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故事集》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全新的小说集。小说集由十个故事组成:森林里的绿孩子、母亲过世后留下的形形色色的罐头、意外卷入一场死亡案件的教授、“我”去探望做了变形手术的姐姐、修道院里的神秘木乃伊、每年都会在死亡后复活的莫诺迪克斯……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中,从现代的瑞士,到三百多年前的波兰;从中国的寺庙,到想象中的未来。每个故事都诡异且荒谬,你很难猜到下一页将会发生什么,但在怪诞之下又似乎潜藏着人类生活的蛛丝马迹。
小说集融合了民间传说、童话、科幻、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历史与人的生活。该小说集出版一年之后,托卡尔丘克即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本书同时收入托卡尔丘克在瑞典学院领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温柔的讲述者》及诺奖授奖词。
旅客
在一次越洋长途旅行的夜航航班上,我身边坐着一个人,他向我讲述了幼年时期的恐惧经历。那种恐惧就像夜夜反复出现的梦魇,令他惊慌失措。每一次,他都大叫着,呼唤着双亲。
那种恐惧总是在漫漫长夜里出现——幽静、昏暗,没有电视屏幕的荧光(蕞多能听到广播嘶嘶啦啦的杂音和父亲翻阅报纸的沙沙声)。这样的深夜,总让人产生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个人记得,他从夜幕降临的傍晚就开始害怕,父母即使尽力安抚也没有用。
那时候他大约三四岁,同父母住在城郊一栋昏暗的房子里。父亲是一名严格,甚至有些苛刻的小学校长。母亲在药店工作,身上永远散发着挥之不去的药水味。他还有一个姐姐,正是这个姐姐,从不像父母一样安抚他。恰恰相反,她总是用一种无法理解的、毫不掩饰的、快乐的语气,从中午就开始对他说,夜晚就要来啦就要来啦。没有大人在场的时候,她还会给他讲关于吸血鬼、墓穴里的尸体以及其他各种恐怖东西的故事。
奇怪的是,姐姐的故事从未让他觉得害怕——他对那些人们普遍认为可怕的东西并不害怕,它们根本吓不到他,就好像他内心关于恐惧的位置已经被某种东西占据了,再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引发他的恐惧。听着姐姐用那略带兴奋又虚张声势的音调吓唬他,他麻木地想,这跟那个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能看到的恐怖形象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啊!他应该在成年后感谢姐姐,正是那些故事给予了他对付普通恐怖事物的免疫力,也在某种意义上让他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恐惧的原因难以言喻。每当父母跑进他的房间,问他怎么了,梦到什么了,他只能说出“他”,或者“有个人”,又或者“那个人”。爸爸这时总会打开灯,用那种过来人的令人信服的语气,指着柜子后面的角落,或者房门旁边的位置,说道:“你看,这儿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而妈妈的做法有所不同,她总是把他搂在怀里,用那股充满防腐剂味道的药店气息包裹住他,轻轻地对他说:“我总是和你在一起的,什么坏事儿都不会发生。”
其实那会儿他还太年幼,不会被“恶”吓到。事实上,他还不懂得“善”与“恶”。他岁数太小,也不会担忧自己的生活。总有些事比死还可怕,比吸血鬼吸血、狼人发狂更可怕。但是孩子蕞清楚: 单是死亡尚可承受,蕞可怕的是那些反复出现、不变的、猜得到的、杂乱无序的、我们对此无能为力的、相互撕扯着的东西。
所以,那个时候,他在自己的房间里,看到在柜子和窗户之间,有一个灰暗的人影。这个人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在灰暗的影子里——那儿一定是他的脸——闪烁着一个小红点——那是燃着的香烟尾端。每当他吸一口烟,那张脸就在暗影中随着亮光显现。他用那双疲惫无神的眼睛,不停地打量还是个孩子的他,带着一点儿不满。他的脸上,长满了茂密的花白胡须,还有深深的皱纹。薄薄的嘴唇,天生就是用来吞云吐雾的。他就这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吓得这个孩子高速重复着每日例行动作——把头埋进枕头,双手紧紧抓住金属床栏,无声地念着奶奶教给他的祷词向守护天使祈祷,然而这一切都不管用。然后,祈祷变成了叫喊,父母跑了进来。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至于孩子失去了对夜晚的信任。然而,随着月落日升,黑暗总被光明成功地驱散。孩子渐渐长大,忘记了这一切。白昼越来越强大,带来越来越多的意外惊喜。父母松了一口气,很快就忘记了儿子童年的恐惧。他们安静地老去。每年春天给所有房间通风。这个人从少年成长为一个男人,逐渐认为儿时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记忆中的黄昏和黑夜,渐渐被清晨和正午取代。
直到蕞近——他是这么对我说的——当他不知不觉地就过了六十岁,有一天疲惫地回到家里,突然发现了真相。入睡前,他想要抽根烟,于是站在窗前,窗外的黑暗使得窗户暂时变成了一面镜子。火柴的光芒,短暂地打破了这黑暗,然后香烟的光芒,突然照亮了某人的脸。昏暗之中,那个同样的形象不断闪现——苍白而高耸的额头,灰暗的眼珠,嘴唇上深刻的唇纹,和花白的胡须。他立刻认出了他,从未改变过。童年的习惯立即奏效,他已经吸了一口气,准备大叫,可是,他不知道还能叫谁。父母早已过世。他现在孤身一人,儿时对抗恐惧的仪式已经没有用了,很久以前他就不相信守护天使了。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他一直害怕的人是谁。那一刻,他感到了真正的轻松。父母自有他们的道理——外部世界其实是安全的。
