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仪式中的教育过程: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8680
  • 作      者:
    邓桦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仪式中的教育过程: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从人类教育的发展和对教育本质的终极关怀出发,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批判了以工具论为基础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为个案,运用过程哲学和生成性思维为理论导向,探究了构成教育过程的各种要素,以及各要素在整个教育运行过程中的协调性和结构性,阐述了如何让教育过程满足人类的生存、生活、发展及其终级价值追求。
展开
作者简介
  邓桦,女,瑶族,广东南海人,教育学博士。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民族史、民族文化比较、族群认同、民族记忆与社会记忆等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从事瑶族社会文化,瑶族女性教育与族群记忆的田野调查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从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方面综合研究云南蓝靛瑶“度戒”仪式这一特有的教育过程。历史上的瑶族,是一个迁移不断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然而,这个颠沛流离的民族却依靠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度戒”,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没有因为不断的迁居而解体,反而保持了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维系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书稿从云南蓝靛瑶“度戒”仪式入手,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审视在以民族仪式为教育场域中的教育过程运行,用结构功能论为理论支撑透析仪式中的教育过程及其要素的深层内涵及其关系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以"关系性思维"作为研究的方法论,以现象学教育学"还原事物本身"以及哲学解释学、符号学研究视角和写作工具,即从"回到教育本身"的出发点去考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特殊的教育形式及其教育过程的运行机制,把研究的基点深深植入教育现实中,进而反思学校教育过程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不仅有民族学,人类学的意义,对现今在学校教育过程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1.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构成。叶澜先生在《教育概论》中提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关系,尽管二者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在“受孕”仪式里,存在三个教育主体:施戒者,受戒者,受戒者父母。
  在“受孕”仪式过程中,受戒者的父母从吉日的选择,师傅的选择上都给孩子施加了一定的教育影响,所以,对于受戒者来说,父母是教育者;施戒者,在被选为师傅之后,对受戒者及其父母在行为和思想上也产生了一种约束,即在“度戒”期间,父母与子女必须分离,起居生活一切从简,受戒者在这段时间必须由施戒者“养育”,因此,施戒者是受戒者及其父母的教育者;范根内普认为,所有的过渡仪式都有三个阶段:分离,边缘(阈限)、聚合。分离意味着个人或团体离开了先前在社会结构中的固定位置或一套文化环境的象征性的行为组织;居中的边缘或阈限时期,仪式主体的状态模糊不清,他经过的是这样一个领域,很少带有或者不带有任何过去的或者即将到来的状态的特性,在第三个阶段中,通过过程完成之后,作为仪式主体的个人或团体再次处于稳定的状态,由此拥有了一些明确规定的和“结构”类型的权利和义务,被期望依照一定的习俗规范和道德标准来行事。可见,此时的受戒者属于该仪式的第一个阶段,正在和受戒前的生活分离,形同尚未出生的孩子,完全脱离了之前的生活,一切行为的习得都来自师傅和父母,所以受戒者在这一过程中属于受教育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在《文化与承诺》中,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长辈向晚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未来重复过去。洞波的瑶族文化总体上看属于“后喻文化”,整个社会的变化十分迟缓微弱,长辈的过去就是每一新生世代的未来,他们已为新一代的生活奠定了根基。后喻文化是数千年前、甚至是野蛮时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特质。由于没有书面和碑文记载,每一次变革都必须同化在人们的体验之中,并在每一世代的长者们的记忆和行为模式中加以贯彻。所有文化的连续性至少有赖于祖孙三代的存在。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何为教育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确立依据
第三节 前人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设计

第一章 云南文山洞波瑶乡——田野工作点概况
第一节 云南瑶族的族源、族称及分布
第二节 文山州富宁县洞波瑶族的文化生境

第二章 仪式的教育涵义及其过程
第一节 仪式、教育与人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仪式中的教育发生

第三章 深入田野——洞波西六村蓝靛瑶“度戒”仪式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第一节 云南瑶族“度戒”仪式的界定
第二节 西六村蓝靛瑶“度戒”仪式过程的教育解读
第三节 “度戒”仪式的教育过程机制运行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教育即过程
第二节 反思:学校的教育过程如何优化运行
第三节 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考察点示意图
附录二:仪式过程图片
附录三:访谈提纲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