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0-16岁青春期亲子沟通心理学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073894
  • 作      者:
    刘春芸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春芸,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治疗认证师。RTC人才发展商学院江西分院、惠州分院 院长,RTC青少年成长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长江科技扶贫基金会雅歌公益基金驻江西、惠州办事处主任,BINGO SPACE缤谷众创空间联合创始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应用人才库入库专家,人社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导师团专家。多年来,管理咨询方面经历丰富,累计咨询个案超过3000人,团体讲座逾500场。
展开
内容介绍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努力探索内在与外在的世界,并逐渐独立于父母。同时,身心的剧变也使得他们出现了诸多的困惑,诸如生理、心理、学习、人际、情感等各方面。他们更容易由迷失走向叛逆,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难沟通。此时,父母又何尝不苦恼……
为什么和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变得如此艰难?作为青春期孩子的摆渡人,我们又该如何与他们沟通来帮他们顺利成长呢?
本书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解析沟通之道,为父母提供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具体案例、科学的青春期孩长成长规律以及实用性非常强的方法、技巧,帮父母重建亲子沟通方式,实现优质高效的沟通效果,使父母和孩子一起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并从问题中完成成长的蜕变。
展开
精彩书摘
1如何知道你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

家长微信录
整整半天时间,11岁的女儿都蜷在沙发里和某个同学发消息。当无意中听到对方的语音说的是一些肉麻话时,我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女儿最近确实反常,以前吃完晚饭还会和我们一起下楼散步,现在根本不愿意和我们说话。有时候甚至前一分钟还是朋友,后一分钟瞬间就成了敌人。难道她的青春期来了吗?

破解青春期孩子行为心理密码
孩子们在11岁左右就进入了青春期,在整个青春期,他们在两方面有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是身体的发育。青春期的孩子们性器官开始发育,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身体出现第二特征。身体的发育使他们感受到新的方式所带来的美妙与刺激,异性之间开始相互吸引,同时,身体的巨大改变也导致情绪的激烈波动。另一方面,青春期是大脑、心理的发展成熟期。青春期孩子们的大脑在记忆、推理、思考、专注、决策等方式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迅速成长
并成熟。大脑的发展与成熟同样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
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指出,在青春期早期,大脑的变化会引发四种心理特征:寻求新奇事物、积极参与社会、强烈的情绪、富有创造力的探索。这种变化决定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与同伴的关系甚至会大于家庭关系,他们有着强烈的情绪冲突,他们不想墨守成规,而是喜欢打破规则,冒险一把。

青春期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
如何知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父母们可能已经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发生重大变化,且常常出乎意料,使人感到惊讶、愤怒、难以接受、不理解,甚至让人觉得养育孩子的压力非常大。此时,标志着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大脑、心理所发生的变化,也使我们的养育方式与沟通模式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很容易引发与青春期孩子的冲突与矛盾,双方失去该有的和谐与平衡。因此,作为父母,我们有必要在此阶段做出一些改变。

尊重、理解与接纳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通常情况下,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常常处于情绪失控的边缘。他们太不理解突然变化的孩子,甚至对孩子的种种变化感到难以接受。如果父母能以尊重、理解与接纳的态度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亲子之间就会少些争执,多些和谐。
浩东从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另外一个孩子。他竟然为了朋友去打架,结果被学校处分。他还偷偷翻过寄宿学校的围墙,去外面和一些社会上的人待在一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向不关注外表的女儿乐果成了童话里那位拥有魔镜的皇后。整天对着镜子照,除了打扮还是打扮。
雷奥越来越不想陪着妈妈逛街了,即便是在给他自己买衣服。有一次,他甚至将购物袋故意放在了柜台上,自己径直跑到地铁站等车,只因为他觉得逛街的行为会有损他酷男孩的形象。
这些孩子的父母可能有的感受是:愤怒、耻辱、难过、担心、悲伤……父母其实应该多了解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特征,重新认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寻求新奇事物。由于青春期孩子们大脑回路中寻求回报的驱动力显著增长,因此,他们更愿意体验未曾体验的事物,愿意去充分全面感受生活,愿意寻求刺激与冒险。青春期的孩子们表现得比较冲动,他们习惯感情用事,而很少理智考虑后果。他们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但又对生活持有开放式的态度,充满了激情。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社交,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交往,他们很在意同龄人的看法,他们与同龄人的友谊甚至超过了与家人之间的关系。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强度较高,他们富有生命活力,对一切充满兴趣。但又容易冲动或情绪化,甚至在情绪化状态驱使下,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青春期的孩子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喜欢质疑与探索,愿意去接受新观念,富有创新意识。
当你对青春期的孩子了解越多时,你就更容易以尊重、理解、接纳的态度来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交流,这也将显著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

