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望云谈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802535
  • 作      者:
    张元卿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元卿,笔名白鱼,山西原平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民国诗史、民国通俗小说、天津都市文化。著有《民国北派通俗小说论丛》《漫拂书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望云谈屑》是研究刘云若生平与创作的专集。刘云若(1903年-1950年)是20世纪30年代天津著名的社会言情小说家,原名兆熊,又名刘存有,字渭贤。小说中众多文化形象的刻写生动地包含了刘云若对现世生活过于麻木平滑消沉懒惰的人生气象不断破坏人的生命力和斗志的巨大忧怨以及对真切、柔媚的充满生命力的“至性之人”的热切向往之情。他同时为四五家报刊写小说连载,不打草稿挥笔成章,情节各异互不相混,宛如反复修炼之作,且立等可取。写作从不受时间地点所限,稿纸五花八门。《望云谈屑》辑一是有关刘云若生平与交游的考证文章。辑二是刘云若散文阅读札记。辑三是关于刘云若小说诗文的评论。附录是《刘云若小说年表》和《刘云若诗文系年》,可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刘云若父亲的情况,最是复杂。
  刘云若在《不“情”之“史”》中说“髫龄即随先叔”客保定,而在《钱孔沧桑记》中又说“从小过继给伯父,所以有两重父母”。后来刘云若肄业于天津扶轮中学。综合这三方面的情况可以这样描述刘云若早年的情况:小时过继给伯父,后随叔父去保定生活,最后由保定回天津,人扶轮读书。至于“两重父母”,我现在的理解是:伯父是过继后的父亲,而叔父是生父,否则在读中学前一直随叔父在保定生活,就只能解释为那时作为父亲的伯父已去世,遂回到生父即名义上的叔父那里读书。至于《不“情”之“史”》中的“先叔”称谓,因那是公开文字不便写成“先父”。
  《情海归帆》男主角巢在梧在其《忏往忆语》中写道:“余自十四岁随父客保定,历四年乃归。”《情海归帆》中的“随父客保定”只是背景说明,并无太多实际的用意,写成“随叔客保定”亦可。那为何在小说中没有写成“随叔客保定”呢?我想原因即是这段文字是自传,却是放在小说中,就没有必要顾及世情再用叔父这个称谓了。这也正可说明《不“情”之“史”》的“先叔”是随顺世情而用的称谓。这样我们便可按《忏往忆语》的说法来考证刘云若父亲去世的时间了。
  刘云若出生于1901年,“十四岁随父客保定,历四年乃归”,那么他从保定回天津就是在1918年。《酒眼灯唇录》男主角胡靖南“本是个被生活和出路苦闷着的青年,家无遗产,父又早逝,只奉着寡母度日”。《粉墨筝琶》男主角程鹏号翥青,“十九岁时父亲亡故,留下母亲和妹妹,骨肉三人相依为命。”《故国啼鹃》男主角姚越石“在弱冠前父母俱丧”。弱冠前即20岁前,与19岁很接近。这三处近似的表述,显然不是偶合,而极有可能就是刘云若父亲去世的时间。由此可初步认定刘云若父亲去世于1919年。
  那刘云若的父亲到底是谁呢?
  刘云若在《不“情”之“史”》中提及其“先叔”是保定军校教官,教西文。按照这个线索,我在《保定军校将帅录》中找到了一位名叫“刘桐年”的教官的资料:刘桐年字浙湘,河北天津(后改直隶天津)人,先是“速成德文教员”,后任“保定军校德文教官”,此处的“速成”,当是指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可惜《保定军校将帅录》中没有刘桐年的小传,其生平还有待进一步查考。因此,刘桐年是否就是刘云若的父亲,还须从刘桐年生平中去寻找更直接的证据。
  《故国啼鹃》男主角姚越石“原是北京旧籍,自幼随父母移居天津”。《粉墨筝琶》男主角程翥青“原是浙江金华人,从襁褓时便随父母到了北方,以后在天津落户”。这两处文字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说男主角是外地人,后随父母到了天津;二是男主角的个人信息都与浙江有关:姚越石、浙江金华。刘桐年字浙湘,也有个浙字。这难道是巧合吗?《忏往忆语》中说“吾祖父为前清科名中人,以举人为县令者十余载,至民国始退隐客居。”如果《故国啼鹃》和《粉墨筝琶》所言属实,那刘云若的祖籍就在浙江。至于其家族,特别是其祖父与天津的关系,现在还不清楚。、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查找刘云若家族史的资料,目前还没有大的收获,因此本文只是初探。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自序/张元卿
刘云若的父亲与祖籍
刘云若如夫人慧双
刘云若与冯武越
刘云若与陈诵洛
刘云若与任瑾存
刘云若与魏病侠
暌庵海棠
藏斋闲话
郑孝胥题“春”念“梅”
刘云若力推郑证因
刘云若与杨莲因、杨季随
刘云若与赛金花
古城残梦忆红儿
张彩云妆阁
刘云若花界交游考
阿英与刘云若
石英谈刘云若

第二辑
刘云若与扶轮中学
刘云若与保定
刘云若笔下的张园
刘云若的《快报》“花语”
留不住人的《商报》
刘云若办《大报》
“大其所大,志不在小”
刘云若暗批庄荫棠
刘云若与东北大鼓
刘云若揶揄高五姑
萧萧白发老歌人
能当妞儿听的金万昌
鼓国逸品林红玉
“鸳蝴风景”与方红宝
旅津日人远山之谜
飘逸,还是无赖?

第三辑
刘云若“比肩曹施而与狄华共争短长”
《粉墨筝琶》中的强征慰安妇情节
请补上《粉墨筝琶》的“尾巴”
平安电影院那场《粉墨筝琶》
董乐山评《春风回梦记》
搬上戏剧舞台的刘云若小说
不能这样改编《红杏出墙记》
刘云若去世六十周年感言
《梅花诗话》与冯君木
刘云若论陈散原诗
刘云若诗文印象
《待起楼诗稿》序

附录
刘云若小说年表(初稿)
刘云若诗文系年(初稿)
后记/张元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