“你所看到的人,并不会因你看到而存在,他存在着,是因为他在看着你。”在这个奇怪的故事的结尾,他这样告诉我。然后,我们都随着飞机发动机的低声轰鸣,进入了梦乡。
人变老的时候,很多事情都注意不到——世界在前进,人们不断地想出一些新的、更便利的东西。——接缝
我们就像旧的沙漏一样,您知道吧亲爱的?我读到过。在这样的沙漏中,沙粒因为经常被倒来倒去而变圆,它们被打磨,这时沙粒就会流动地更快。旧的沙漏总是会快。您知道吗?就像我们的神经系统一样,也已经疲惫不堪,您知道,它累了,刺激飞向它时就像穿过有漏洞的筛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时间流逝地更快了。
——接缝
我完成了几十幅图画,配着简洁的文字。画上有一个大大的蜗牛壳,弯弯曲曲通向内部。壳的里面是一个王国。王国越美好幸福,主人公就进入地越深。这螺旋无穷无尽,一圈又一圈,而住在里面的东西越来越小,却越来越完美。深入前行的进程永无止境。世界就是这样的壳,透过时间向前爬行,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蜗牛上爬行。——拜访
任何预测未来的想法都令人惊叹,但同时也会引起巨大的非理性抵抗。它也会造成幽闭恐惧症,而且一定是俄狄浦斯时代以来人类一直与之抗争的那种对命运的恐惧。事实上,人们并不想知道未来。——万圣山
科学发现在最开始的时候看上去都是不合理的,因为理性限定了认知的边界。为了超越这个边界,我们经常需要将理性抛在一边,投入未经探索的黑暗深处——这么做正是为了一点一点地让它们变得合理和可以理解。——万圣山
当灰色的晨光照进来,他在半明半暗的房间里伸出手举到眼前,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有五个手指而不是六个或者四个。这世上为什么总有人什么都缺,而另一些人努力地“断舍离”?为什么童年那么长,以至于后面没有足够的时间成熟,反思,在错误中成长?人们为什么做事总是事与愿违?当然,他并没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心脏
情感总是真实的,不真实的可能是引发情感的原因。虚假原因引发的情感同真实原因引发的情感一样强烈,所以常常具有欺骗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体验它。——变形中心
没有一种永久的、同样的物质能充斥世界,而世界是力量和关系相互对抗的源泉。每个个体都有让它存在下去的意志。现实由成千上万相互缠绕成网、彼此叠加的个体意志组成。其中的一些精巧生动,另一些则惰怠认命。在这样的世界里,许多至今尚不可思议的事情成为可能,而各种个体间的界限是虚妄的。现代医学知道如何克服此等脆弱的界限。——变形中心
我们是自己的囚徒。这是一种矛盾,是一种有趣的认识事物的方法,但同时也是一种糟糕的进化论错误:人只看得到自己。——变形中心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她运用观照现实的新方法,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观察入微又纵情于神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蕞具du创性的散文作家之一。她是位速写大师,捕捉那些在逃避日常生活的人。她写他人所不能写:‘世间那痛彻人心的陌生感。’……她的文风——激荡且富有思想——流溢于其大约十五部的作品中。”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托卡尔丘克始终秉承着波兰多元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悠久传统,提出着可以引起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广泛共鸣的普遍问题。”
——波兰驻美国大使 彼得·维尔泽克
“托卡尔丘克跟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大胆地前行,从不受困于种种边界和类型的藩篱。她笔下的人物都鲜活地存在于书页之间,他们发出自己蕞真实的声音。”
——《巴黎评论》
“托卡尔丘克童年时便通过她对童话和神话的敏锐直觉,建构了她对万事万物——人、动物、植物、风景等——之间联系的理解,成为作家后的她试图通过想象力证明,童年时的好奇心并没有被成人社会粗暴地切断,依然在她的作品中延续。”
——《卫报》
“《怪诞故事集》既包罗万象又充满奇幻色彩,时而又呈现哥特式风格。《绿孩子》的故事让我们想起华盛顿·欧文或爱伦·坡的小说。”
——《波兰文化》
“托卡尔丘克的作品常常是关于现代人的流浪和漫游的故事,以旅行、神话故事和哲学思考的形式出现。”
——《在线报道》
“作者显然深信万事万物皆有灵魂,万事万物都有时间,并且,无论生灵还是事物,都有自己的命运。……在她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许多波兰文学先贤的影子,但就整体风格而言,她又谁也不像,她就是她自己。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魔幻和神秘气息,童话和神话色彩,在她的作品中构成了一种奇妙的混合。”
——《世界文学》主编 高兴
“托卡尔丘克截至目前蕞新的一部作品《怪诞故事集》是上述创作特色的又一范本,更将读罢猝然而至的惊悚带给读者。这本书已为她赢得了2019年度尼刻文学奖提名。……作者在试着用这部作品证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现实总是在超越我们的认识能力,无穷的未知让我们孜孜以求,也令我们被惊出一身冷汗。”
——李怡楠《怪诞中的温情关怀,碎片中的宏大想象——译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