台后面整理书籍。尽管我知道书店里很可能不会有饮用 水,我还是问他是否有水,我可不可以要杯水喝。他告诉我说没有,不过我可以去附近的一家酒吧。我没说什么,转过身,上了几步台阶,走进前面那间俯视街道的房间。我再次在一张椅子上坐下休息,人们在我身边安静地走动着。

    我并非成心想对那位男子无礼,我只是无法张开口说话。我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能把空气从肺里压出来,发出声音,这么做会伤害我,或从我身上取走我当时还无法割舍的东西。

 

 

    我打开一本书,盯着其中的一页,并没有在读,又把另一本书从头翻到尾,一点也没看明白。我觉得柜台后面的男子或许把 我当作了流浪汉,因为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是流浪汉,特别是那些喜欢在下午天变暗变冷后待在书店里,向他讨水喝,甚至在他拒绝时会对他无礼的那一类。我意识到,当我没回答他就转身离去时,从他惊讶或许还有点担心的表情上看出他把我当作了一个流浪汉,我突然觉得自己也许就是他想象的那种人。我曾有过觉得 自己无名无姓、身份不明的时刻,在深夜或雨中穿行于大街小巷, 没人知道我身处何方,现在这种感觉居然意外地被隔着柜台的男人证实了。在他的注视下,我游离了我心目中的我,变得中性、 无色、没有知觉 :我心目中的我,一个向他讨水喝的疲惫女人与他心目中的我有了相等的可能,也许这一刻真相这种东西不复存在,那种能够把我们捆绑在一起的真相,以致隔着柜台的他与我之间的隔阂比两个陌生人之间还要大。在我以流浪汉的新角色, 疲惫、不知所措得说不出话来,一声不吭地转身走进隔壁房间之 前,我俩好像被一场大雾隔开,身边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变轻了, 一小片清澈包围了我们。

就在我这么想的时候,他来到我靠近一个高书架的座位旁。 他朝我弯下腰,温和地问我是否想喝杯茶,他把茶水递给我的时 候我谢了他。茶水又浓又烫,苦得我舌头发干。

 

这似乎就是这个故事的结局了,有那么一阵儿它也是这部小 说的结尾 ——那杯苦茶具有某种极其终结的元素。后来,虽然它 仍然是这个故事的结尾,我却把它放在了小说的开头,好像我需 要先讲出结尾才能讲出故事的其他部分。以故事的起点来开头写 起来会简单一点,但是如果没有后续部分,开头并没有多大意义, 而且如果没有一个结尾,后续部分也没有多大意义。也许我并不 想选择一个地方作为开始,也许我想同时讲出故事的所有部分。就像文森特说的,我经常想要得到超出可能的东西。

    如果有人问我这部小说是写什么的,我会说是写一个失踪的男人,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经历了先是知道,然后不知道,再次知道后又失去联系,我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他在哪里了。他曾住在离这里几百英里的一座小城市的郊区。他曾给他父亲(一位物理学家)做事。现在他有可能在教 外国人英语、教生意人写作、管理一家旅店。他可能住在另一座 城市,或许根本就不住在城市里,尽管他住在城市的可能性要大于住在一个小镇上。他也许还结着婚。我听说他与妻子有一个女 儿,他们用一个欧洲城市的名字来为她命名。

    五年前搬来这个小城居住后,我就不再想象他哪天会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了,因为这极不可能。而在我此前居住的地方这种可能性却似乎存在。至少在三座城市和两个小镇里,我一直在期待着他的出现 :走在大街上,我会想象他迎面朝我走来。参观一家博物馆时,我确信他就在隔壁的房间里。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也许他确实曾在那里,在同一条街上甚至同一间房间里,在离我很近的地方观察着我。也许在我发现他之前他已经走开了。

    我知道他还活着,我在一个他几乎肯定会光顾的城市里住了 好几年,尽管我住在一个肮脏破落、靠近港口的地区。越接近市中心,事实上,我越期望能遇见他。我会发现自己跟在一个熟悉的身影后面,宽阔的肩膀、肌肉发达,比我高不了多少,金色的 直发。不过那人掉过头来,脸和他的太不一样了,前额不对,鼻子不对,脸庞也不对,就因为那些部分原本可以是他的但却不是, 它们变得丑陋不堪。要不就是远处朝我走来的一个男人,举止像 他一样紧张傲慢。或者,近距离地,在一节拥挤的地铁车厢里, 我会看见相同的淡蓝色眼睛,带雀斑的粉色皮肤,或突出的颧骨。有一次,面部的特征是他的,但夸张了一点,以致他的头看上去像一副橡胶面具:头发的颜色一样但比他的要密,眼睛的颜色淡 得发白,前额和颧骨突出得近乎怪诞,红色的面皮挂在骨头上, 嘴唇紧闭像是在发怒,身体宽到了荒唐的地步。另外一次,他脸部的特征如此不确定,如此平坦而坦率,我很容易就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怎样发展成另外那张我如此挚爱的脸庞。

    我还在很多人的身上看见他的衣服 :样式很好但衣料粗糙, 经常是陈旧的,褪了色的,但永远是干净的。尽管知道不符合逻 辑,但我仍然禁不住去相信,只要足够多的人在同一地点穿上这样的衣服,他会在某种磁力的作用下被迫现身。我还想象某天我 会看见一个与他穿着打扮相同的男人,红色的格子呢短夹克或是淡蓝色的法兰绒衬衫,白色的粗布长裤或是裤脚已磨损的蓝色牛仔裤,这个男人也会有发红的金色直发,梳向他宽阔前额的一侧, 蓝眼睛,颧骨突出,嘴唇紧闭,体格宽阔强壮,举止羞涩却又有点傲慢,就连最细微的部分都十分相似,眼白里的粉色、嘴唇上的雀斑、门牙上的缺口,就好像他身上所有的要素都具备了,而把这个男人变成他只差那个恰当的单词。


展开
目录

正文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