以青春期的孩子为师
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7岁的时候,我感觉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的时候,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对于父母来说,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与青春期的孩子保持同步,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支持。
在家庭咨询过程中,遇到过这样一对母女。露露家教甚严,妈妈从不允许女儿出门穿吊带衣,不允许女儿化妆,涂抹口红也不行;不允许女儿晚上8点之前不回家。结果呢,当露露到了青春期,叛逆感十足,整个颠覆了妈妈的三观。妈妈为此无心工作,还气出了一身病,妈妈甚至认为女儿存在心理问题,要求女儿去进行咨询。
我并没有建议她的女儿去改变什么,而是建议这位妈妈去适应女儿成长的节奏。事实证明,当这位妈妈也开始接受改变,逐渐成长之后,母女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有效的缓和。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成熟意味着他们已经被磨平了情绪的强度,他们失去了追求梦想的活力,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依靠惯例而缺乏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父母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无聊透顶,充满厌倦感,甚至情感上也会趋于冷漠与抑郁状态。这与青少年充满活力的心理状态是截然不同的。而这种不同与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冲突的产生。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应该以青春期的孩子为师,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同等的位置,做孩子最好的朋友,和孩子一起疯玩疯闹,有哭泣有欢乐。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产生共情,与孩子友好沟通;又可以使我们自身保持一种充满活力与能量的状态,成为孩子效仿的角色,帮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遇见:重新认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001
1如何知道你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002
2十几岁孩子“画像”分析005
3同龄人关系>家庭关系008
4冲动、有刺儿、脾气坏011
5叛逆:争吵,离家出走,个性张扬013
6高压线:性,抽烟,扮酷016
7压力:“战斗还是逃跑”都会损伤大脑019
8你的压力=完美的他-现实的他021
9“冰山位于水下的部分” 023

第二章 反思:你的管教风格“病”在哪儿029
1四种典型的亲子依恋模式030
2不同的出生顺序所需的沟通风格033
3生活态度取向与沟通风格036
4放养、自由与民主040
5无人机型父母:我们都是为你好042
6控制型父母:我是你妈,你得听我的045
7骄纵型父母:星星月亮都给你049
8摇摆型父母: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051
9正面管教型父母:和善而坚定054

第三章 改变:和善、坚定、积极的正面管教059
1基于恐惧的养育VS基于勇气的养育060
2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063
3用赞赏和激励代替羞辱065
4观察→确认→记录→行为归类068
5建立“家庭护栏”071
6帮十几岁的孩子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074
7找到和十几岁孩子的“时光交汇点”077
8共进晚餐时的畅所欲言079
9教养方式需要刻意练习082

第四章 对话:如何说,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听085
1带着好奇心去倾听086
2让你能保持理智的剧本对话法089
3积极的暂停092
4“我感到”与“你感到”095
5积极主动、不带批评地做出回应098
6描述问题、说出感受、简单表达101
7先感同身受,再用幻想的方式表达安慰与支持104
8以恰当的复述表达认可108
9善于抓住一次次简短的小机会进行交谈111

第五章 提问:问出十几岁孩子心里的秘密115
1黄金圈式提问: Why,How ,What116
2植入式提问:轻易撬开孩子的嘴巴119
3二段式提问:诱导十几岁孩子说出实情122
4诊断式提问:找出十几岁孩子烦恼的“症结”126
5共情式提问:十几岁孩子更需要一个大朋友129
6桥接式提问:多疑、顽抗、抵触、疏远的“收割机”131
7创意式提问:不同思维所带来的勇气与独立134
8启发式问题:唤醒孩子的自律与责任心137
9娱乐式提问:愉悦,才是最大的生产力141

第六章 批评:非暴力、坚定、分寸感145
1有益的批评与无益的批评146
2表达愤怒的方式149
3像解决邻里矛盾那样处理十几岁孩子的问题153
4承认→承担→和好→解决156
5运用自然后果法给予孩子自我修正的机会158
6逻辑后果的正确使用方法161
7表达感受→弥补失误→提供选择→采取行动164
8不会造成对立的“1∶5 法则”167
9制订规矩,并坚持到底170

第七章 激励:赋予孩子技能与力量175
1包办式沟通VS赋予力量式沟通176
2破坏性的赞扬与建设性的赞扬180
3以努力的分值来衡量孩子182
4没有“贿赂”的激励才最有效185
5利用家庭会议激励孩子188
6用幽默化解十几岁孩子的对抗190
7像朋友那样一起解决难题193

第八章 摆渡:面对负面情绪的沟通技巧199
1非暴力沟通:消除沟通的负面情绪200
2深陷抑郁情绪危机时的“转念”沟通法203
3告诉孩子焦虑情绪中接纳与批判的度206
4冲动控制:与冲动对着干209
5帮抵触学习的孩子找到“涌流”212
6解除压抑:消极否定→积极思考215
7破解恃强凌弱带来的负面情绪218
8人际受困:同理心与情绪展示222
9摆脱上瘾:从情绪到行为的路径沟通法225

参考文献2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